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評“看,一個中國“教育家”的縮影” |
送交者: zdnet 2009年11月14日13:03:3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中國青年報:錢老晚年時最大的擔心,就是中國創新人才培養問題。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王義遒:這不全是教育的問題,而是一個時代的問題。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也許並不需要太多錢學森這樣特別傑出的人才。出傑出人才是我們對下一個時代的要求。改革開放後,我們的經濟發展在世界都是一個奇蹟,但我們靠的是勞動密集型經濟,主要是農民,包括農民工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把經濟推上去的。 評:因沒有人才而造成廉價經濟,還是因廉價經濟而不需要人才?連基本因果關係都混淆,如此“教育家”, 可以休矣! 再評:“這不全是教育的問題,而是一個時代的問題”。王義遒其實想說的是只有經濟改革不足夠改變中國教育的現狀。“出傑出人才是我們對下一個時代的要求”。中國的政治制度改革後,中國的教育現狀才會發生根本的改變! 中國青年報:難道不需要一個引領者嗎? 王義遒:當然要,但主要是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領導人和經濟創業者,不需要多少超常的人。普通老百姓就能創造這樣一個時代。 評:在這個教育家眼裡,“中國特色”就是廉價經濟,所以,短視的政治領導人和粗俗的創業老闆,足矣!至於傑出人才嗎,對不起,不需要! 再評:王義遒是說當前的中國領導人只是普通人才,只會順着所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根本就沒有任何創新。王義遒想說的另一個意思是:在當前的中國,越是傑出人才越難以發揮。 解放後有段時間,中國發展非常快,“兩彈一星”上天,大家都歸功於西南聯大教育,說西南聯大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我對這問題還有另一種看法。 西南聯大的教育確實很成功,但最重要的是,他們這批畢業生成才時,正好是新中國成立,國家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都需要人,這些人就都成了領軍人物。這就是當 時的形勢要求。所以我的觀點是,不要着急,形勢到了,人才自然會應時而生。 評:在這個原校長眼裡,當今中國的各行各業,不需要傑出人才。 再評: “出傑出人才是我們對下一個時代的要求”= “不要着急,形勢到了,人才自然會應時而生”。 中國青年報:那要等到什麼時候? 王義遒:我們現在迫切需要一個新的時代。我想,再過20年,局面會有很大變化,會產生更多傑出人才。我們現在的經濟已經發展到這個階段,經濟轉型就要有比較多的創造性的東西,整個國家發展都需要創新。 評:這個人看來從曹操那裡學到了望梅止渴的真諦了。 再評:“我們現在迫切需要一個新的時代(政治改革)。我想,再過20年,局面(制度)會有很大變化,會產生更多傑出人才”。 中國青年報:在您看來,咱們現在的科技創新人才有多少能夠處在世界前沿? 王義遒:可能還是比較少。我們在世界頂尖的領域裡,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恐怕是整個氛圍和環境的問題。現在不斷有海外人才引進來,但目前的學術環境不改變,可能很難讓他們自由地發揮長處。很多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人,實際上也是從歐洲或其他地方去的,但他們在美國就能夠生根發芽。能把世界一流人才吸引過來,你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 評: 無意間提到了“學術環境”,那麼,是環境壓抑人才還是時代不需要人才?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吧? 再評:“現在不斷有海外人才引進來,但目前的學術環境不改變,可能很難讓他們自由地發揮長處。很多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人,實際上也是從歐洲或其他地方去的,但他們在美國就能夠生根發芽”。原因就是“環境壓抑人才”。 中國青年報:在這樣的大形勢下,教育還能有什麼作為嗎? 王義遒:教育不能夠扭轉乾坤,但並不是說教育沒責任。我覺得現在高校里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就是行政權力遠遠大於學術權力。我管事的時候,要去找一個 人來做院長或系主任都非常困難,他們覺得幹這種事情對學術會有妨礙。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學者都很願意當官,因為只有當官才有特權和資源,有自己的項目、經 費、場地和人員。這種風氣如果延續,學校將來就非常危險。 我還有一個憂慮。2002年從學校的學術委員崗位退下來之後,我給他們的 一句話就是:北大千萬不要出“武大郎開店”。就是說,一個院長水平高,他可能就很難引進水平更高的人。我覺得現在這種現象不是個別的。我們國家現在都是單 位所有制,人才很難自由流通,這都是問題。