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識字率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教育水平,即“反映一個國家生產潛力”的重要指標,即人力資本。朝鮮成人識字率居發展中國家前列, 甚至遠遠高於多數發達國家。 1947年建國之前,朝鮮是世界上少數沒有高等教育的國家之一。但是今天,2300萬人口的朝鮮有300多所大學(中國13億人口有普通高校1792所,民辦普通高校252所,合計2044所),接受過大學教育者有173多萬人(1994年數據),占總人口比重的13.3%。而中國 1995年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只有2%,時至今日,中國經過多年的努力,這一比重為5.3%。朝鮮受高等教育人口為何如此之高?這與重視人力資本投資的發展理念和其國家教育體制密切相關。
朝鮮可能世界二次大戰之後發展中國家最早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之一,也是最重視人力此本投資的國家之一。據2002年朝鮮出版的《20世紀朝鮮》一書記載,建國前朝鮮是一個文盲充斥的國家,1949年經過兩次掃盲運動,完成掃除230萬文盲人口。1949年9月,朝鮮最高人民議會通過法令,決定自1950年9月1日起實施普及初等教育制,但是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這一法令的實施暫時被中斷。戰後,慘遭破壞的教育設施在短期內得到恢復與重建,1956年8月起全面實施普及初等教育制,並廢除了小學的學費。1958年11月1日起,開始實施普及中等教育制,廢除了中學的學費。 1959年3月2日,朝鮮內閣發布《關於全面廢除學生的學費》的第18號決定,宣布自1959年4月1日起,開始實行普遍的免費教育制。到了1967年4 月起實施普遍的9年制義務教育;自1975年9月1日起全面實施普遍的11年制義務教育;1976年4月制定《兒童保育教養法》,由國家和社會出資育養所有兒童。這些基於教育機會平等的制度可能是世界上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較早的國家之一,這反映了朝鮮的國家職能非常“到位”,實施能力非常有效。這些制度一直延續到今天。即便是只有三名學生的燈塔小島學校也正常上課,還為偏僻山村的學生開通班車。
朝鮮的義務教育被分為三個階段:學前一年;小學四年;中學六年,共11年義務強制性教育。之後,憑着3次嚴格的考試,合格者升入大學,一般大學為五年制,只有醫科大學學制為七年,由國家提供獎、助學金。每逢新學期開始,由國家免費供應學生制服與教科書,對學生來說只有一個義務:好好學習。朝鮮義務教育的目的非常明確,即“保證新一代都能掌握中等一般知識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知識”。
正是經過多年沒有中斷的連續性政策,使得朝鮮現階段成人識字率(15歲以上能夠讀寫)不僅遠遠高於發展中國家的水平,也高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堪與美國比美。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數據庫2006年的數據顯示,朝鮮成人識字率為99%,對這一數據朝鮮人並不認可,並堅定地糾正說,“我們國家沒有文盲”。其實一個百分點的誤差不能說明什麼,經過多年努力的中國這一指標也僅有90.9%,而印度只有59.5%,與朝鮮相差三十九點五個百分點(見表 1)。
朝鮮使全體人民獲得平等教育的機會,並提高了能力,這是朝鮮未來經濟增長過程中將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