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指责方舟子剽窃有铁证吗?
送交者: 南泥湾 2005年12月06日22:43:5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昏教授指责方舟子在《南方周末》写的介绍最新科学发现的科普小品文《科学地解决道德问题?》剽窃了美国《科学》上的一篇文章,号称“铁证如山”,依据是两者内容有31.2% 的相同。

剽窃或抄袭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内容抄袭,指用别人的文章说的,又不注明出处;二是文字抄袭,格式,句法,段落 模仿别人又不注明出处。

在我看来,指责方舟子剽窃并不是铁证,理由如下:

1.科普文章和学术论文有不同的要求。方舟子写的是科普文章,不是学术论文,要求不一样。学术论文如有31%相同,又没注明引用,则是抄袭或剽窃,科普文章
正如wasawa网友所说“学术应当是独创性的,而科普是传播性的,是让已经做出来的东西让更多的人知道。所以本质上都是复述别人的结果。100%相同,那是照抄,31%,应该算是引用。”

2.在方舟子的文章里有无误导让读者认为是方舟子自己做的工作呢,没有,因为大家知道方舟子不做科研有几年了,这是最新成果;他提及这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做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他在文后列了该论文,表明是引用了该文的资料。

3.原文是英文,方舟子用中文,介绍时用自己的话说明实验怎么做的,有什么结果。一般的科普介绍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原意。由于专业差距的关系,直译往往比意译更忠实原文,31%相同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又怎样理解《科学》编辑部的答复呢?昏教授以此向美国《科学》编辑部举报后,《科学》编辑部答复:“在正文中没有列出研究者名字和发表其论文的刊物名称,也没有引用研究者的话,不符合美国新闻标准。”

意思很清楚,按美国新闻标准,正文中应该列出研究者名字和发表其论文的刊物名称或著名引用。否则就是不规范,但没有说这是剽窃或抄袭。

其中有两个因素值得考虑:

1.《科学》编辑部是世界顶尖三大学术论文杂志之一,他们比较的是将方舟子科普文章翻译成英文与学术原文比较。

2.昏教授向美国《科学》编辑部举报时,有无隐去方舟子在论文后列出的原文?我不得而知,但他在短短的个人简历中有7处不属实,所以可以打个问号。

我不了解中国新闻标准,中国新闻报道中有很多文章,包括《人民日报》,并不列出研究者名字和发表其论文的刊物,或注明引用,所以推测中国新闻标准的要求没有美国新闻标准那么高。

因此,我的结论是:方舟子这篇文章够不上抄袭,但正文31%相同的部分没有用引文方式不是太合适。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千年无叹
2004: 智商·情商·性商
2003: 终有一天 你我都会老去
2003: 网络广告的困境
2002: 奶奶和1953年的诺贝尔奖
2002: 两眼朝天-----前北大校长傅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