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慧的來源,中國人靠悟性,西方人靠觀察。鑑於世界的複雜性和人的局限性,中國人更長於發現和理解長遠的,宏大的,全局的,超越五官的現象;西人則關注於具體的,有形的,局部的現象。西人的學問因其具體貼近而更容易理解,因而更容易被貼上“科學”的標籤,而中國人的學問因其超越玄乎而難以領悟,跟所謂的“科學”顯得格格不入。
人類的認識其實象一個三維空間,而常人甚至絕大多數科學人員,因其認識局限,都把它看作一維數軸的東西,連兩維都意識不到,何論三維。他們只認識一維的東西,也許在這個數軸上他們走的“相當的遠”,但是,在另一個方位上,他們也許和一個呀呀學語的嬰兒無疑,至於第三位空間上,他們還沒有“出生”呢,也許還沒有達到“胎兒”的程度,甚至沒準連“胚胎”都沒有形成呢。
現代中國人, 在他們本來所擅長的領域,似乎有退化的趨勢,因為和外來文化的交鋒衝撞,把他們搞得昏頭轉向,莫不着頭腦,走上一條放棄自我,盲目跟風,亦步亦趨,人云亦云,這樣可悲的路子。就算矯枉過正吧。
在這個問題上,面對多維世界的迷惑,人類有極大的突破口和機會。 重大科學突破都是跳出原有框框,開闢新路子,break new ground。 這就是文化交融的魅力所在,在差異中蘊藏着巨大的潛力和能量。
在文化虛無中成長的中國人,你們有這樣的能力和見識把握這種機會嗎?你們是否象一個拿着金碗要飯的乞丐, 看到人家從店裡買來的一個漂亮的瓷碗而羨慕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