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斯是思史1. 怎樣算思想家?
送交者: luis 2021年12月26日15:57:3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清平隨筆 | 斯是思史1. 怎樣算思想家?

 

這個系列叫“斯是思史”,名字有點繞,內容也比較燒腦,主要介紹淺人對歷史上某些思想家以及學問家的理解和評價(本系列裡的“學問”,除了專門註明“狹義”的外,都是廣義上的,所以也包括了“學術”)。不客氣地說吧,俺老漢是有這個權益的,言論自由嘛。先打個預防針,應對不知道啥時候露頭的傻鳥們。

 

“思想家”肯定是個高大上的話頭,但像許多東西一樣,只要和“家國情懷”掛起了鈎,也能吊起儒民們的胃口。記得前些年,江湖上有個流言,讓撒切爾先生的太太親自出面,宣布未來的多少年,中國沒法給世界提供新思想。這話說得傷自尊,碎了一地玻璃心,所以討論起來很熱烈,焦點就一句話:中國怎麼出不了世界級的思想家啊?

 

要是碰上了某大牌不幸去世,“他是不是思想家”的議題,還會引發不同圈子的唇槍舌劍,論者們各為其主,爭得是七葷八素,可到頭來,照舊是一如既往不放鹽的大規模扯淡。原因嘛,還是概念不清的老毛病:要回答這類問題,你總得有根“怎樣算思想家”的尺子吧。不然,你非說李四不是,張三才是,憑什麼呀。

 

去哪裡找這尺子呢?首當其衝就是“思想史(history of thought)”了,因為正是借着這麼座平台,思想家們才能風生水起,在非思想家的靜好歲月里,掀起一圈圈不那麼靜好的漣漪。當然了,“思想史”的意思也有些含混,要是不搞搞清楚,又會造成新一輪的胡扯瞎掰,所以有必要把它細分成了三個層面:思者史、學問史、理念史,一層層剖析。

 

頭一個層面的“思者史”,可以說是最廣義的思想史了,不過也最沒勁,指的是古往今來每個人都出過思想的“事實”,所以大概定位在“實然”維度上:不管是誰,只要你一“think”,就“是”個“thinker”了,隨便都能走進去,可惜留不下什麼痕跡。羅丹的雕塑“思想者”,就有這麼一層意思:但凡是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會像但丁那樣,沒事蹲在地獄大門口,琢磨一下哈姆雷特的老問題:“2Bor not 2B?”翻成英文的話,“history of thinkers”相當合適。

 

另兩個層面的思想史就不同了,不再是你“事實”上一“thought”,就能“history”了,而是還得有一些“價值”,才有資格擠進去,被人記下來,所以可以說升到了“應然”維度上。

 

英文裡有兩個差不多的形容詞,historical(歷史上的)”和historic(歷史性的)”,就對應着“實然”與“應然”的這道溝:想當年哈,道家祖師爺老聃的街坊們,肯定也出過自己的思想;但很不幸,這些思想只是“歷史上”的事實,沒啥“歷史性”的價值,於是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唯獨“老子”出過的“道可道”思想不僅是“歷史上”的事實,而且還有“歷史性”的價值,今天不少人依然感興趣,於是成了中國思想史上的“天下第一”,嗯哼。

 

古希臘有件事,也能見證“事實”與“價值”的這種差距:某個哥們把一座神廟燒了,自己被判了極刑,卻像無數上了年紀的知青一樣,青春無悔。為什麼呀?因為他心知肚明,要是不這樣,自己永遠是個“historical”的nobody”,在實然史里默默無聞;只有把命搭進去,整出點有意義的動靜來,才能historic”地“somebody”,在應然史上永垂不朽。當然了,他老兄付出的代價有點高,年紀輕輕丟了小命;要是晚幾十年再行動,絕對人生大贏家。還是欠考慮,不是?

 

借用海德格爾的詞兒吧,任何人只要一思想,就被“拋入”了實然的思想史,想脫鈎都沒門。不過很可惜,多數人的思想沒神馬價值,就是過眼煙雲的單純事實;唯獨少數幸運兒才能脫穎而出,靠着自己思想的影響效應,“擠進”了應然的思想史。一個“拋入”,一個“擠進”,兩者的天差地別,不必多說了吧,嗯哼。

 

都有應然的價值,都會被人記下來,“學問史”與“理念史”又有什麼不同呢?

