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蘭蘭:命運拐了一個彎 |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5月16日12:46:2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康蘭蘭:命運拐了一個彎
而她的經歷,卻不是其他山里女孩所能有的。2003年7月,她在北京用英語對訪華的英國首相布萊爾說:Nice to meet you。 一年後,布萊爾還親筆給她寫信,鼓勵她實現自己當老師的夢想。 她叫康蘭蘭,17歲,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的眾多受益者之一。 1999年末,中英項目在甘肅實施,康蘭蘭第一批進入受助名單。她符合這個旨在實現教育公平的項目的一切要求:女孩,無父無母,家境貧寒。 每學期,她得到項目75元的助學金。儘管微薄,卻讓她完成了初中學業。另外,項目組還給每位居住偏遠的女童每年70元的住宿補貼,康蘭蘭也屬其中之一。這樣一來,她再無需每天往返十餘里山路。 更幸運的是,去年她初中畢業後,被項目組選送到蘭州師範學校繼續念書。再有一年,她就將成為一名小學老師。這麼多少年來,蘭蘭所在的普巴鄉,還沒有出過一位女教師。 這一切,對一個貧困的山區女孩子來說,原本是“不可能的任務”。而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讓她的命運拐了一個彎。 在同伴們略帶妒忌的眼光里,康蘭蘭是個不折不扣的幸運兒。她幾乎實現了山里孩子所有的夢想:上學,去北京,當老師。 而事實上,她的故事是以悲傷開始的。 康蘭蘭有着令人心酸的身世:她生在一個傳統觀念濃郁的漢族家庭里,渴望“傳宗接代”的父親,把嗷嗷待哺的她和母親趕出了家門,就因為她母親一連生了三個女孩。不堪忍受精神壓力的母親終於喝農藥死去了,那時候康蘭蘭才3歲。她後來跟着爺爺奶奶長大,父親沒來看過她一次,她也不知道父親姓甚名啥。 這種拋妻棄子的人間悲劇,在這裡並不鮮見。“我們這裡,女孩子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康蘭蘭表情平靜地說了這樣一句話。 記者到康家採訪的那天,康蘭蘭走了十幾里山路,到鎮上去買了個西瓜,還買了幾個紙杯和一個大瓦數的燈泡。 在蘭州生活一年,她學會了一些城裡人的禮儀,比如來了客人,最好用紙杯泡茶,這樣顯得禮貌又衛生。 她接着趕回家,幫舅舅收麥子。大表弟風濕病發作,不能到農田幹活,爺爺到鎮上買藥,農活只能她來擔着。 聞着新熟的麥香,康蘭蘭有些恍惚:蘭州和普巴的差別有多大啊!“我的一輩子,是不是就要在這裡度過呢?”她常常這樣問自己。 在自己的家鄉,侍弄麥子土豆,就是一個人的全部,而在蘭州,生命可以如此多彩,她正準備學習上網給朋友寫信。 記者問她,願意回這裡教書嗎? 她想了想,很認真地回答:我是項目選的人,項目要我回來,我一定會照辦。但是,如果讓我自己選擇,我不想。 她興致勃勃地說起報紙上的一則招聘啟事:新疆伊犁招聘小學老師,兩千元一個月。“我想去應聘呢。不但可以掙錢上學,而且還可以到新疆玩,看天山景物——你看語文書上的新疆多美啊!” 說起未來,康蘭蘭眼裡閃耀着屬於17歲女孩的天真光芒。 (南方周末)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4: | 讓美國人不惜一擲千金的名牌大學 | |
2004: | 公辦中小學不宜實行校長年薪制 | |
2003: | 不要搞運動! | |
2003: | 中國應建立一個怎樣的 NIH | |
2002: | 也談“填鴨”式教學 | |
2002: | 諾貝爾物理學獎離我們有多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