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隨着本縣越來越多高智華裔家庭的增長。特別是學區房周圍的小,初,高中亞裔比例不斷攀升到二十至三十個百分點後,造成本縣各種公平競爭按自然智力考分為主的各項考試制度全面癱瘓。如(二年級時根據智力分快,慢班,八年級根據智力判斷能否學高中數學,科技高中根據智力讓學生學習更多理工科專業知識等,)這些考試制度已進行了二三十年,效果不錯。理解能力強的孩子多學些,老師多教些。
但這幾年由於亞裔(特別部分印裔及絕大部分大陸移民家庭釆用爭對SAT補習方式對考試題型及材料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練習。造成大規模亞裔全線達到入圍標準分。那到底哪個孩子的理解能力強?
之前天才班的名頭只好改成教育加強班。因為誰能判斷出哪個孩子是真正gift 孩。華人家長說我們孩子的理科底子好,聰明。哈有近20%的華孩智力分比當年愛因基坦考得還高。可信嗎? 那文科方面呢? 照樣能力測試滿分比比皆是。舉一例,我一同學男孩打小放中國爺爺,奶奶帯,K才到美,英文幾乎為零起點。補了兩年補習。二年級時憑文科滿分入班。老爸道:那三千托福單詞沒白背。哈,這孩的語言能力夠驚人。(熟練題型及單詞範圍)俺小女班上當年五個華裔男孩,四個智力,文科,邏輯通通滿分。通通大天才。這樣怎麼選智力高的? 既然是自然選擇能力強的,為何要這般比拼。給其它族的印象是什麼? 亞裔的成績全是補出來的。
但縣裡即已定了最低線。就不能不讓進。不讓進就會惹官司種族歧視。全數收下了。進了家長滿意的天才班。
但兩年後問題更大。高一級的教學要求近一半的學生不合格,老師教不下去,學生無法達到要求。但在普通班有一大堆又吃不飽。這在那科技高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理解能力不到跟不上教育進程。這個難題怎麼解決? 之後只好在不通知家長的情況下,每年按quarter制進行摸底(特別是數學),分成幾級教。普通班有能力的跟上加強班。而加強班分成幾個不同水準教。總算找到了平衡點。(這樣給教師更大壓力。那科技高中也分高,中,低幾類教學。這樣至少家長們不會找學校麻煩。
其實在這個補習及考試問題上哪方都是正確的。校方只想通過考試選拔出理解力較強的孩子給他們更好的學習環境。而華人家長也只是想讓孩子更努力有個更好的學習環境。但問題是在這種水漲船高的拼分過程中。孩子會犧牲掉一切的興趣,專長及社會實踐時間去爭取對有些孩子遙不可及的高分。到高中畢業時很可能面臨除學習一項突出外無任何特點的個體。再加上固定印象已形成。亞裔的成績昰補出來的。那既然花了絕對的時間及精力用在取得高分上。那整個的評分制度對華裔會不利。高分中取高分。這樣的形勢恐怕是家長們不願看到的。但我們一致認為是對華裔的不公,這種不公的出現,難道沒有我們自己的責任。如果大家不去為分而分蜂擁而上從小往高分方向要求孩子,而是平衡他們能力,興趣及分數。會出現這種高分密集現象嗎?
從目前排名較前大學錄取的華裔學生來看,有專長加比較高分(這和所在學校的分數比較,如孩子在平均分是1500的高分,而他,她2000左右,那就是個天才級。而那高中,2290為平均分的,那既使2300已去不了藤校了)的會更受青睞。
還是不認為這種惡性競分會給我們二代孩子帯來任何好處。還是努力從小培養孩子自我信心。取長補短。學自己喜歡學的興趣。努力平𧗾分數就會相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