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陳志武:從計算系的學生變成金融系的教授
送交者: 普納思 2005年07月26日11:09:4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陳志武出生於革命老區湖南茶陵,1983年獲中南工業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86年獲國防科技大學碩士學位。1986年去美國留學,放棄了攻讀7年的計算機專業,轉而學習經濟,並於1990年獲耶魯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曾經獲得過墨頓·米勒獎學金。現在是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2000年,一項頗得全球經濟學家首肯的世界經濟學家排名出爐,在前1000名經濟學家中,有19人來自中國,陳志武教授的排名是第202位,他的專業領域為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市場以及宏觀經濟。


陳志武:

我從大學到在國防科大念研究生讀的是計算機專業。大概在84年我念了一年半的研究生後就發現自己對計算機工程沒多大的興趣了,也許是湖南人的緣故,當時我對國家有比較高的責任感,那時我想中國幾億人口,沒人去研究對政治問題,我當時想用書裡的方法去研究政治和經濟的問題,當時我的朋友崔之遠在國防科技大學數學繫念書,跟他的接觸讓我更加對用數學的方法研究民主機制的問題產生興趣。那個時候崔寫了些論文在當時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主辦的《政治學研究》上發表,論文主要是介紹當時的西方數理政治學方面的學科。後來我和崔之遠翻譯了阿羅的一本著作《社會選擇和個人價值》,放在“走向未來”叢書中。那時我就覺得自己應該放棄工程,慢慢轉入另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用數理經濟學的方法來研究民主和政治的問題。

1985年秋季,我就決定不做系統工程方面的研究了,我就想申請美國的一些大學,當時我就給耶魯大學的一個老教授寫信,問他能不能申請到耶魯大學攻讀這方面的博士學位,他說可以。我沒有參加托福和GRE的考試,因為當時中國的外匯管制很嚴,參加這些考試都需要32美元,而我一美元都找不到。所以我就給耶魯大學負責招生工作的教授寫信說明原因。我和他們解釋之後,他們答應讓我免掉托福和GRE的考試,還給我獎學金把我錄取了。要選專業的時候,我問崔之遠我應該選什麼專業,崔之遠告訴我可以選Finance,但是當時我連金融(Finance)這個詞都不清楚是什麼意思,崔之遠當時給了我一個解釋,但我也沒有搞清楚這個解釋是什麼意思。我就是在這麼一種狀況下去了美國。

我去了美國以後,發現由於我在國內學的工科出身,這種理工科學習的思維方式上對我後來在耶魯學習金融經濟學很有幫助。去耶魯之前我在國內沒有學習中國的經濟學,對我來說更多的是好處而不是害處,若是當時我在國內學習經濟學的話,那我的思維就被固定下來,這種情況只會讓我後來在美國學習經濟學更困難,我在美國從零開始接觸經濟學的學習。

我從小在湖南的農村長大的經歷恰恰讓我對市場的運作有些觀察,這些觀察對我以後的研究很有幫助。我在美國當了教授之後,有些美國的同事問我,你生長在中國計劃經濟的時代,你怎麼可以轉變過來學金融經濟學,研究資本市場,而且還研究這麼好?他們覺得很不可思議。我覺得我生長的社會環境與我的研究並沒發生什麼衝突,經濟學研究的東西是跟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正因為我從小就經常去農貿市場,農村的農貿市場即使是在計劃經濟時代,它的交易和定價基本上還是按照自由市場的原則進行的,所以我不在大城市長大,這也對我後來有關資本市場的研究幫助也很大,大概就是這些經歷改變了我的學術取向。

今天經濟學及各種經濟學分支學科的教科書重某種意義上說很機械性,工程的味道太濃重,尤其像金融這個領域,如投資理論,公司財務這些學科跟我當時學的計算機工程的內容和感覺越來越相似。尤其是我01年回國捲入不同問題的討論後,我更是感覺到我原來之所以放棄計算機工程這個專業,就是因為我不喜歡工程的一個特點:輸入和輸出是可以預測的,不用跟人和社會打交道。我沒想到做了金融經濟學這方面的研究之後又感覺像是工程一樣,而我的興趣是想做關於人和社會的研究,因此我又發現金融經濟學跟我的興趣又有些差距了,因此從01年開始,我又開始回歸更自然更接近於社會的有關研究。

大家除了要看基本的經濟學教科書如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等這些正規的教材,我覺得還應多看經濟史方面的書。我覺得不管在美國還是在國內的大學的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學科,都對經濟史這門學科側重不夠。我自己也很遺憾自己在耶魯的時候也沒做好這方面的訓練和學習,因為在耶魯沒有經濟史和金融史的必修課,耶魯直到現在都沒人開金融史的課程。我現在最喜歡的書是經濟史和金融史方面的書,在英文書裡,我推薦一本紐約大學商學院任教的英國歷史學家弗格森(Niall Ferguson)剛剛出版的“帝國:英國世界秩序的興衰及其對全球大國的教訓”(Empire: The Rise and Demise of the British World Order and the Lessons for Global Power)這本書,他是整個回顧英國帝國的發展歷史,跟金融和經濟是聯繫在一起,除了這本書,Niall Ferguson的其它幾本書“The House of Rothschild: Money's Prophets 1798-1848”,“The House of Morgan: An American Banking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Modern Finance”我都要向大家推薦。 另外還有一本書Robert Littell寫的“The Company”,主要講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的發展歷史。這些美國人和英國人寫的書,一個很大的特點是他們用到大量數據和圖表,我們經常讀這樣的書可以培養我們在研究或者寫作的時候養成用數據或者圖表說明問題的好習慣。舉個例子,我昨天拿到一期國內的雜誌,主要是討論三農問題的,裡面有我的一篇文章。我發現,除了我的文章之外其它人的文章都沒有用到任何一個圖表,這麼多人討論中國農業問題,都是從一個概念跳到另一個感念,僅僅在概念之間兜圈子。卻沒有人用數據去論證哪些概念或者問題是在事實面前站得住腳的,是對現實可行的。這讓我覺得非常遺憾,這麼多人都在想着解決中國的農業問題,但卻沒辦法跳出這些僅僅局限於概念的方法。因此我覺得大家多看經濟史和金融史方面的書的同時,應該加入些計量和數量的方法進去研究,、我也常常跟我的學生這麼說。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交大-20年前後
2004: 中國的道德教育---從“孔融讓梨” 講起
2003: 中國科學院,我為你羞愧
2003: 關於中國的醫生
2002: 華人里沒有其它的大數學家嗎?
2002: 數學天才兒童特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