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PK丘成桐,似乎進入反攻階段。從一開始,輿論所以向丘教授傾斜,除了丘以一人之力向老北大“挑戰”,而且教育界的腐敗泛化正需要向教育高端聚焦,同時,還在於北大遲遲沒有正面回應,且拉長戰線日有新意如羊拉屎般的零碎而持久的面世——“後發”優勢。
北大不能正面,特別表現在其回應的方式。先從修改學者名錄到教育部正名,然後是校黨委書記,然後是數學中心主任,全部的特點都是:轉移教育腐敗的實質關注。這種自上而下的戰術,讓人打從心底里感覺是官僚的架勢,不對稱,不坦率,肯定不徹底——哪怕是“打倒”丘教授也肯定不“徹底”,因為有多少人還在盯着北大,盯着中國的教育,而不是丘呢?
丘在國內,從官方立場到私人態度,都得到了反對的結果,這多少有點奇怪:北大真的沒丁點問題?中國教育真的形勢大好?北大引進人才真的無可指摘?他們的反擊真的光明正大?
單單發展到現在“丘要控制中國數學界”的說法,就說明學閥的心態,占了主導。一個團體對一個人作出這種判斷或者定性,不是一個郵件可以說明問題。丘成桐要做中國數學界的領袖,這是可能的,因為從學術上來講,恐怕田剛們目前還不行。但用“霸主”這個詞,北大似乎新聞炒作的能力還是有點歪了,是北大自己越描越黑,甚至於給自己抹黑。要知道,只有北大才占有教育高端資源,有教育市場的壟斷權力。丘成桐肯定沒有這種權力,他不是一個組織,他有號召力,也不過是因為他的學術。退一步講,如果北大能感受到來自一個人的(學術)挑戰威脅,是不是有點可悲,嗯呵?
來自外部的郵件,是證明丘的“野心”,還是證明是外部蓄意的挑撥或者誤會?這可能成為北大的燙手山芋。不管現在是否以北大的名義還是以北大人的名義,這都是北大應該給大家的一個公開交待。我覺得在利益博弈年代,本來應該是“雙贏”,把確實的問題通過辯駁與競爭表現出來然後解決掉,北大這種只有自己是勝利者的感覺,心態不良,離國際一流遠着呢。
從跡象來看,北大人用“霸主”來定位,充分說明自己的假設:這是一場霸主之爭。既然如此,爭戰之後,必定是北大獨占霸位。這才是北大的真實用意。做為一個機構組織不予批評留出接口,這是壟斷本質。這北大已經有點黑兒了罷?
丘教授想“控制”中國數學界,這種說法的直接後果是:中國數學界PK丘成桐。北大儼然劃北大數學科係為中國數學界,這是中國數學界的悲哀,還是北大的自大?“中國數學界”就北大那巴掌大?所有這一切顯露中國教育界的腐敗與野蠻,所以丘教授“破解”中國教育腐敗的“密碼”比破解龐巴萊猜想更重要,更引人關注。
就是從感情來說,假如北大真的連數學界的“霸主”都保不穩,我們寧可不是由北大的教授們來擔當,情願由有愛國之情懷的個人來負責。因此,從社會角度來說,無論結果如何,丘成桐實際已經勝出,他的勝利就在於使北大“黑”了——百年老店被“黑”了。只不過以一己之力,丘教授比北大坦蕩蕩,“野心”這種詞要給丘教授的人格道德上“黑”恐怕不會起社會效應,至多是在利益共同體中產生某種口徑“共識”罷了。
借用美國貿易代表對我們說的一句話:“不要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傷害別人”。因為自我感覺良好,傷害別人還以為能夠拯救自己。也從美國人愛說:“少跟我來中國人的那套”就知道,中國人的國際形象是怎麼樣的?這是誰黑誰?在壟斷的年代,我們只能感謝、甚至依賴於“黑客”。
——下一回輪誰來黑中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