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这使很多汉语表达粗看起来,言简意赅。于是多数国人自然地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简练的语言,而且表达效率非常高。可从语音语义编码的角度看,汉语其实是非常啰嗦的语言,这和我们平常的感知大相径庭。科学就是科学,我们必须承认任何违背科学的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人因为使用汉字,这三千五百多年付出的还少吗?
汉语有两个严重的问题影响了使用汉语的中国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是汉语的语意输出效率极低(其衡量标准是:单位时间内某语言输出语意总量); 第二是汉语的构词方法复杂,组词过程脑处理速度慢,影响了汉语言语者的语音输出速度。汉语普通话实际上是世界上语速最慢的语言之一。 这点我们可以从很多中国的高官,学者的讲话语速获得验证,他们的语速甚至低于一字/秒。
在阐述我的观点前,先来解释第一个语言现象: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语言的口语语意输出效率,都是由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的。一是该语言所使用的不同音节的总数,另一个是该语言的语速(既单位时间内输出的音节个数)。语音语言是通过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空气震动所产生的波(语音)作为载体,实现语音和语意编码的系统。它的编码单位是音节,每个音节由多个音素组成(辅音音素和元音音素)。
为什么音节总数会影响语意输出效率呢?因为在每个音节位的语意编码空间大小是由音节个数决定的。这和数字系统中二进制和十进制在每数位的表达空间的差异类似。二进制在每个数位上只有两个数值(0和1),它在每一位数上的编码空间只有两个,或者说在这个数字系统中,它的每一位只能表达两个数值。而十进制的每一位,可以有十个不同的数值编码空间。比如:十进制中的23在二进制中是10111,一个两位的十进制数要用五位二进制数来表达。 同理,语言中音节总数决定该语言每个音节位语意编码空间大小,它决定了该语言的语意输出效率。比如:汉语普通话中有大约1200个不同音节,这包括了四个不同的声调,否则就只有四百多个。英语中不同音节的总数超过上万个。所以英语的语意输出效率就比汉语高的多,在一个音节位上差别是八倍的关系。这等于说,如仅用一个音节位进行语义表达,汉语的不同独立语义表达空间就仅是1200个而已。英语在一个音节位上就有一万多个不同的独立语义表达空间。那么如是两个音节,汉语是144万个,英语就是一亿个以上。这就是为什么单音节的汉语字同音字如此多的原因之一,因为每个汉字都是语素,它们在单个音节上的编码空间不够用。严重的重音现象,造成汉语口语交流效率低下。
另一个影响语言输出效率的因素是语速,它的衡量单位是“音节数/时间”。比如,计算机使用的是二进制,它之所以处理数据的速度和能力十分强大,就是因为它的出入输出和处理的速度极快(现在是几个G/秒)。语言上也同样,比如日语,虽只有五十个不同的音节,比汉语1200个少很多,但日语的发音速度极快,据说是世界上最快的语言之一。它的速度比汉语快一倍以上,而五十的二次方就是2500,最后日语的总语意输出效率还是比汉语高出近一倍。但然了,还是无法和英语比。
汉语语速很慢,这点一般人都有体会,因为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语言在发音的时候需要充分拖长元音的发音时间,才能使声调的变化成为区别语音的特征。我们可以用电视台播音员的语速为各语言的标准语速,来比较汉语和英语的语速,比如用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的语速和美国ABC,CBS,NBC电视台播音员的语速进行比较,这试验不难做。 语意输出效率越高的语言,也就越简练、越明确、越细致,这个结论和我们通常以为的单音节语素的汉语表达简练的认知是不符合的。我们必须以科学为依据,必须承认汉语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啰嗦且效率低的语言。
当然上面所说是指在传递同等语量的前提下的结论,汉语的简练往往是以牺牲清晰度为代价的,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虽短但语意不详,几乎没有有效地传递准确的语义信息,说了跟没说差不多,还不够猜的工夫。这是语言表达效率低的最好证据。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再拙劣的语言也有某些闪亮的地方,比如汉语在数字发音上就比较简单,汉语个位数字的发音都是单音节的,所以中国人在数字心算上比使用其他语言的民族强。
第二个问题就比较复杂难懂了,它和中国人说话时,脑内部的语音语意处理机制和速度有直接关系。 近代语言认知学通过对婴儿语言学习过程的仔细观测(特别是在使用录音机和录象机后)发现,人类的语音语言的学习能力基本上是一种天赋(乔姆斯基的贡献)。一个婴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学会语言表达,而且词汇的丰富速度在四五岁时呈加速发展的状态。人类也尝试教黑猩猩某些简单的语言,但要它学会一个简单的意思都要费很多的时间。人类的语言能力不仅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而是具有某种生物基础的天赋。也就是说,人类对语音和语意这种编码体系(语音语言)的获得能力,是天生的,是任何一个正常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注意,这里说得是:1。语音和语意编码机制;2。语音语言的获得能力。
这和汉字汉语的语音输出速度有什么关系呢?你先别急,关系太大了,但是在说明它的关系之前,让我再给你们两个概念:
1。以脑生理硬件条件为基础的本能,是一种生理上的条件反射,它比人的思考速度要快,是一种接近于不需要经过思考的输入输出状态。
2。汉语是一种单音节的声调语素语言,也就是说,汉语的每个音节都可以是一个独立语素,具有某种语意,这点和英语及其它多音节非声调语素语言有很大的差别。
现在再来说汉语的输出速度的问题。 首先,因为语意的组合不属于前面我们说过的语音语意编码体系,它不是以人类的本能为基础的,而必须经过大脑的思考后才能输出,它的处理速度比条件反射式的语音语意输入输出方式要慢得多。而汉语是单音节的语素语言,它在双音节以上的表达基本上都是语意的组合,而不是语音语意的自然编码,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才能完成输入输出的过程,所以汉语的处理和输出速度比较慢。 常用汉语词汇中的语音语意定义字只有数千个(三千个左右),而英文中有十几万个,普通人能掌握的就有近十万个(美国高中毕业生的平均词汇量是五到六万),所以汉语在表达时需要经过思考去组合语意的机会远大于英语,所以汉语的输出需要经过大脑的处理,它的速度就比英语慢。我们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一个著名的教授或学者,在面对一个问题时的那种莙态,这个,这个,。。。那个,那个,。。。。。憋得面红耳赤的,半天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因为他无法在短时间里组织出他希望表达的语意组合,特别是当希望表达比较复杂的语意内容时,更是如此。此外,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输出的语言也特别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因为思考的状态比条件反射型的语言更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我们也常见中国人一激动起来就语无伦次,结结巴巴地讲不出话来。因为此时他不能冷静思考,所以他也无法正常组织语义并输出语义,也许最后千言万语都归于一句国骂了事。
中国人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差,是和汉语的特点有关系的,而汉语的这些特点又是由于汉字这种不能在音素级别上拼音的图形音节文字所至。汉字是限制汉语向多音节发展的罪魁。只有使用拼音文字,汉语才能真正走向多音节,否则我们只能修修补补,在狭小的语音空间里翻云覆雨,数千年不过是茶壶煮饺子,没什么新意。
结论:常识往往和科学相悖,我们对汉字汉语的很多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不科学的常识,是似是而非的,是靠不住的。一个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和这个民族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如果我们证明了中国人的语言能力低下,也就等于证明了中国人的思维能力不足,这是科学不是感知,你可以不承认,却无法拒绝这个事实。中国人为什么辛辛苦苦数千年,最后混到清末却如此悲惨?汉字是罪魁祸首!违背科学的民族就要承受违背科学的后果和命运,上帝在这点上是公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