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中國數學推向世界
光明日報 11月16日 6版 作者:俊玲
全國優秀博士後表彰大會2005年10月21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北京大學數學學院的文蘭等三位老師榮獲“全國優秀博士後”榮譽稱號,北京大學數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還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文蘭教授在微分動力系統當今的主要猜測——Palis猜測的研究上被業界認為處於最前沿。廖山濤院士評價他的研究“多屬於根本性的重大意義的課題”,著名動力系統權威C.Robinson也說:“文蘭持續不斷地對動力系統理論作出了具有重要意義的貢獻。”文蘭因為在研究領域的卓越表現而獲得了陳省身數學獎和求是學者獎,1999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在北大數學學院,像文蘭這樣的優秀中青年專家還有很多。2002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北京市“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張平文教授是長江學者;朱小華博士與田剛教授合作的研究成果被有關數學同行稱為“近10年內復幾何研究中一項突破性的工作”;從事球堆積與密碼學研究的宗傳明教授是國家傑出青年獎獲得者,他的研究成果被美國的《數學評論》和《數學文摘》一致評價為“驚人的結論”,2004年他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
揚名世界的中國航天也凝結着北大數學學院師生們的心血。房祥忠教授等負責開發的CZ-2F運載火箭可靠性安全性評估系統,針對產品結構複雜、數據類型多、產品組件多、試驗樣本量小等的特點,設計了快速適用的運載火箭可靠性安全性評估方法和軟件,為“神舟”工程作出貢獻,為此北京大學獲得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表彰。
二十多年的實踐表明,院所結合、以人為本的運行與管理機制符合高校數學發展規律和中國的實際情況。改革開放以來,北大數學學院在科研教學體制上進行了三次大的改革。1980年,北大成立北京大學數學研究所,實行系所結合的體制,確保一部分研究能力強的老師有較長時間集中精力開展系統的研究工作。1988年,數學研究所進一步推行開放流動機制,完善系所結合的體制,確立了教師每兩年調整一次,至少2/3的人員輪換回學院繼續其研究,並從事教學工作,少數人確因研究計劃需要,可經批准後適當延長。
數學研究是具有高度創造性的思維活動,重要研究成果的獲得往往既要有長期的積累,又常常需要有一段時間集中全部精力作高強度的研究。一個人的創造高峰有階段性,多數人的重要高峰期在中青年。所以國際上一流的數學研究所除把極少數已被證明具有持續創新的能力的極為傑出的數學家聘為終身研究員外,其他研究人員都要定期輪換,而且重點吸收的是青年人。正是在此理念的指導下,1995年北大成立數學學院,在確保北大基礎數學方面的優勢的前提下,把觸角伸向應用學科,學院每個系有相對獨立的學科發展規劃,而教研人員可以在院內流動,尋找最大程度發揮其能力的崗位。如一些原來搞基礎數學研究的老師,自願轉向信息與金融數學,原來偏重於數理統計和計算數學理論的也可以把興趣轉向更多的應用統計問題和科學計算問題。
2003年北大數學學院90年院慶時,中國數學界的泰山陳省身先生曾親筆題詞:“領導中國的數學”,並說北大數學史就是中國現代數學史也毫不為過。2005年6月,中央正式批准北大建設“北京國際數學科學研究中心”,並引進蜚聲海內外的數學家田剛教授作為中心主持人,通過專題學術年活動和創新研究團隊的培育,建設一流的國際化數學研究與交流平台與一流人才引進和培養平台,造就新一代世界領先的數學家;推動數學在科學和實際領域的應用,全面提升數學研究和教育水平,北大數學正努力將中國數學研究屹立於世界數學之林。
在培養青年專家和創新性人才方面,除了推行院所結合的研究所科研機制和發展數學研究中心外,北大數學從多種途徑探索新路子。據北大數學學院院長張繼平教授介紹,自1986年正式開始招收博士後以來,在北大數學科學研究博士後站工作過的博士後人員中,已有24人取得了正高級職稱,成為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和教學骨幹。流動站根據博士後工作的特點,組織管理工作主要着重於為廣大博士後開展科學研究,提高自身研究水平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創造寬鬆和諧的學術氛圍,同時對他們在研究工作方面也嚴格要求。流動站也盡最大的努力,為大家提供學術交流、科學研究的平台,為以後更好地開展科學研究打好基礎。
北大數學科學學院擁有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在學院90名教師和科研人員中有教授53名,其中有中科院院士5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名,長江學者10名。多年來,學院70%以上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都工作在本科教學的第一線。中科院院士姜伯駒、張恭慶、文蘭都為本科生開課,讓學生領略一流教學的魅力,教育部曾發文向全國各高校推廣北大數學學院名教授、院士上講台的經驗。
“以江澤涵、段學復、程民德為代表的老一輩數學家為數學學院樹立了嚴謹求實、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優良傳統,正是在這樣強大的精神力量的鼓舞下,數學人才能既完成好繁重的教學任務,同時也在科研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在代數學研究與教學領域同樣取得卓越成績的“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繼平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