大學歷史焉能戲說 |
送交者: 王所長 2005年04月26日17:01:1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大學歷史焉能“戲說” 王東林 (作者系江西師範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
家譜造史現象,誠可說只是鄉間“腐儒”、“酸秀(才)”作為,不足為怪;可現如今,這種“現象”竟然時髦地流進了大學堂,真有點讓人放嘴也笑不出來。
《慶典公告》說:“南昌大學溯源於1940年在泰和創建的國立中正大學,當時學校設有生物系等若干係科;1949年國立中正大學更名為國立南昌大學;1958年江西省創建江西大學和江西工學院,原南昌大學生物系等併入江西大學。” 應該說一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那場全國高校院系大調整了。
至於江西大學與江西師範學院的聯繫,只能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1962年,江西省貫徹黨中央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對省屬一些高校和相關專業進行過一次調整。其時,江西體育學院被撤銷,全部師生併入江西師院,成立體育系;江西師範學院生物系,劃歸江西大學。
中正大學江西校友會是1988年11月1日經省政府批准成立,在省民政廳正式註冊的社團組織,原南昌大學校友、前江西師大校長李樹源教授任法人代表、會長,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雷潔瓊任名譽會長,秘書處設在江西師範大學,是全國二十多個中正大學校友會和分會的總聯絡機構。自1953年以來,國立中正大學和國立南昌大學的校友均公認江西師範學院、江西師範大學為其母校,並與母校保持密切聯繫。江西師範大學不僅存有前期校友名冊檔案等資料,還珍藏了“國立中正大學關防”(大銅印)等大批重要文物。 先說“不必”。一校自有一校之歷史。歷史是創造出來的,不是“嫁接”出來的,更不是偽造出來的。何況歷史只能說明過去,而未來還得*自己去創造,去開拓。歷史積澱、文化傳統固然重要,但“老子祖上比人闊”的阿Q式表白,畢竟不能代替腳踏實地的發展。 次說“不智”。這在手段和效果兩個方面都有體現。手段看是“偽造”、“戲說”,實在“欺世”;而“欺世”又建立在一個錯誤判斷的基礎上——以為世人皆渾,世人好欺,因而可以“掩耳盜名”(當然不排除“自欺”的成份在內)。從效果來說,首先是因“損人”而引起江西師大、江西農大廣大師生員工和正大南大校友的迷惑不解進而是強烈不滿。其次是“自損”而不覺。“國立南昌大學”於1953年10月更名為“江西師範學院”,其時昔之“江大”還沒有出生;1962年江西師院生物系劃歸江西大學,這是事實,如果以此為據,作一推理,作一“溯源”:江西大學生物系來自於江西師範學院,江西師範學院的前身是國立南昌大學和國立中正大學;今之“昌大” 由昔之“江大”、“江工”合併而成;所以今之“昌大”具有“65周年的歷史”,好像也說得過去。那麼,你有沒有想過,以1962年江西師院派生的那一小枝(一個生物系),而改變整個“昌大”的血統和DNA(基因),貴校誕生於1958年的昔之“江大”、“江工”的而不能“把根留住”的“非生物全體院系們”將何以堪?就這一點來說,江西師大和江西農大其實應該高興,因為你不僅可以說你們學校“歷史悠久”,而且你們的細胞還生育了另一所足以光宗耀祖的“211工程大學”。 再說“不法”。一所學校歷史的變更,也當通過一定的程序,你應當向上級主管部門和領導報告原委,取得准允;你還應該看一看徵集校友,盜用名義是否對相關單位構成侵權,以致產生法律上的衝突,一旦被告上法庭,很可能不好收拾;即使是按鄉里習慣,民間風俗,你突然提出要“認祖歸宗”,還應當看看人家是否認可,是否接納,應該歸哪枝哪房;至少也應該平等地友好地通一通聲氣,也省得勞心費力另起爐灶,一切從頭做起。 最後說“不德”。偽造首先是學術良心的迷失,也有悖大學一貫的科學與民主的精神。而且時機也很不合適,與時代的主旋律格格不入。省委省政府倡導樹立江西人新形象,你卻在“誠實守信”一點上馬失前蹄;黨中央號召建設和諧平安社會,你卻在“誠信友愛”的內涵上南轅北轍;在全社會反對學術腐敗呼聲正急,痛斥假文憑、假學歷、假論文、假專著、假教授的聲音不絕於耳的風頭上,你卻膽敢“頂風作案”,再弄出一招“假校史”的名堂來!
其實,稍稍冷靜一下,再自問一句:一所連自己的歷史都不敢正視,都可以偽造的大學,還有什麼事情造不出來?面對世人,你還有多少公信力可以讓人掂出分量?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4: | 我向“擴招”投降 | |
2004: | 楊振寧今天在人民大會堂演講:歸根的反 | |
2003: | 第一次美國大學面試經歷 | |
2003: | 賓夕法尼亞大學 | |
2002: | 怎樣給“學術腐敗”開藥方 | |
2002: | 學術批評的學術規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