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絕對真理”沒有上帝
上帝的概念,是西方文化幾千年一直以來的信念,是大眾對周圍世界的醜惡不滿,對人類能力有限的不滿,是對至真,至善,至美的追求的目標。自然科學的發展,從古希臘哲學分化出以來五個世紀到今天,逐漸滿足人類對自己能力有限的困惑。可是除此之外,不包括有限的認知方面,科學作為“人類的工具”目的代言,並不能解決許多諸如人類追求“真善美”方面的深刻問題,例如,上帝如果存在為什麼“惡”存在?。
如果科學的認知是追求真理,既,“有條件”的真理如自然規律,哲學的根本目標,則就是研究什麼是“絕對真理”,既不受“條件限制”的真理。這個追求,古今往來,被稱為“哲人之石”。這個追求的結果,正如科學史上,“鍊金術”的追求,“永動機”的追求等,其最終結果是,“不成功,則成仁”。所以,從鍊金術的研究里,人們摒棄了“點石成金”的神話,發展出來現代化學。從對永動機的追求,人們發現了“熱力學原理”,拋棄了對永動能力的奢望。
對“哲人之石”的追求,是人類對絕對真理追求,其結果也會走類似科學史上的道路,因為“隔行不隔理”的原因。很長時間以來,許多哲學大家都聲稱“哲學死了”。他們的意思和上述的追求的結果一樣,只是取代哲學死亡的結果,尚未出現。這個追求的結果就是,“絕對真理”自身的顯現,我在《論範例》稱為“絕對的絕對”。
人類其他部分是否認識到此?什麼時候認識到此?認識後對人類文明的進程有什麼影響?這些問題都不是真理本身所關心的。猶如麥哲倫星系的存在,它生於人類存在前,多半也會消失在人類消失後。這就是哲學所說的本體的真實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