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男女问题,穷男人和农村男人的悲哀
未婚人群尤其是大龄未婚人群以男性为主
1996年至2005年出生婴儿的性别比达127, 20年后危机四伏
自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后,人口学家看到198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92,1995增至115.6,2000年增至116.9,而根据《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的数据:“出生婴儿性别比居高不下。1996年至2005年出生婴儿的性别比达127。”出生性别比问题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人口学界研究和争论的热点问题。
从未婚人口的性别比来看,根据200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的数据,在20~64岁这个年龄区间未婚人口的性别比为177.67,也就是每177名未婚男性对应100名未婚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未婚人群中男性的比例也迅速增加----性别比从20~24岁组的127.38,上升到30~34岁组的421.88,再上升到35~39岁组的637.88,45岁~64岁更是飙升到1000以上,反映出未婚人群尤其是大龄未婚人群以男性为主的鲜明特点。
从总量上来看,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0~19岁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出生队列的女性赤字已经达到2116万人。如果排除漏报女性的影响,相同年龄段的女性赤字也达到1981万人。未来中国的女性赤字规模取决于具体的出生性别比。如果出生性别比=120,则0~19岁的女性赤字总数将从2000年的1981万人增加到2030年的2976万人;2030年0~49岁的人口女性赤字将超过6000万人。如果出生性别比=115,则2030年0~49岁的女性赤字为5204万人。如果出生性别比=110,则2030年0~49岁女性赤字依然高达4100万人。
综上所述,即使未来的出生婴儿性别比有所降低,到2030年0~49岁的女性赤字规模依然达到4000万~5000万人,这几乎已成定局。至于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我在《中国不缺人,但是缺女孩》、《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孩半”是重男轻女的生育政策》等文里已经讨论过,在此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