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跟着閒評
送交者: luye 2007年11月22日14:01:5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這個成果的意義還是蠻大的,
1.打破了幹細胞研究的倫理學障礙,會開啟一個新的研究熱點。布什也成了大贏家,迅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曾不顧大多數人的反對兩次否決了有關胚胎幹細胞研究的議案,這次他可以讓那些反對者閉嘴了。不可小覷政策導向對科技發展的作用。可以預料的是,這方面的研究會得到多得多的研究經費,而胚胎幹細胞研究可能會相對萎縮。現在連多莉羊她爹都被小日本所折服,宣布放棄克隆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了;
2.這種方法比胚胎幹細胞更簡單便捷,不需要人的卵細胞,適用範圍會更廣。按Thomson的說法,是“人們不知道這有多容易。美國數以千計的實驗室基本明天就能做到”。不過說歸說,他十有八九會去申請專利。
3.與胚胎幹細胞相比,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免疫排斥反應,因為細胞取自本人。

要克服的困難也很多,
1.現在只是“類胚胎幹細胞”,是不是有胚胎幹細胞的功能,能完全取代還很難說。兩個研究組都採用導入外來基因的方法誘導,但這種誘導機制並不明了。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2.如你所說,導入外來基因和病毒載體存在潛在的風險。不過Thomson對此很自信。他說能夠解決,那就能解決:)

現在原始論文還沒出來,英文媒體更側重於Thomson的介紹,但據報道來看日本的成果更領先一些,
1.他們去年就在小鼠身上做了相同的工作,這次是向人體細胞擴展,
2.用的細胞取自成人表皮,比Thomson用的新生兒細胞難度更大,但他們獲得類胚胎幹細胞的機率卻高出一倍,
3.他們獲得的類胚胎幹細胞已在培養皿中成功地定向分化為腦細胞和心肌細胞。

兩組都導入四個基因,其中有兩個相同,都不是癌基因。Thomson用的另兩個也不是,但Yamanaka用了c-Myc,這是個廣為人知的癌基因。這是美中不足之處,也可能是更容易獲得類胚胎幹細胞的原因之一。

雖然意義重大,但要說會得NB獎還是有點過。現在宣傳得這麼厲害不能說沒有政治因素在裡面,成果有多大意義不是靠新聞報道的熱度來體現。反正Thomson已經有了拿NB獎的資格,這個成果是錦上添花,Yamanaka能不能與之分享還得看以後的進展,臨床應用估計不是十年之內的事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清華大學與通才教育
2005: 比楊振寧牛的二十世紀物理學家
2004: 關於中國教育戰略問題的通信(之15)
2004: 楊福家 楊振寧:一流大學並非“巨無霸
2003: 中國院士制度亟待改革
2002: 正確認識PINYIN, 積極使用PINYIN.
2002: 資訊時代話國粹: 也談漢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