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專訪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陳路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9月22日20:36:2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9月20日下午4點(美國太平洋時間),陳路博士接受了科大海外校
友基金會和科大新聞中心的聯合採訪。

一生的轉折

記者:陳路教授,科大新聞中心、海外校友基金會恭喜您獲得麥克阿
瑟基金會天才獎。今天是科大47周年校慶,感謝您在這個特別的時刻接
受採訪!您還記得您在科大的四年嗎?

陳路:謝謝。科大是我一生的轉折點。我是江蘇無錫人,但父母在合肥
一所中專任教。1989年我從無錫二中考入中國科大生物系。我一直對物
理感興趣,但父母希望我學醫。最後雙方各退一步,我選擇到科大學生
物。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90年代是腦的十年。科大有很好的學術氛
圍,很多的學術報告,給了我很好的薰陶。在科大我很喜歡神經科學課
程,這也是我現在的研究方向,我側重研究神經細胞的電信號。

記者:您在科大的導師是誰?

陳路:根據我課程的情況,我被分到分子生物學方向。我的導師是生
化實驗室的王淳教授,從事了一些關於蛇毒純化的研究。我也和阮迪雲教
授工作過。非常感謝科大老師特別是這兩位教授的培養!

記者:您回過科大嗎?您對科大特別是生命科學發展的印象如何?

陳路:因為簽證原因,我回國不多。此外親戚大多數在江蘇(我外公
外婆至今在無錫),我只在1996年回過科大,也拜訪了王淳和阮迪雲老
師。當時已發表了一些文章,阮老師幫我整理,在科大做了一個報告。這
是我的學士論文答辯,科大因此補發給我畢業證書,非常溫馨。(記者:
但麥克阿瑟基金會網站稱您93年獲得學士學位?)我93年提前出國時沒
拿到畢業證。雖然96年我博士已經快畢業了。這個遲到的學士學位對我
很重要!

最近沒有回科大,加上事業很忙,很抱歉我對學校不太了解。但最近
兩年一定會回科大看看,對科大我有特別的感情,我真的希望將來能為母
校做點什麼,因為當年上科大,費了很大勁(笑)。無錫二中每年只有一
個人能考進中國科大,分數線比北大、清華還高。

記者:2003年,哈佛大學莊小威教授獲天才獎。你們都是科大女
生,肯定有人把你們相比,您有信心超過她嗎?(笑)

記者:我有幸見過莊小威教授幾次,因為我們都獲得貝克曼基金會
(Beckman Foundation)資助。在貝克曼基金會議上,我遇到過小威、
金鵬、何川等很多科大校友。小威是無可置疑的、非常優秀。我個人會盡
最大努力,但盯住一個人沒有意義,我只會為小威和科大感到自豪。

“有錢做墊背,我很安全”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研究的情況?

陳路:我主要從事神經突觸的研究。突觸讓神經元間可以互相對話,
因此突觸對記憶和學習機理都非常重要。突觸的形成、機理以及其間蛋白
質相互作用的關係,都是我感興趣的課題。

記者:您提到可能將天才獎用於胚胎幹細胞研究,可以說明一下嗎?

陳路:學校(指伯克利分校)記者硬要問我如何花這筆錢,我只好隨
口謅了一個(笑)。這只是一個想法和可能。麥克阿瑟基金會告訴我不用
着急,我有三個月的時間考慮怎麼花這筆錢,因為獎金明年一月之後才會
陸續寄到。有些自由探索的研究,很難從政府機構拿到資金。而麥克阿瑟
基金會不會干涉我們如何支配獎金(記者:您會用於私人目的嗎?)或許
也會啊。我們個人並不需要太多的錢,我們已經買了房子。這筆獎金的好
處是,我可以放開手腳,不為研究經費所束縛。我喜歡這種安全的感覺、
自由的氣氛!有錢做墊背,我很安全。

記者:您手下有多少研究人員,和國內有合作嗎?

