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校長引用唐太宗讓死囚回家“探親”,死囚們如期回來報道,結果通通被釋放
一事說明佛教對“誠信”的影響。
其實連古人對此事都明察秋毫,歐陽修還為此寫了一篇《縱囚論》,指出唐太宗
虛偽好名,死囚們也知道只要按時回獄,必定能為唐太宗博得一個“當代明君,
雖死不忍欺之”的形象,唐太宗也必定會釋放他們。歐陽修指出,這等於是唐太
宗和死囚們合演的一齣戲而已,根本無所謂什麼恩德和信義(吾見上下交相賊以
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
對於那些抬轎子的說辭:“唐太宗的恩德可以一日之間把小人變成君子”,歐陽
修質問說,唐太宗都搞了六年了,(這是貞觀六年的事),恩德不能感化死囚們
不犯法,又怎麼能在一日之間感化得死囚們開始講仁義道德呢?不通嘛。(太宗
施德於天下,於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
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
看來朱校長見識還不如古人啊。不過我有一點小小的疑心,唐太宗縱囚,乃是英
雄欺世之舉,朱校長崇佛,不知是否也是如此?佛祖是要六根清靜,四大皆空的,
朱校長何不放下世間浮名,訪之名山,專心尋求呢?需知欺人者必自欺,無補於
世,徒增笑爾。
http://www.xys.org/xys/classics/prose/guwen_guanzhi/guwen915.txt
縱 囚 論 歐陽修
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
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
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後者,是君子之所難,
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於人情哉?
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
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
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
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
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
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於天下,於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
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
「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
為恩德之致爾。然此必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屢為
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是以
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