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百年回眸話復旦
送交者: 王生洪 2005年01月12日11:44:5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百年回眸話復旦

復旦大學校長 王生洪

--------------------------------------------------------------------------   發軔於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現代高等教育,一方面因其先天不足而命運多舛,另一方面也因其時刻關注國家命運,而日漸成為推進民族復興、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復旦大學百年成長的歷史,就是其中的卓越例證。復旦人艱辛開創,無私奉獻,創造了足以令社會、令所有復旦人驕傲的百年輝煌。

服務社會的東南學府

  復旦與上醫的誕生,源於教育為國,服務社會的精神。100多年前,馬相伯先生懷着“啟發民知,教育救國”的理想,創辦震旦公學。他以服務本國社會作為辦學指針,推行世俗教育,傳授人文新知。因與天主教士的立場揆隔甚大,震旦公學遭天主教會篡奪,他與100多名反對外國教士壓迫的學生一起創立了復旦公學。“旦復旦夕,日月光華”的寓意,不僅是對復旦乃至中國高等教育的殷切期望,更是對民族復興的強大信心。22年後,顏福慶先生以發展民族自主醫學事業為己任,創辦了第一所由中國人自辦自教、為中國人服務的醫學院,同樣體現了中國優秀知識分子反對外來干預、獨立辦學的愛國信念。

  從初創到成長,復旦始終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愛。公學創辦之初,無校址,無經費,更缺少教員。幸有社會賢達鼎立支持,籌措基金,延請名師,復旦終於有了校舍與教員。“五四”運動後,南洋各地華僑捐款32萬元,復旦得以在江灣買地建造新校園,結束了建校10多年無固定校舍的困窘。新校園裡所有的教學、科研、公用設施,都來自社會各界人士和社會基金的捐贈,黃炎培稱頌復旦大學是“中國唯一的、真正的私立大學”。抗戰爆發後,復旦西遷重慶,四川省政府一次補助復旦建築費10萬元,使學校得以開學,這是當時四川省政府唯一資助的外省遷入高校。社會各界的鼎立支持,使復旦在渝8年多的時間裡,儘管面臨種種困難,仍堅持為國家輸送了近3000名優秀人才。

  在復旦危難之時,孫中山、蔡元培、嚴復、于右任等一大批愛國人士和社會知名人士都以各種形式予以援助。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建立之初,經費緊缺,四處舉債,孫中山先生毅然為復旦劃撥了一萬銀元的辦學經費,並出任復旦第一屆校董會校董,這是孫中山以革命領袖身份,惟一一次出任一所私立學校的校董。1919年,中山先生為復旦師生做了題為《救國之急務》的演講,並題詞“天下為公”,把他的政治理想和事業傳遞給在“五四運動”中衝鋒陷陣的復旦學子。復旦遷入江灣新校址的次年,中山先生欣然為《復旦年刊》題了“努力前程”四字,飽含了先生對復旦學子的殷切希望。此外,李大釗、陳獨秀、魯迅、惲代英、郭沫若、茅盾等當世偉人名士,也都多次以講演、授課等形式,把進步的思想和文化的火種帶到復旦。

  “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的發展,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個人中最有價值而應啟發的心能,亦就是社會上最高貴的德行。”復旦始終把回報社會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師生們與國家民族共命運同呼吸,始終站在社會變革和進步運動的前列。“五四”運動爆發後,復旦立即成為上海學生運動的先行者,率先敲響革命的鐘聲,組織和推動上海全市的“三罷”鬥爭。“五卅運動”中,復旦教職員工積極捐款,師生撰文譴責暴行,並直接向租界當局交涉,學生一律茹素,節約伙食費援助罷工工人。“九·一八事變”後,復旦學生赴南京請願,抗議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一.二八事變”後,復旦愛國學生組成抗日義勇軍。原上醫師生在顏福慶先生的領導下,積極參加前線救護和後方醫院工作。抗戰勝利後,復旦全校回到上海,進行了一系列轟轟烈烈的鬥爭,如1947年的反美軍暴行運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以及解放前夕的“應變護校”鬥爭等。

  關注人類命運、關注社會發展、關注百姓疾苦,是復旦人才培養最崇高、最核心的目標。早年的復旦,稚弱而艱難;但它志存高遠,充滿理想,富有發展的動力和信心。這種動力和信心,就是復旦竭力倡導並實踐的為社會“犧牲和服務”的精神。靠着這種精神,教職員工和衷共濟,培育學生;靠着這種精神,一代代復旦學子成為愛國青年和革命志士。他們中有馬君武、劉成禺、于右任、邵力子早期的著名社會活動家和革命家;有費鞏、孫寒冰等為民族的解放事業貢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他們是邦家之光,他們是社會楷模,他們是復旦永遠的驕傲。

  早年的復旦,經濟窘迫,往往寅吃卯糧,收了學費就還貸款,但教師們每年還拿出一個月薪水開辦暑期學校,學生成立“社會服務團”,服務團首先創辦復旦義務學校,收容貧困兒童入學。學生們利用春假赴各省作道德、科學、經濟和衛生知識講演,以啟民智。百姓每遭災遇,皆牽動復旦師生之心,復旦學生上街募捐,舉行義演,救濟災民,盡心盡力。今天的復旦學子,繼承了先輩的偉大精神,在艱難困苦地區和群眾中,活躍着一批批覆旦學生志願者。

追求卓越的中國名校

  復旦建校之始,本着為社會培養人才的目標,借鑑先進的高等教育辦學經驗,構建系科,初設文、理兩科,隨後陸續增加商科、社學科、生物學科、心理學科等。1929年,增設新聞系、法律系、教育系等,共23個系,分屬文、理、法、商四個學院。遷址重慶之後,又創設了史地學系、園藝學系、農藝學系、中國生理心理研究所等,學科體系不斷擴大。

