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陳路 |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9月22日20:36:2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9月20日下午4點(美國太平洋時間),陳路博士接受了科大海外校 友基金會和科大新聞中心的聯合採訪。 一生的轉折 記者:陳路教授,科大新聞中心、海外校友基金會恭喜您獲得麥克阿
陳路:謝謝。科大是我一生的轉折點。我是江蘇無錫人,但父母在合肥
記者:您在科大的導師是誰? 陳路:根據我課程的情況,我被分到分子生物學方向。我的導師是生
記者:您回過科大嗎?您對科大特別是生命科學發展的印象如何? 陳路:因為簽證原因,我回國不多。此外親戚大多數在江蘇(我外公
最近沒有回科大,加上事業很忙,很抱歉我對學校不太了解。但最近
記者:2003年,哈佛大學莊小威教授獲天才獎。你們都是科大女
記者:我有幸見過莊小威教授幾次,因為我們都獲得貝克曼基金會
“有錢做墊背,我很安全”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研究的情況? 陳路:我主要從事神經突觸的研究。突觸讓神經元間可以互相對話,
記者:您提到可能將天才獎用於胚胎幹細胞研究,可以說明一下嗎? 陳路:學校(指伯克利分校)記者硬要問我如何花這筆錢,我只好隨
記者:您手下有多少研究人員,和國內有合作嗎? 陳路:實驗室博士後、博士生和本科生各三位。有一位博士後是中國
記者:從讀博到當教授,您沒有離開過加州,加州對你的魅力何在?
陳路:一直呆在加州只是巧合。做博士後時,同時有加州大學舊金山
我認為最大壓力並非來自終身教職,而是如何把學問做好。從讀書到
記者:很多計算機學家和統計學家都在進入信息學領域,您認為在這個
陳路:這個問題很難,因為我並不從事生物信息學研究。很多尚未攻
或許我應該尖叫? 記者:按照麥克阿瑟基金會的要求,您只能告訴一位親友獲獎的信
陳路:我當然告訴我先生啊。 記者:那就請您介紹您先生和家庭、以及您先生當時的反映? 陳路:目前家庭只有先生和我,因為我們還沒有孩子。他是清華校
記者:中國人傳統的觀點是男強女弱。您如此出色,先生和你是否有
陳路:沒有。我先生有足夠的自信。我一直相信,他更出色,我只是
記者:再次祝賀您,也感謝您讓我們一起分享這份喜悅! 在專訪陳路之後,記者電話聯繫上陳路的同學吳旭瓊博士。 “做菜和學問一樣棒”。吳旭瓊說。陳路大學時當過班長,當過排球隊
吳旭瓊介紹,陳路的丈夫包少文(音)為清華大學85級學生,夫婦
曾在同一實驗室工作的王卓博士提到陳路時說:“所有的教授都很喜
陳路是近年來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的第二位華人女科學家。此
(說明:內容未經陳路教授審核,標題為編者所加。)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4: | 博士生制度:不如棄“歐”取“美” | |
2004: | 中國今後吸引人才的指南針 | |
2003: | 宗教信仰與科學信仰 | |
2003: | 義務教育:中央財政該掏的還沒掏夠 | |
2002: | 中國歷史學的誤區—歷史“唯物”主義 | |
2002: | 中國的科學聖地南京大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