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美科學家用無生命化學物質造出"合成細菌"
送交者: Viewer2 2010年05月21日05:30:2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美科學家用無生命化學物質造出"合成細菌"

2010-05-21 來源: FT中文網


美國基因組學先驅克萊格·凡特(Craig Venter)昨天宣布,在他位於馬里蘭州和加州的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其為期15年的研究項目中,已成功製造出全球首個“合成細胞”,一種稱為絲狀支原體的細菌。

FT中文網5月21日報道 科學家已把無生命的化學物質轉化為有生命的有機體,這項實驗對生命的本質提出了意義深遠的問題。

美國基因組學先驅克萊格·凡特(Craig Venter)昨天宣布,在他位於馬里蘭州和加州的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其為期15年的研究項目中,已成功製造出全球首個“合成細胞”,一種稱為絲狀支原體的細菌。

“我們穿越了一道關鍵的心理障礙,”凡特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這在科學和哲學兩個層面上改變了我自己對生命及其機理的思索。”

他表示,這一人造細菌的基因均在實驗室內構建,“從電腦上的信息開始,使用四瓶化學物質和一台化學合成裝置來構建的。”

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倫理學教授朱利安·薩烏萊斯(Julian Savulescu)表示:“此舉向創造具有能力的生物和構建永遠不可能自然進化的‘自然界'邁出了一步。”

這種合成的細菌有14個“水印序列”附在其基因組上,添加這些惰性的DNA延伸,是為了使其有別於同類的天然細菌。在培養皿中,合成細菌的行為(包括分裂)就像天然細菌一樣。之所以選擇絲狀支原體,是因為這是一種簡單的微生物,便於開發和驗證相關技術。這種技術眼下沒有實際用途。


但克萊格·凡特研究所(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和合成基因組公司(Synthetic Genomics)的科研人員有意向前推進,瞄準自然界可能不存在的更有用的目標。他們特別感興趣的是,設計能夠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然後產生碳氫化合物燃料的藻類。合成基因組公司資助這項研究。

去年,合成基因組公司與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簽署了一項6億美元的協議,旨在製造藻類生物燃料。“我們對天然藻類進行了大量研究,但找不到能以我們需要的規模、產生我們想要的燃料的藻類,”凡特表示。

譯者/和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給空院。這裡有篇介紹現代大學教育體制
2009: 空院。你提到歐洲大陸的自然地理位置是
2008: 怎樣造房子才不怕地震?
2008: 傷痕——一個土木工程師的四川地震災後
2007: 千年老博後自述:國外再苦 也不肯回國
2007: 子虛烏有?莫須有!
2006: 學術,多少廢話假汝之名行之
2006: 從傅新元們的公開信說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