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半個多世紀前,中國人被這個小國打敗,被他們屠殺,強姦,奴役。二戰這個國家失敗,又過了半個多世紀,再比較兩個國家, 差距多大? 其他不說,光從文化上說,一個是立志貶低自己的文化,摧毀文字,摧毀自己的一切,據說如此,就發明發達了;另一個呢,拼命的在世界推廣自己的文化,靠軟實力征服世界。這兩個國家走得根本是不同的路。一個是靠自己,靠智慧,靠文化; 另一個是抽自己耳光,抽自己鞭子,靠自殘。 相去不止千萬里啊。
你們幸虧有原子彈,否則,會發生什麼,很難預料。
中國人,你們的路長着呢!
多個領域成典範
與此同時,日本在多個領域成為全球效仿的榜樣。
對越南等發展中國家的年輕人而言,日本是從貧窮戰敗國迅速轉型為尖端技術創新國的成功範例。這些國家正在研究,日本在實現這一轉型的同時,如何保持自身的文化特徵。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理事長小倉和夫說:“日本現代歷史是在不拋棄文化認同和傳統的前提下實現高度經濟發展和民主繁榮。”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省的年輕人阿里曼西亞爾說:“日本意味着真正的上等貨,印度尼西亞人把日本視為榜樣,他們想知道日本是如何從一無所有變成令人驚異的國家。”
環境保護是日本作為《京都議定書》誕生之國珍視的價值觀。不少國家正向這個環保思想蔚然成風的國家尋求生態保護方面的經驗。
“日本企業界領袖深知氣候變暖是重要問題,因此非常關注能源效率,”日本國際合作銀行特別顧問本鄉隆說:“我們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的人們享受美好生活,但我們會以可持續的方式做到這一點。”
推廣日語增影響
在北蘇門答臘大學教授日語的阿里曼西亞爾說,這所大學的日語課程發展迅速,學生人數達500人。日語專業學生喜歡日本汽車、日本電子產品和日本動漫。
與“泡沫經濟”時代相比,外國人今天學習日語的興趣更為濃厚。日本政府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2006年,日本以外,全球大約300萬人學習日語,這一數字是1990年的3倍。
“以前,外國人學日語大部分原因是為了找工作,”東京丸紅研究院顧問杉浦勉說:“但他們如今學日語是因為對日本文化感興趣。”
為了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日語教學,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每年邀請來自50多個國家的500名外國教師赴日本參加免費培訓課程。阿里曼西亞爾正在接受這一培訓。日本基金會計劃在2010年前在海外建立100個日語中心。
日本試圖通過推廣日語,引發其他國家民眾對日本事物產生興趣,在全球範圍內擴大自身影響力。《軟實力大國》作者渡邊康說:“日本正在以一種更自然的方式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員。”
輸出文化有特色
如果問日語專業的外國學生有什麼願望,他們可能想要由一對可愛的卡通貓給自己上課,那就是Hello Kitty和機器貓多啦A夢。
今年5月,Hello Kitty成為日本旅遊大使,機器貓多啦A夢3月成為日本首個卡通使者。美國《時代》周刊11月20日報道,Hello Kitty和多啦A夢的新身份顯示,日本海外影響與日本流行文化關係密切。
Hello Kitty並非土生土長的日本貓,她的姓不是鈴木、也不是佐藤,而是懷特,它的父母是喬治和瑪麗。然而,這隻小貓卻成為日本最成功的出口產品,成為一個開放日本的恰當象徵。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現年68歲,有着“國際化”的個人經歷,這在日本政客中比較少見。麻生曾就讀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大學,在塞拉利昂和巴西經營過家族採礦生意。
麻生自稱是動漫迷,呼籲日本實行“漫畫外交”。2007年,時任外相的麻生發起一個面向外國作者的國際動漫獎。
外援傳播價值觀
作為日本海外援助的積極倡導者,麻生認為,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是“輸出日本文化的體面途徑,也是傳播日本價值觀的重要方式”。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援助國。過去10年,日本海外援助預算急劇下降,現在僅是第五大援助國。
日本外務省今年8月要求2009年增加對外援助預算13.6%。麻生10月簽署45億美元對印度的貸款,創下對印援助的最高紀錄。此前5個月,日本許諾在2012年前把對非洲的援助資金翻一番。另外,日本還在非洲大陸新建了3個使館。
當然,對外援助並非無私,日本企業能夠從對外援助的大批合同訂單中獲得利潤。但對外援助並非只為了幫助日本企業獲得豐厚利潤,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迫切希望在世界傳播自己的理念。
前聯合國難民事務署高級專員緒方貞子負責日本國際合作機構的工作。這家機構今年大規模改組後,成為全球最大的雙邊發展機構,擁有100億美元運作基金。現年 81歲的緒方不厭其煩地宣傳日本在海外所從事的援助事業,“日本並不是要到處吹噓自己做了些什麼,”緒方說:“但我們的沉默和謙卑讓全世界人民不知道我們所作的努力。”
增加影響靠民眾
成長在全球化時代的日本人認為,與世界其他國家保持交往、幫助其他國家發展是日本的責任。
《軟實力大國》作者渡邊說:“日本民眾中存在一種看法,那就是,60年前我們在其他國家幫助下重建,所以我們現在也應該做同樣高尚的事情。”
2004年,將近8.3萬名日本人去國外大學留學,這一數字是1990年的3倍。為聯合國工作的日本專業人員7年前不足500人,如今已有將近700人。
日本留學生青年大西健介1996年創辦非政府組織“日本和平之風”,現如今已成為日本最大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之一。
大西說:“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意識到,海外援助和通過外援向世界傳播日本價值觀是我們的職責。”
在這些觀念的鼓動下,參加日本青年海外協力協會的志願者人數與日俱增。這一組織自1965年以來已經向70多個國家派出超過3萬名志願者。如今,這群志願者的主力軍是女性或者退休後重新尋找生活價值的老年人。他們參加的海外工作也特別“日本”:種植耐寒大米品種,參加環境培訓項目或者教授數學或自然科學課程等。
日本人走出國門的同時,也熱切想要了解世界。現年41歲的大西回憶說,他曾與東京兩家頂尖大學簽約擔任客座講師,卻擔心不會有人來聽他講述世界遙遠角落的事情。但是,事實上,他的課總是人滿為患,不少興趣濃厚的學生因為沒有座位不得不全程站着聽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