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六月一日發表社論 :找中國的醜聞
社論
《自然》2006年六月一日 441卷, 549到550 頁面
找中國的醜聞
正當中國的科研擴張的時候,誰在注意捏造的結果?
就是有必要的程序和有經驗的專家委員會,調查研究不端總是帶有很多困難。而中國,既無程序、也無有經驗的委員會。如果這個國家在它成為重要的科學力量之時,要抓住不端的問題,必須改變這些現狀。
中國研究機關有調查不端的結構,但是因為沒有公開討論和獨立媒體的監督,研究者對這些結構沒有信心。互聯網上的快速和公開討論,有填補空白的潛力,但是也有危險(見《自然》2006年441卷 392到393頁)。它可以很容易地墮落成為一個危險的遊戲,無控制的指控和反指控,而對了解實際不端毫無幫助。
去年南韓黃禹蜀的情況充分證明了互聯網發現科學醜聞的力量。網上門戶討論黃論文中可疑的圖像和資料,最終導致國立漢城大學進行調查,揭露了黃造假。互聯網貼指控陳進數字芯片造假,也助於上海交通大學上月將他開除。
對於中國和韓國這種沒有適當調查不端指控體制的國家,互聯網可以特別重要的作用。這不是說有體制國家完全能掌握這個問題,但是它們至少已經有一些必需的機構和程序來處理它。
中國社會“愛面子”的文化也使全面地公開向不端進攻難以想象。也沒有有效的機制保護指控者。
在這種氣氛下,由聖跌哥單獨一個研究者操作的中文網站新語絲,對科學不端的監控起了顯著的作用。但是,這個安排有很大的問題。
中國近代歷史上,從下而上的指控常常被權威所利用來迫害敵人。在文化革命期間,這特別明顯,簡單地把一個牆報貼出來,稱誰是“資產階級”,就可以毀壞他們的生活。一個妒忌的競爭者或者是國家,可以將無辜的人成為“偽科學家”,這種危險,給中國不端的畫面投下陰影。
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真正答案,要比連上互聯網複雜的多。這需要中國研究機關建立獨立的辦公室,就象美國科學基金會的總檢察辦公室,或者美國衛生部的研究道德辦公室。為了讓這樣的體制能夠有效的運行,必須保護告密者。它也需要新一代的科學家經過教育知道什麼使正當的科學行為。它也需要保證調查允許任何被告證明他們無辜的機會。
中國科學界,和全社會,正在掙扎着適應這些必需條件。為了多個原因(科學進步僅僅是其中一個),政府最優先需要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