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跟着闲评
送交者: luye 2007年11月22日14:01:52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这个成果的意义还是蛮大的,
1.打破了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学障碍,会开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布什也成了大赢家,迅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曾不顾大多数人的反对两次否决了有关胚胎干细胞研究的议案,这次他可以让那些反对者闭嘴了。不可小觑政策导向对科技发展的作用。可以预料的是,这方面的研究会得到多得多的研究经费,而胚胎干细胞研究可能会相对萎缩。现在连多莉羊她爹都被小日本所折服,宣布放弃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了;
2.这种方法比胚胎干细胞更简单便捷,不需要人的卵细胞,适用范围会更广。按Thomson的说法,是“人们不知道这有多容易。美国数以千计的实验室基本明天就能做到”。不过说归说,他十有八九会去申请专利。
3.与胚胎干细胞相比,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免疫排斥反应,因为细胞取自本人。

要克服的困难也很多,
1.现在只是“类胚胎干细胞”,是不是有胚胎干细胞的功能,能完全取代还很难说。两个研究组都采用导入外来基因的方法诱导,但这种诱导机制并不明了。这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如你所说,导入外来基因和病毒载体存在潜在的风险。不过Thomson对此很自信。他说能够解决,那就能解决:)

现在原始论文还没出来,英文媒体更侧重于Thomson的介绍,但据报道来看日本的成果更领先一些,
1.他们去年就在小鼠身上做了相同的工作,这次是向人体细胞扩展,
2.用的细胞取自成人表皮,比Thomson用的新生儿细胞难度更大,但他们获得类胚胎干细胞的机率却高出一倍,
3.他们获得的类胚胎干细胞已在培养皿中成功地定向分化为脑细胞和心肌细胞。

两组都导入四个基因,其中有两个相同,都不是癌基因。Thomson用的另两个也不是,但Yamanaka用了c-Myc,这是个广为人知的癌基因。这是美中不足之处,也可能是更容易获得类胚胎干细胞的原因之一。

虽然意义重大,但要说会得NB奖还是有点过。现在宣传得这么厉害不能说没有政治因素在里面,成果有多大意义不是靠新闻报道的热度来体现。反正Thomson已经有了拿NB奖的资格,这个成果是锦上添花,Yamanaka能不能与之分享还得看以后的进展,临床应用估计不是十年之内的事情。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清华大学与通才教育
2005: 比杨振宁牛的二十世纪物理学家
2004: 关于中国教育战略问题的通信(之15)
2004: 杨福家 杨振宁:一流大学并非“巨无霸
2003: 中国院士制度亟待改革
2002: 正确认识PINYIN, 积极使用PINYIN.
2002: 资讯时代话国粹: 也谈汉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