一個好的時代應能讓每個人的潛能、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人盡其才”,這是我的理想。 評:這是講教育學術官僚化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再過20年,乃至200年,又有何用? 中國青年報: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讓人才的潛能充分發揮? 王義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改變人才的單位所有制。人身的單位依附,會使人缺乏流動性,成為單位功利的工具,不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優勢。在人才單位所有 制的情況下,還要防止“武大郎開店”的情況。一個人成才有兩方面因素,一是他要能成得了才,另一個是還得有人賞識。現在搞科研的人比較多,競爭過於激烈, 所以有些地方“內鬥”很厲害,誰想出來很困難。就好像一筐螃蟹,誰都想爬上去,但後面的鉗子會把它拽下來。 評:學術環境不改變,而孤立地談人才流動,流東流西,還不換湯不換藥? 再評:“改變(人才的單位)所有制”就是進行制度上的改革。 當然最終中國需要政治制度改革。但是這種話就算他說了,報紙也不會發表,當然你也就看不到。 中國青年報:您曾跟我們談到,當年錢學森就是被當時清華物理學院的葉企孫教授發現、賞識,並給予了特殊培養。 王義遒:葉企孫教授確實能識才,但也不能說現在就沒有識才的人。他們那時候一個班不超過14個人,老師當然了解學生。現在的教授手下有幾十上百個學生, 怎麼還能保持一種精英教育的模式?所以現在最重要的一點是,師生間要互相了解,教師要讓學生不僅僅是學,還要有機會做實際的研究工作。 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讓他們能夠開闊地、不受拘束地去想。我們現在就是束縛太多。我並不覺得中國人創造力不行,胡思亂想的人還是很多的。搞科學研究要有一 點胡思亂想的精神。我接到過好多來信,比如說想推翻相對論、發明永動機等等。有些人都五六十歲了,還在研究這些問題。你會覺得比較可惜,他們確實有一些想 法,但基礎太差,想的東西沒有科學根據或早就是人家解決了的,但自己不知道。 中國青年報:那些基礎紮實、科班出身的,反而就不會這樣胡思亂想了? 王義遒:現在教育確實有這個問題—越學得多,就越不想了,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了,甚至對科學都沒有興趣了。另外很重要的就是,要對全民進行一種科學素養教育。現在整個民族的科學訓練是不足的。 評:歪打正着,倒被他說道點子上去了。 再評:歪打正着,倒被“他”(aa881)說道點子上去了。 中國青年報:要怎麼去做? 王義遒:評價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標準,就是看這個民族有沒有理性思維。我就提倡對文科生進行科學思維訓練,比如開一些數學、物理和生物的課程,把邏輯訓 練滲透到這些課裡面。還可以專開邏輯課,但我擔心不一定開得好,如果只講一些乾巴巴的三段論,就變成邏輯知識灌輸了。這也是我們教育的一個大問題——很多 問題我們都把它變成了知識,其實應該是一種能力訓練。 評:中國學生缺數學,物理,生物知識?中國學生不懂邏輯?照我看,該補邏輯的,是這個所謂“教育家”! 再評:讀書要認真,邏輯水平也要提高。“我就提倡對文科生進行科學思維訓練”怎麼就變成了“中國學生缺數學,物理,生物知識”。 中國青年報:最後請您說說,您心目中老一輩知識分子是什麼樣的形象? 王義遒:中國老一輩知識分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始終“以天下為己任”。我覺得錢學森身上最寶貴的精神也是這一點。把愛 國、“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跟科學、不斷追求未知的興趣融為一體,這正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特點。只可惜我們現在的知識分子正在喪失這種精神。這一點我們 需要覺醒。 評:簡直就是大話空話。錢學森這輩學者,其特點應該是民族精神強烈,精神污染少,學術追求純真。 再評:簡直就是大話空話。 總評: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馬列共產官員的話,思想陳腐,觀點呆板,充滿套話大話。 這樣的人領導教育,正是中國出不了傑出人才的原因。 總評的總評:套用江戲子的一句話:“Too simple, sometime too naive”。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8: | 連北大校長都這樣, 這博士是5年嗎,MI | |
2008: | 這曹女也厲害。水變藍了,還堅持喝下去 | |
2007: | 為方舟子設計幸福人生 (一) | |
2007: | 爆笑土豆 | |
2006: | 為什麼美國學工程的人這麼少? | |
2006: | 華人數學家應該為印度數學家感到汗顏 | |
2005: | 轉行的諾貝爾科學獎得主 | |
2005: | 《蘇菲的世界 》簡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