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形成過程中的自組織現象
數學上的一元方程在笛卡爾坐標系上是一條直線。其只有x,y兩個變量。二次方程是一條拋物線,也是兩個變量。三次方程是一條S曲線,也是兩個變量。X^2+y^2=a^2是一個以(0,0)為圓心,a為半徑的園的圖形。數學可以向我們證明,立體的圖形,具有x,y,z三個變量,用數學式來表達,也可以形成一個具有規則的立體圖形。比如圓球的數學公式就是x^2+y^2+z^2=a^2。這些直線、拋物線或圓球的公式背後都依賴一個無形的變量------時間來形成其圖形特徵。混沌理論研究的是多個變量下的圖形規律和圖形特徵。與我們實際生活中的多個變量決定的預期結果非常類似。牛頓以後的哲學家們,普遍相信,只要能掌握所有這些變量,發現其數學公式,就能夠預測未來的結果。所謂我可以把一個孩子培養成我想要他成為的人,無論是罪犯還是一個音樂家。這種哲學觀,我稱之為物理哲學,包括馬克思的哲學體系,統治人類了幾百年。直到混沌理論,蝴蝶效應的發現以後,人們才意識到其不靠譜的成分有多麼嚴重。在混沌理論中,多個變量下的圖形特徵,被稱為吸引子。比如上述的拋物線、圓球的公式造成的圖形特徵都可以稱為吸引子。其涵義是,無論這多個變量如何變化,其還是有規律可循,有其內在的圖形特徵。無論變量如何變化,它的圖形特徵,像一個吸引力一樣,把結果形成一個圖形的規律。什麼?多個變量也要遵循一個圖形規律?什麼意思?不是說蝴蝶效應存在嗎?
洛倫茨研究天氣預報的時候就發現,一個研究域內,變量雖多,但由於背後有一個無形的動力,可以把這些個變量所蓄積的能量相互抵消掉而最終可以歸結為一個牛頓開創的歷史上的三體問題。而三體問題上的三個變量加上時間這個隱形變量,總歸可以形成一個圖形特徵。這是真的嗎?自然界有這樣的現象嗎?鮑里斯。別洛烏索夫向大家公布他的混合物的時候,當時科學界對牛頓的機械論這樣的物理哲學無比崇拜,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別洛烏索夫混合物,是在我們做化學實驗用的那個磁性攪拌棒一直不停攪拌的狀態下會出現的兩種混合物顏色間的隨時間的互相轉換。這對當時的上世紀50年代的人們來講,就等於是說,蘋果丟在了地上,還會自動再返回樹上一樣荒誕不經。潑出去的水,如何能收回去?燒鹼與鹽酸生成了食鹽,如何能再返回成燒鹼和鹽酸?
人們有這種誤區,是因為當時的人們沒有發現,兩個變量加上一個時間隱蔽變量,統統屬於線性方程。對於三個變量或以上的情形,人們相當不清楚其結果;但顯然它不是一個連續的曲線。再以後分形理論的出現,確實使人們相信並發現了許許多多類似別洛烏索夫混合物的現象。就是在多個變量的互相作用下,多變量下的一個混合體在某一外力作用下最終都會形成一個規律。比如樹葉的形狀、山峰的形狀,海岸線的形狀,奶牛身上的花斑。分形理論應用在我們當今的生活的技術就是手機的無線電信號,再也不需要象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成,背着那麼長的無線電高喊“向我開炮!”了。
顯然,國家的形成,遵循的也是這樣一個隨人口增多各種變量(分工與山頭主義)產生的力量互相牽制而最後形成的從無序到有序的自組織形式。它是人類社會從採集狩獵社會的小群體(舊石器時期的如靈長類動物的軍團組織),到農業萌芽時期的部落制度,農業中興時期的村落制度,繁榮時期的酋邦制度,到隨青銅期技術的成熟而出現的初級的國家制度。(依照這個推理,三星堆絕對是文明,而不是三星堆文化)社會生物學家企圖歸納出此一社會的各個參數,雖然不算非常成功,但對我們的歷史學研究是非常有裨益的。我在這裡限於篇幅,不再贅述;只想指出的是,象別洛烏索夫混合物需要有一個攪動的力量維持其兩種化合物的互相轉換一樣,歷史的發展,國家的穩定,也有一外力時刻在作用着這個有序的自我組織,那就是自然與氣候的變動,國家內外的滲透與被滲透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