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漢芯一號事件需要一個明快的處理
送交者: 佚名 2006年02月22日15:55:5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自網上舉報引發公眾討論開始,“漢芯一號”造假案就一直被類比為“中國的黃禹錫事件”。討論者不僅認為兩者的性質一致,而且更期待質疑聲中相關部門也能迅速介入調查公布真相。《21世紀經濟報道》本月20日刊出的報道披露,舉報人透露消息說:“調查組內部已基本確認‘漢芯一號’造假屬實。”不過真相究竟如何,還有待調查組公開調查結論。

  與“黃禹錫事件”相比,“漢芯一號”造假案其實還透露出些微微妙的不同。作為
“首席科學家”和“民族英雄”,黃禹錫在韓國不僅受到政府的禮遇,還同樣受到民間的崇拜。造假質疑傳出,韓國民眾不願相信而反應激烈。而“漢芯一號”造假舉報的帖子出現在網絡之後,參與討論的中國網民,毫無例外一邊倒地表示絕對相信舉報者。也許可以說,對於學術腐敗和科技造假的痛恨,已經超越了中國民眾對於民族自豪感的堅持。

  拋開事件的具體特點不論,也許因為國內屢屢曝光種種學術腐敗和科技造假的醜聞,所以公眾天然傾向於相信造假的可能性;但也許恰恰是國內這類腐敗造假層出不窮、屢見不鮮,而且往往進一步的調查追究無果,所以公眾在下定了自己的判斷之後,也不對真相大白、法律道德得彰保持太大的興趣與信心。比之於“黃禹錫事件”中韓國媒體持續跟進調查進展、韓國人急切等待調查結果,“漢芯一號”造假案似乎只在一開始引出了一片譁然。

  很顯然,“漢芯一號”造假案發展至今,很多的當事人選擇了沉默,既沒有人出來據理力爭——像黃禹錫一開始那樣,也沒有人出來道歉懺悔——像黃禹錫後來那樣。現在舉報人說調查組內部已經有了結論,而調查組以及上海交大卻又沒有任何調查進展公之於眾。如果不是因為存在複雜的技術因素,時間拖得越長,往往也意味着有越多的力量在介入干預,事件便越是不能依照單純的是非真假邏輯而乾淨利落地水落石出。不過按照曾經並不鮮見的先例,即便內部作出了違規失范、弄虛作假的結論,也常有長期保密或者語焉不詳、不令公眾明曉的處理方式。

  但“漢芯一號”造假案實在太值得公眾與媒體投入持續興趣而窮追不捨了;如今情勢發展到調查組進入調查流程逼近事實真相的階段,事件也很需要有一次迅速、準確、清晰、權威的結論公布了。如果造假確實屬實,那“漢芯一號”能夠一再地從容過關、拿到上億元人民幣的國家撥款,這其中必定還牽涉到更廣泛更深層的問題——無論是無能被騙,還是失德腐敗,又或者是好大喜功,它們都搭成了學術腐敗擴散、科技造假猖狂的溫床。尤其是在時下中國政府日益明確提出自主創新戰略的大背景下,國家對於科技創新的訴求強烈,自主創新成果難免要成為各地政府追求的新興指標;國家對於科技創新的資源投入劇增,則又勢必會刺激各方利益體的興趣。對於種種造假偽創新、浮誇放衛星的行徑予以清脆明快的處置,正是捍衛國家資源投之有效、創新戰略行之能遠的必要前提。

  可以說,如果“漢芯一號”造假屬實,那它比此前任何一次的學術腐敗都更具規模性與典型性,蘊涵着極大的腐蝕力與破壞性,不但不可以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值得像韓國“黃禹錫事件”那樣,以雷霆手段及時公開處理,以全盤檢討來深化反思。
南方都市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由張穎清之死想到的
2005: 一個兒子倒在了科學祭壇上
2003: 發達國家與中國研究生教育比較
2002: 回國原因的深入分析
2002: CEO of Oracle 在耶魯(Yale) 2000年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