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5)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个人三十岁的时候“立”了起来,四十岁的时候做到了“不惑”,五十岁的时候能够“知天命”,六十岁的时候能够做到“耳顺”,七十岁的时候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果说它们都是进步,则取得进步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个人要想取得进步,他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必须依靠意志的力量向目标奋进——要是没有把“立”作为自己的目标,要是没有在自己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做出努力——“志于学”,这个人就不可能在三十岁的时候“立”起来;一个人要想取得进步,他还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每一个进步都是付出“十五年”或“十年”时间的结果。“取得进步”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当老师是有门槛的——首先是去熟练掌握那些已有的(知识),这就是下功夫;其次还需要我们有创造性,以创造出新知识——“知新”或许应该被理解为今日之所谓“创新”。“当老师”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君子不器”。
你要是想成为君子,你就不能让自己成为器具。如果可以把孔子此名言做出上面的理解,则可以说此名言的言外之意是在暗示“培养他人”的价值:想要培养他人,你在把被培养者培养成什么样子的人这方面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把一个人培养成“君子”就是一种明确的目标;其次,想要培养他人,你必须有具体的方法——让一个人做到“不器”就是确保让这个人成为“君子”的方法。“培养他人”受到了隐秘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