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苏菲的世界 》简评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11月14日22:08:2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苏菲的世界 》简评

《苏菲的世界 》---
一本通俗哲学史

-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
14岁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一封给她的神秘匿名信,这些问题正是信中的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也收到一个父亲写给她女儿席德祝贺生日、并请苏菲代转的卡片。这一切都使苏菲陷入了沉思,并开始思索"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问题。在这之后,苏菲不断地收到神秘的来信和席德父亲的卡片,无一例外地,神秘来信是给她的,卡片是给席德而请她代转的。随后的事实证明,神秘来信源自哲学导师艾伯特之手,他要启发苏菲开始思考和学习哲学,而给席德的卡片则源自驻黎巴嫩联合国官员艾勃特少校之手,他的女儿席德与苏菲同龄,都将要过十五岁生日。在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与那些伟大的心灵逐一对话,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康德,从祈克果、马克思到弗洛伊德、萨特,苏菲逐渐对哲学有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苏菲的十五越来越近,她不是地收到席德父亲的卡片和给席德的生日贺词,它们可能从苏菲的作业本中掉出来,也可能写在未剥开香蕉的皮层内,有的甚至藏在电脑程序中。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心爱的狗狗汉密士竟然开口说:"席德,生日快乐!"。(注:这一段在启蒙-从制针的技术到铸造大炮的方法这一章)可怜的苏菲和她的老师艾伯特无时不感到少校的存在。于是在思索哲学的同时,他们也痛苦地思索着自己。最后,苏菲和艾伯特竟然发现,她们并不是真的有血有肉的生命,她们只是活在艾勃特少校的思想中,更确切的说,她们只是活在艾勃特少校写的一本书里,少校把这本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的女儿席德,这本书就是《苏菲的世界》,而少校就是她们世界的上帝。这就是少校为什么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的原因。因此她们决定反抗,并获得了席德的帮助,在苏菲的生日宴会-哲学的花园宴会上,她们终于成功逃离艾勃特少校的思想,获得了永生。
这本书与其说是小说,到不如说是一本哲学史的通俗教材。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应用大量对白、人物内心独白以及书信来描写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使得整个故事象是侦探小说加现代版《爱丽丝漫游奇境》。"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是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哲学和人类知识的终极问题。可以说对这两个问题,人类永远也不能完全回答它们,但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它
生物就在于他是自为的生物,即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生物,只要他存在一天,就会视图回答这些终极问题。而实际上,对自我和自我之外世界的探究始终贯穿着整个科学史和哲学史。《苏菲的世界》开始于这两个问题,实际上也结束于这两个问题。
作者在这本书的题目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Sophie,在希腊文中是"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就是智慧的世界;而哲学(Philosophy)正是Philo(爱好)和Sophy(智慧)的结合,即爱好智慧。所以从书的题目中,作者就暗示这本书是有关哲学的,"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即是哲学的世界。同样,书中人物的名字也是有其寓意的。Sophia在希腊文中表示上帝女性化的那一面,当然,Sophia和Sophiet同时也是"智慧"的意思。(见中世纪一章末)。席德表示上帝的天使,也和中世纪的女思想家(Hildegard of Bingen)席德佳的名字谐音。艾伯特和艾勃特则与中世纪圣玛多斯著名哲学教师大艾勃特(Albert the Great)有关。
这本书的主线显然是苏菲和她的哲学教师艾伯特,辅线可以说是席德和她的父亲艾勃特少校。最开始席德和少校没有出场,只是在卡片和各种小把戏中能够感觉到她们的存在。当苏菲和她的老师逐渐意识到自身的处境时,席德和少校则开始登场,从这开始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苏菲和艾伯特只存在于少校的思想中,少校和席德的世界才是真实世界;而实际上,少校和席德也只是存在于Jostein Gaarder的思想中,我们和Gaarder的世界才是真实世界。而我们又存在于哪个更高层次心灵的思想中呢?即,苏菲和艾伯特的上帝是少校,少校的上帝是Gaarder,而我们和Gaarder的上帝又是谁呢?在书中,Gaarder通过苏菲和艾伯特之口表达了这种思想。(见"浪漫主义"一章最后)书中艾伯特说道:"你不妨试着想象我们身上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另一个人的心中进行的。我们就是那心灵。这表示我们自己没有灵魂,而是别人的灵魂。"同时,Gaarder也借苏菲和艾伯特之口表达了自己写这本书的目的。例如"'可是如果真有一个作者正在写一个有关席德的爸爸在黎巴嫩的故事,就象他正在写一个关于我们的故事一样.....''他坐在某个地方,脑袋里的深处装着席德和我。难道他不也可能是某个更高高在上的心灵的一部分吗?''当然可能。如果真是这样,那表示他让我们进行这席哲学性的对话是为了提出这种可能。他想要强调他也是一个无助的影子,而这本关于席德和苏菲的书事实上是一本哲学教科书。'"其实,作者不止一次地表白自己这本书是一本哲学著作,例如"这次她们走过所有关于超自然现象的书,停在书店最里面一个看起来不甚牢固的架子前。架子的上方挂着一快很小的牌子,上面写着:哲学类。艾伯特指着架子上的一本书。苏菲看到书名时不禁吓了一跳。上面写着:苏菲的世界。"
正如胚胎记录了人类从单细胞到复杂有智慧生命体的进化过程一样,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也影射了几千年人类追求哲学真理的心路历程。从"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的反诘,到"我们只是某个更高高在上的心灵的一部分"的反思,读者跟着苏菲从雅典走入中世纪,从中世纪再回到现在,完成了一部完整的哲学史。毫无疑问,作者也是"对世界有着一定看法的人",这本哲学史也从始至终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哲学观点。即,作者在书写哲学史的时候,也就是在用自己的哲学观点诠释哲学。例如"简而言之,这世界就象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及其庞大,因此这场戏法要数十亿年才变得出来。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感到惊奇。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呆了下来....."。
(见柏客来一章或书的开始等)上帝是魔术师,而这个世界就是他从礼帽中变出的兔子,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这就是作者对世界的一般观点。作者本身则是"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的人"。作者另一个贯穿于全书的思想就是前面所说的"我们只是某个更高高在上的心灵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后存在主义的思潮,从自为存在的人转变到对自身存在的怀疑。"他让我们进行这席哲学性的对话是为了提出这种可能。他想要强调他也
是一个无助的影子",这正表现了作者自身对人生、世界的困惑和无奈。令人有所安慰的是,在书的末尾,苏菲和艾伯特逃离了他们被创造的世界(逃脱上帝的控制,或上帝死了),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存在,获得了永生,也就是"绝对的精神"。这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作者的愿望,提出了解决哲学难题的办法。"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永远不能放弃",这正是作者作为智者的"不可为而为之"的乐观精神。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揭穿“四大发明”神话的谎言 1
2003: 揭穿“四大发明”神话的谎言 2
2002: 百年沧桑诺贝尔
2002: 全美最新十佳商学院的特色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