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院士——榮譽與權力
送交者: 國青 2005年12月22日21:24:3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在兩年一度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前,一條“眾院士炮轟院士制度”的消息再次將“院士制度存廢”的爭議推到公眾面前。領銜炮轟的,是前中科院院長周光召。

  爭論在2003年就出現了。那時,中國人民大學顧海兵教授針對中國院士制度做了一項專題研究,結論譁然:“中國院士制度不廢除,中國的學術大師、工程大師極不可能產生;中國的院士制度已成為創新、高層次創新的天然屏障。”

  恰巧,這項研究成果也發表於上次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前,而那次參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初審人員中,司局級幹部以及大型企業主管近50名,甚至還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建設部部長、上海寶鋼集團公司副董事長等。與此同時,對院士的投訴數量也達到了歷年高峰。

  老話重提,人們更聯想到更早的“核酸風波”、院士候選人花錢做廣告打名氣、863項目申報等黑幕和事端,以及2002年的中國科協學術年會,由警車開道護送參會的170多名院士從飛機場直達賓館……這個“院士制度”似乎真有些“虛火上身”,病得不輕,真是要大治了!

  但馬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文津質疑:社會上捧院士並不是院士本人推動的。可能有個別院士希望人捧,但是應當說絕大部分人並不希望如此……個人行為與“院士制度”又有什麼關係?

  究竟是某些院士問題,還是院士制度有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秦伯益認為兩方面都有問題,但根源並非是院士制度。

  他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最初幾年,幾乎兼任過國家和軍隊各種評審機構的評委,他發現事情並不單純:“有些工作是我國科學管理中繁瑣體製造成的無效勞動,有些是別人想借‘院士’的招牌以提高他自己的學術品位……”

  2002年,秦伯益以《院士不是花瓶》為題描述那段生活,並感慨道:“不要再‘炒院士’了。把‘院士’炒煳了,不是國家的幸事。……我們不能永葆青春,但我們必須永保清白。”

  “現在,我是一個兼職也不接受,無關的應酬一概不參加。”他說,他很推崇王選院士的一句話:“一個科學家如果經常在電視上出現,那麼他的科學生命也就結束了。”

  但這些都是院士制度造成的嗎?他表示不能同意。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章程里都這樣定義“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是稱號,是榮譽,但不是職務,因此沒有權力。”秦伯益說,“這實質和授予某人‘戰鬥英雄’稱號類似。”

 檢索科學院和工程院的相關章程,可以發現目前社會上屢遭詬病的“院士”問題都有相關的制約規定。比如:新院士的產生要先由歸口初選部門推薦,匯總到中科院或工程院後,組織評審,最後由差額無記名投票;科學院院士的津貼是每人每月100元,工程院院士的津貼是每人每月200元;都反對弄虛作假,反對學術浮躁浮誇作風,抵制腐敗和違規行為……

 但是,社會並不認這些。河南省在2004年制定了一系列提高院士待遇的措施,如:省屬單位院士年薪不低於20萬元;省財政為院士每人補貼20萬元配備工作用車;院士享受相當於副省級的醫療待遇,醫療費實報實銷;對於新當選院士及與用人單位簽訂5年以上合同的引進院士,省財政給予100萬元的科研啟動經費;對於與用人單位簽訂5年以上工作合同的引進院士,省財政一次性給予安家補助15萬元……

  類似的政策在每個省市都能找到,新疆甚至規定,院士所在單位必須“主動”向院士通報有關情況,聽取意見和建議。也就是說,本意為“稱號”和“榮譽”的院士早已變成了“利益”與“權力”。利益與權力導致崇拜,滋生腐敗,繼而引發了某些院士的“權威感”。

  秦伯益很懷疑,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取消院士制度就能解決的。“形式主義並不只存在於科學界,浮躁和急功近利是當今全社會的問題。”他感嘆,“傳到中國變了味的西方制度,又何止是院士制度?”

  是的,更應該思考的是:在很多時候,榮譽是如何變成權力的;在什麼樣的土壤里,榮譽才能轉變為權力?

  最“浮躁”的事也許就發生在發起這次討論的汪品先院士身上。他的母校曾提議為他塑像,汪院士當然謝絕了:“院士也不過是做科學研究工作,把院士抬這麼高是要不得的。我說,要是有一天我出問題了,你們把我的塑像怎麼辦呢?”

  校方回答是:“這個塑像是可以活動的。”

         ※   ※   ※   ※   ※

         院士不是萬事通 莫沾廣告莫炒作

  中國青年報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李健)中國工程院今天下午向媒體公布了2005年新當選的50名院士名單,並首次公開致信院士所在單位及本人:院士不是“萬事通”,應避免參加商業性廣告和造勢,避免炒作。

 中國工程院在公開信中建議,“院士是在其專業領域做出突出成就的專家,但不是‘萬事通’,應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讓他們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建議不要安排他們參加那些本學科領域以外的各類評審、鑑定、諮詢和評獎等活動,不宜使他們在一些應酬性活動中分散寶貴的精力。對院士的成就和貢獻宣傳要恰當,避免‘炒作’。‘院士’只是一個榮譽稱號,並不是一種職稱和職務,不宜處處‘院士’稱呼。不舉辦當選慶祝活動,也不宜把過高的、不適當的物質待遇加到院士身上。不宜過早地給年輕院士壓上行政職務……”

 而在給新當選院士的信中,中國工程院強調要“謙遜地評價自己,避免過多的社會兼職,婉拒過高的、不適當的物質待遇,不參與媒體對本人成果的‘炒作’。不以 ‘權威’自居,保持優良的學風,帶頭營造科學民主的學術環境和氛圍。正確處理成果、論文和報獎的署名和知識產權問題。加強對自己的學生和助手等年輕人在科學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養”。

  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說,公開致信旨在讓院士對自己有清醒認識,不要搞成“社會活動家”,增進社會對院士的了解和監督,此舉對促進良好的社會風氣形成,也具有積極意義。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我為何不指責楊振寧祖孫配中的翁帆
2004: 罵翁小姐的來了
2003: 龍芯刺痛了誰的神經?
2003: 讓教師走下神壇
2002: 到中國辦學的尼爾.布什是什麼人
2002: 2003年世界科技六大熱點
2001: 《科學》雜誌: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
2001: 關於中國合校風的一點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