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批判教育,不应是丘成桐回避批评的护身符》 |
送交者: 侯成强 2006年09月27日14:36:44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评“亦建言”《批判教育,不应是丘成桐回避批评的护身符》 侯成强 律师,目前未注册。
“亦建言”的《丘成桐教授也应正视批评》在新语丝的新到资料里发表了,侯成强的《评“亦建言”及其他》在新语丝的论坛里却被删掉了。亦建言的《批判教育,不应是丘成桐回避批评的护身符》又在新语丝的新到资料里发表了,侯成强写的这篇评议文字的命运又将如何? 不过在看我的评论之前,大家不妨乐一乐。大家努力想象一下“亦建言”叫嚣“丘成桐教授:您对这些问题的批判不能作为回避自身学术不端的护身符!”时的歇斯底里样子,一定有趣得很。还有,希望“亦建言”能够多多批评中国教育,多拿几张这样的护身符。 “亦建言”引用的那句英文加自己的翻译:在Asi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的官方网站上说明了AJM的审稿程序(http://www.ims.cuhk.edu.hk/~ajm/):
就在“亦建言”引用的这段英文中,approve the acceptance of any paper,什么是APPROVE什么是ACCEPTANCE,这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词语。APPROVE和ACCEPTANCE 到底指什么,实现这个APPROVE和ACCEPTANCE的程序又是什么,与审稿有什么关系,与论文的发表又有什么关系?“亦建言”你弄清楚了吗?没有弄清楚就在那里叫叫叫。 “亦建言”引用《北京科技报》上的一段话: “丘成桐:我确实是《亚洲数学期刊》的主编,但是论文的发表并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评价一篇好的文章有三个条件:首先内容要好,目前,大部分国内的数学论文内容都不够好,我们就很少发表国内的数学论文;其次就是没有错误;第三是没有抄袭。这三个条件都满足了任何好的杂志都可以发表,与谁是主编没有关系。审稿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我们杂志有三十多个编委,在审稿的过程中大家都可以发表言论,论文只有在所有编委全部审定通过以后才可以发表,只要有一位对文章有疑问或者反对,这篇文章都是要被打回的。 ” 这段话的第一句是说论文的发表不是丘成桐教授一个人说了算,接下来的几句话是丘成桐教授对什么是“一篇好的文章”的解释,最后一句话对论文的发表加上了“编委全部审定通过”的条件,还进一步想阐述一些什么,可能是想解释什么是“编委全部审定通过”。这句话怎么就成了 “亦建言”口中的铁证? 还有,这些采访完全真实再现丘成桐教授的意思吗?我们不要在指责媒体不良时又完全依赖媒体发表的东西。即便媒体发表的东西够真实可信,我们也要想一想接受采访与制定制度规则之间的时空限制区别,严谨性的区别。 我说过,这个发表过程现在还不太清楚。“亦建言”想指控丘成桐教授在这个问题上出了错误,你最好的办法是把这个发表过程找到证据能够证实了,而不是找一些很间接没有实质的东西来说明问题。在你没有提出很好的证据出来之前,你不要跳那么高: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欺骗数学界和公众,撒了谎,欺骗了数学工作者和公众。你以为这些批控是很轻微细小的事情? 朱-曹论文谈的是有百万美元悬赏的世纪数学难题,人家也就才悬赏了七个百万,至今也才有丘成桐教授出来说大家努力已经解决了一个。面对与这个解决有很大关系的论文,丘成桐教授完全可以确定一个恰当的审稿程序,而这个程序可能比一般的审稿程序还要严格。 在对论文内容正确上没有能力指出问题来时,论文的发表程序就成了“亦建言”这类人的口实。希望“亦建言”也搞几下这样的“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也写篇论文来开一个新闻会,至少本人不会轻易出来指控有这样“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的“亦建言”,即使出来也不会跳这样高。 丘成桐教授及其弟子在这个猜想的解决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不能要求人家骑着自行车去登月球! 驳斥这样低级错误的指责是很容易的事,不过看这些一地鸡毛的议论,不知是丢谁的脸。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5: | 郭世佑:大学是什么? | |
2005: | 华裔女作家李翊云获国际短篇小说大奖 | |
2004: | 招人与招人才 | |
2004: | 美国大学启示录 | |
2003: | 大学属于谁?——“我们要什么样的大学 | |
2003: | 中国院士制度改革思辩 | |
2002: | 站着说话不腰疼-对于肖恩事件的一些看 | |
2002: | 小市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