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天呈異象警示人君的天人觀(圖)
送交者: 思故國 2016年07月29日14:48:2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3be.jpg

明清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天壇,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祭祀建築群。


“天人感應”是指人與自然萬物同類相通,相互感應。正如《易經》上所講,如一個人心性潔靜,那麼就可以“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上天賜禹《洪範》九疇 

天人感應思想源於《尚書‧洪範》。從前,鯀堵塞洪水,胡亂處理了水、火、木、金、土五種用物。上帝震怒,不賜給鯀九種大法,治國的常理因此敗壞了。後來,鯀被流放死了,禹於是繼承興起。上天把九種大法賜給禹,治國的常理因此定了下來。 

九種大法包括:五行,敬用五事,農用八政,協用五紀(計時方法),建用皇極(君王的法則),乂用三德,明用稽疑(用卜決疑),念用庶征(天降徵兆),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君王之所視察,就像一年包括四時;卿士就像月,統屬於歲;眾尹就像日,統屬於月。假若歲、月、日、時的關係沒有改變,百穀就因此成熟,政治就因此清明,傑出的人才因此顯揚,國家因此太平安寧。假若日、月、歲、時的關係全都改變,百穀就因此不能成熟,政治就因此昏暗不明,傑出的人才因此不能重用,國家因此不得安寧。百姓好比星星,有的星星喜歡風,有的星星喜歡雨。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就有冬天和夏天。月亮順從星星,就要用風和雨潤澤他們。 

孔子作《春秋》 

孔子作《春秋》,認為災異是國君失德而引發的。孔子曾說:“邦大旱,毋乃失諸刑與德乎?”又勸國君:“正刑與德,以事上天。” 

《春秋》之所以重災異,是因為孔子認為天人之間有感應關係,人類的行為會上感於天,天會根據人類行為的善惡正邪下應於人,天下應人的方式即是用災異來譴告人,使人反省改過。 

《中庸》中有段話:“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意思是說:極端真誠可以預知未來的事。國家將要興旺,必然有吉祥的徵兆;國家將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現象。呈現在卜筮之着草龜甲上,表現在舉止威儀態度上。禍福將要來臨時,是福可以預先知道,是禍也可以預先知道。所以極端真誠就像神靈一樣微妙。 

天人感應論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論。他應漢武帝之對策云:“臣謹案春秋之中,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 

意思是說:臣小心查考春秋的記載,根據前代事來看天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覺得很值得敬畏。國家將要發生違背天道的壞事,天就先降下災害來譴責、告誡他;如果不知道醒悟,又顯示一些怪異的事情來警告他;仍然不知道改變,而後災禍才來到。由此可見,天對人君還是愛護的,而且要替他防止災禍。只要不是十分無道的時代,天總是要扶助和保全他的…… 

古人把日蝕、地震、火災、水災等陰陽不調而引起的災禍視為天譴,《漢書》認為,天譴之因是“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則天示之災以戒不治。” 

《春秋公羊傳》何休注曰:“旱者,政教不施之應。先是桓公無王行,比為天子所聘,得志益驕,去國遠狩,大城祝丘,故致此旱。” 

《後漢書》中記載:“國大旱,冤獄結”。史書中對水災的產生有很多的論述,如小人專政弄權、妒忌賢者、褻瀆神佛都會導致水災或地震,是五行失調的結果,與暴君暴行、大臣專權相關。 

來源: 新生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老幾:什麼是文明?
2015: 偽命題:中國知識分子對真理不感興趣
2014: Errors in Relativity
2014: Errors in Relavity.
2013: 美國人為什麼沒有“早戀”這個概念?
2013: 從性覺悟(六)
2012: 妒忌真是一條毒蛇。
2012: 最近有一個千人,是多年前回去的博士後
2011: 魯重賢剽竊被抓還不承認
2011: 看了高鐵之後明白了,為什麼中國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