陳路:實驗室博士後、博士生和本科生各三位。有一位博士後是中國
人,也有韓裔、日裔,白人也很多。很多人認為亞裔很用功,我對種族沒
有特別概念,白人也很刻苦。我暫時和國內沒有合作研究項目。

記者:從讀博到當教授,您沒有離開過加州,加州對你的魅力何在?
在柏克利拿到終身教職,你壓力大嗎?

陳路:一直呆在加州只是巧合。做博士後時,同時有加州大學舊金山
分校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邀請,相比我更喜歡舊金山分校那位教授,沒
有特別安排。

我認為最大壓力並非來自終身教職,而是如何把學問做好。從讀書到
做教授,這是一個轉折,我開始學會不僅關注很小的項目,而是整個領
域,學會選擇與重點取捨。

記者:很多計算機學家和統計學家都在進入信息學領域,您認為在這個
領域,計算機學家和統計學家怎樣才能取得成功?

陳路:這個問題很難,因為我並不從事生物信息學研究。很多尚未攻
克的生物學問題呼喚生物信息學工具,例如人類基因組數據,尤其是非編
碼區(noncoding regions)的分析。計算機學者,扎進生物領域之前,
進行一些生物學訓練是有益的。計算機系博士或許可以在生物實驗室做博
士後,或者選修部分生物學課程。至少,研究問題之前,我們要理解問題
本身及其重要性。

或許我應該尖叫?

記者:按照麥克阿瑟基金會的要求,您只能告訴一位親友獲獎的信
息,您告訴了誰?

陳路:我當然告訴我先生啊。

記者:那就請您介紹您先生和家庭、以及您先生當時的反映?

陳路:目前家庭只有先生和我,因為我們還沒有孩子。他是清華校
友,也在伯克利大學任教。知道獲獎,他和我一樣,很吃驚也很高興。但
總的來說我們都很平靜。正如基金會主管Dan Socolow電話通知我,給了
我一個驚喜,當我回答“what”時,他反而感到吃驚,說您似乎很平靜。
我只好說,這確實是個好消息,但我還不太敢相信這是真的。或許我應該
尖叫着表達驚喜?(笑)

記者:中國人傳統的觀點是男強女弱。您如此出色,先生和你是否有
不適應?

陳路:沒有。我先生有足夠的自信。我一直相信,他更出色,我只是
更幸運(笑)

記者:再次祝賀您,也感謝您讓我們一起分享這份喜悅!

在專訪陳路之後,記者電話聯繫上陳路的同學吳旭瓊博士。

“做菜和學問一樣棒”。吳旭瓊說。陳路大學時當過班長,當過排球隊
員,如今仍然熱衷乒乓球和羽毛球。吳旭瓊沒有向記者形容陳路獲獎後如
何開心,但電話中吳旭瓊一直在笑,她眼中的陳路,做事嚴謹,而且為人
隨和。陳路字體漂亮,她的筆記曾在同學中流傳。

吳旭瓊介紹,陳路的丈夫包少文(音)為清華大學85級學生,夫婦
兩人均為加州大學柏克力分校教授,是神經科學同行。陳路總能在事業和
家庭中把握好平衡

曾在同一實驗室工作的王卓博士提到陳路時說:“所有的教授都很喜
歡她”,因為“科大女生都很棒”其好友申華章和王卓都認為,陳路的成功
歸功於她心無旁騖、一心為學。

陳路是近年來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的第二位華人女科學家。此
前獲得2003年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的哈佛大學女科學家莊小威畢業於
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說明:內容未經陳路教授審核,標題為編者所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博士生制度:不如棄“歐”取“美”
2004: 中國今後吸引人才的指南針
2003: 宗教信仰與科學信仰
2003: 義務教育:中央財政該掏的還沒掏夠
2002: 中國歷史學的誤區—歷史“唯物”主義
2002: 中國的科學聖地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