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老子”与“孙子”的人格较量
送交者: 云易 2007年12月13日15:02:35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老子”与“孙子”的人格较量
---也说中国人的一般人际关系

按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在人际关系中,“老子”就是辈分高的一方,在人格上要高一些,威风一些;“孙子”就是辈分地的一方,地位就卑微一些,要做“老子”的奴才。
其实辈分的高低与人格的高低本没有任何关系,不知道是不是“人格”一词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太抽象太难理解,于是干脆以“年龄”这样简单易懂的系数来做尺度?
我们中国人,除了好朋友以外,一般的人际关系,似乎是一种“老子”与“孙子”的关系。也就是说,换句话说,不是我把你踩下去,就是你把我踩下去。
情况大约是这样的:和一些中国人打交道,只有在有距离的时候,才能感受到他们的道德美感,一旦你对他们表示了“平易近人”的态度时,这种人就开始把自己打扮成“老子”,在你面前威风起来,一幅“你算是老几”的态度。这个现象还尤其体现在老板和雇员之间。美国人的公司里,虽然雇员一般都要听从上级,但在人格上还是很平等的,而在中国人就有点不一样,是老板的,一般都很有“威风”,下属雇员也要唯唯诺诺。于是下属雇员也是怨声载道。(不过奇怪的是,对中国人的管理,这种“老子”和“孙子”式的方式很多场合还是管用的。如果你是老板,很多时候,你还真得对你手下的中国人摆起架势,否者很不好办事。)
具体分析起来,几千年来,在我们的孝文化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是从当“孙子”做起的。从小被父母踩*,然后在学校被老师踩,到了单位被领导踩。这样的人生经历,导致自我完全被剥夺,心理上产生极大的不平衡。这样的人,只有在把别人给踩下去的时候,才能扬眉吐气一时,达到心理平衡。于是这样的人处处在寻找不被踩的机会,寻找不再被别人把自己当“孙子”的机会而视机反抗。而“被人尊重”也不幸地成了这样的机会之一。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成长的人,对“平等”态度是很陌生的,因为从一生下来做“孙子”的那天开始,他们就没有见过“平等”的态度。
“老子”和“孙子”的关系,还很大程度地体现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常常看到夫妻之间对话时又吼又骂,对儿女更是动辄出手。但传统就是这样,越是亲近的关系,越是没有人格的尊重。“打是爱,骂是亲”。我们中国人的亲情关系,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人格尊严的互相依赖的寄生关系。
在此我想再分析一下“人格”和“尊重”的定义。所谓“人格”,就是人所具备的那些区别于动物的东西,比如思考的能力,比如道德的修养。这样的品格,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生理属性的精神性,是人类从自然的生物本能中脱颖而出的标志,是我们人类最为欣赏的宝贵属性。试想,我们决不会仅仅因为一个人具备过人的饮食能力,或者过人的性交能力而特别欣赏之,因为这些都属于动物的属性,是“动物格”,而非人格。只有人格高尚者,才配得上尊重二字。
尊重,是一个人格成熟的个体对另一个个体的价值肯定。这个肯定无视地位,种族,年龄和性别等等外在因素的不同。对他人的尊重,体现在一种维护他人的精神自主的态度上。所谓“精神自主”,就是每个人都有权力在不干涉他人利益的条件下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一个独立完整的大脑,都应该具有起码的理性思考的能力。这个思考的能力的发挥,是人生幸福的标志之一,而它的最起码的运用,在于对自己生命的把握中---即每个人能够按照自己认识的价值观实现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所谓“自我实现”。如果一个人因各种原因达不到这个自我实现,这个人的生命将会是很痛苦的。当然,这个痛苦也只有人格发展充分的人才能体会,对人格不成熟,动物性胜过了精神性的人来说,就无法理解这样的痛苦。他们的人生往往只满足于对物质财富享受中。
从这个道理来看,好多中国人把对人的关心(尤其父母对儿女)表现为代人思考或代人行事的态度,其实是对他人的精神权力的侵犯。难怪有很多西方人抱怨中国人(或者东方人)在为人处事上很具有侵犯性(aggressive)。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尊重,是社会健康的需要。“老子”和“孙子”的人际关系,正是我们中国社会精神文明极度落后, 极度病态的体现。记得很多年前中国大陆就在大搞“精神文明”,但对这个精神文明的理解,好多中国人更多的是局限于物质文明中,或者科技知识的扩充方面,而对这个内在的尺度 --- 尊重他人,似乎还很陌生。

*参见拙文“孝的孙子效应”中对家庭关系的分析。此文还在改进中。

12。13。2007
Durham, NC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医学学士和MD的争论说穿了还是利益之争
2004: 周光召: 在中南大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上的
2004: 金榜提名时: 观摩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毕业
2003: 游民文化 中国教育
2003: 遭遇美国教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