  復旦的壯大,得益於不斷響應社會之需要,得益於新中國高等教育資源的調整與集聚。1952年,復旦大學列名第一批進行院系調整的高等院校,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大同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聖約翰大學、南京大學、金陵大學等高校的有關系科陸續併入復旦,連同1949年8月以來的調整,新復旦共由19所高等學校有關系科合併組成,成為一所文理綜合性大學,匯聚了江、浙、皖、滬地區最著名的一批專家學者,辦學條件也有了很大改善。更值得珍視的是,復旦大學海納百川、開放融合的辦學氣度,以及樊然並峙、各顯風流的教研格局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20世紀80年代以後,國家和上海市通過一系列建設計劃和措施,為復旦大學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復旦大學逐步發展成為一所包含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以及管理科學在內的綜合性研究型綜合大學。原上海市市長徐匡迪也曾讚許復旦大學的崛起,“是新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個標誌。”

  復旦大學以深厚廣博的人文精神和導源中外的學術能力,為社會奉獻了無數重要成果,為國家造就了一批傑出人才。陳望道教授建立起我國修辭學的科學體系,朱東潤教授和郭紹虞教授在文學批評史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譚其驤教授編纂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獨樹一幟、嘉惠後學,周谷城教授在世界史研究、周予同教授在經學史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們都是開啟學風、樹立師道的典型。

  蘇步青教授和陳建功教授創立了的微分幾何學派,培養出一大批中國數學界和數學教育界的中堅。謝希德教授在半導體物理、固體能譜和表面物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周同慶教授主持研製出中國第一隻X光管,盧鶴紱教授提出弛豫壓縮基本方程“盧鶴紱不可逆方程”,並在世界上第一個揭開原子彈秘密,談家楨教授在果蠅種群間的演變和異色瓢蟲色斑遺傳變異研究領域有開創性的成就,是我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復旦大學還誕生了我國第一台質子靜電加速器和第一台電子模擬計算機。

  吳紹青教授創立上海肺病中心診所,對我國結核病的控製作出了卓越貢獻;沈克非教授畢生致力於外科學的研究,對普通外科的發展和提高以及神經外科、血管外科的開拓和創建作出了重大貢獻;石美鑫教授主持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靜立垂屏式人工心肺機。原上海醫科大學在解決公共衛生問題、治療疑難雜症、防治嚴重職業病中,為社會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復旦堅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全面發展,努力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1977年,蘇步青教授向鄧小平同志建議恢復大學招生制度和研究生培養制度等,得到肯定和支持。作為國內最早設立研究生院的學校之一,在國務院首批批準的18位理科博士學位獲得者中,有4位來自復旦。復旦大學還培養了全國第一批文科博士。在迄今為止6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評選中,復旦大學共有33篇入選,穩居全國高校第3位。在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挑戰杯”中,復旦大學是全國惟一三奪“挑戰杯”的高校。2001年以來,學校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2項,在SCIENCE、NATURE上發表了8篇論文,領銜“973”課題和“863”重大項目4項,4個課題組獲國家創新研究群體計劃資助,科研核心競爭力得到不斷提升。同時,復旦更加深入而廣泛地服務於地區經濟發展,以國家大學科技園區為載體,構建富有活力的產業化體系,以新形態、新途徑發揚大學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優良傳統。

邁向一流的今日復旦

  進入新的世紀,復旦邁上了新的台階。2000年,復旦大學與原上海醫科大學強強合併,成立新的復旦大學,形成了文、理、醫三足鼎立的學科新格局。2002年,上海市劃撥江灣1平方公里土地作為復旦大學教學科研用地,隨後又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支持復旦大學建設浦東張江校區,復旦大學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新的機遇意味着新的挑戰,復旦人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歷史使命和社會期望。復旦制定了新時期發展戰略,提出“三步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即第一步到2005年建校100周年,完成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轉型,第二步到2010年,成為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若干學科方向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第三步,再經過10到20年的快速發展,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為實現這一目標,此後又陸續確定了學科、人才、品牌、國際化和服務上海等五個發展戰略。

  復旦誕生於上海,她汲取了東方大都市的營養,她是上海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世紀的復旦大學,將積極推進“融入上海、服務上海”的戰略,帶動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區域經濟升級和科技文化社會等各方面事業的協調發展,打造高新人才高地和創新團隊,為上海提供思想的燈塔,智慧的港灣,科研的重鎮,創新的樂土。

  復旦是中國的復旦。復旦一貫堅持以有利於民族平等和社會進步為指針,歷經百年,無怨無悔,總是以最大的熱誠和堅毅建設民族文化、投身社會變革。百年來她已經為祖國培養了20多萬名人才,今後她同樣要以自己的教學、科研和思想創造輻射全國,奉獻全國人民,完成國家和社會賦予學校的神聖使命。

  復旦是世界的復旦。開放融合、匯通中外是復旦大學建校以來就一直擁有的特色,復旦大學有責任在吸收國際科研技術最新成果和頂尖人才的同時,創新前沿科技,培養具有世界眼光的創造性人才,在創造性地發展中華文明的同時,為世界文明創新和人類進步作出貢獻。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復旦擁有陽光,復旦更加燦爛輝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學歷比較
2004: 量化的迷區——揭開誤導性大學排名的秘
2003: 王選: 高新技術領域不能迷信院士
2002: 吳征-飽學,博學騙術之士
2002: 中國最高學府創世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