 

這裡的“學問史”(包括了學術史”),相當於英文的intellectual history”,意思是說,先前思想者出過的思想,在後來的思想者看來,多少有點“理知”方面的價值,值得當成了“學問”搞它一搞——不好意思喲,如同淺人多少年來那樣子,差不多全是瞎搞。眼下大學裡的一些專業,像“哲學史”“政治學史”“法學史”什麼的,包括名字也叫“思想史”的玩意兒,主要就是在這個層面忙活,今天考察一下這人的“思”,明天探討一下那人的“想”,不亦樂乎。

 

換個方式說吧,某些思想者能夠超過其他思想者,擠進了學問史,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思想不同尋常,有點鶴立雞群的意思,能夠勾起後來思想者的好奇心,成了要被搞一搞的學問。也因此,學問史”層面的思想者,連同那些把學問搞出了名堂的學者們一起,可以以統稱為“學問家”——就像前面解釋的那樣子,這個詞既可以指做狹義“學問”的大家,也可以指搞“學術”的大家。

 

舉個例子哈,不知道從哪裡挖出了幾根稀巴爛的竹簡,上面刻着當年老聃某個鄰居的隻言片語。張三覺得有助於解釋《道德經》的產生背景,於是利用手裡的權勢壟斷了它們,發表了幾篇論文,產生了廣泛影響,結果把這個原本無名的思想者提拔成了先秦的學問家,自己也順便當上了研究這些稀巴爛的權威專家,以及博導。

 

再比方說哦,李四去英美德法等地訪學,收到了約翰湯姆威廉雅克等人的一大堆名片,認為他們在洋人的學術圈裡不僅力壓群雄,而且艷壓群芳,於是拿出了文化倒爺的勁頭,把那些沒幾個人能搞懂的學術黑話譯介過來,自己沒事也嘟噥着七八國英文,最後一舉成了他們的頭牌代言,兼職帶貨。

 

現如今研究學問史的,不管國內還是國外,申報項目的時候,都要論證一下“選題的意義”。什麼意思啊?就是卯足了勁,吹噓自己要搞的那個對象,在思者史的長河裡如何了不起,絕對是只鶴,肯定不算雞,因此有關部門必須下撥點銀子給自己,弄本專著幾篇論文出來,把他塞到了學問史裡面去。所以呢,撇開其他方面的因素不談,單單由於學者人數有限,以及經費預算緊張的緣故,能夠升到學問史層面的思想者,已經像孔乙己吃剩下的茴香豆,“不多也”啦,不是?

 

比學問史更難擠進去的,就是“理念史”了,又叫“history of ideas”。顧名思義哈,這個級別的思想者,就不是只有“學問”上的價值了,而是還能提供這樣那樣的“理念”,如同老聃的“無為”,墨翟的“兼愛”,蘇格拉底的“德性即智慧”,叔本華的“生存意志”那樣子,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足以綿延千百年,甚至能與人類同在。淺人有個瞎猜:沒誰會否認這幾位是“思想家”吧,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那種。

 

這樣子看,思想家不同於學問家的要害主要在於,他們出過的思想,不再是中規中矩的知識,積壓在館藏的書山文海裡面,眼看快發霉了,還沒幾個人搭理。倒不如說,他們提供的那些理念,能夠洞穿芸芸眾生的舉手投足,造就普通民眾的為人處世,引導凡夫俗子的生命歷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往往連你自己都說不出,潛意識裡怎麼就受到了他們影響。

 

末了概括一下:最廣義的“思想史”可以分成三層,每個人都能進去的“思者史”,不多也的學問家占據的“學問史”,極少數思想家組成的“理念史”。也因此,別說只是出過一些思想了,哪怕你很有學問,也不等於就是思想家。非要提出了跨越時空、直指人心的理念,才能躋身這家頂級的俱樂部。省事起見,各系列提到的“思想史”,不加限定的時候,統統是指這種最高檔次的“理念史”。

 

回頭看撒切爾先生那位賢妻的江湖流言,意思就比較清楚了。老太太當然不是說中國人出不了“思想”(怎麼可能呢),也不是說中國人沒啥“學問”(多少總有點哈);她的意思主要是說:不僅過去,而且現在,甚至可預見的將來,龍的傳人都沒法提供引領世界的“理念”。關鍵在這個地方,所以才讓炎黃子孫們發狂,如同看見剛撈起來的三文魚那樣子:生可忍,熟不可忍!

 

不過呢,列位看官還是先忍忍,過幾天再看“理念”是怎樣成就“思想家”的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2020: 僧侶團體是集體所有制的先驅
2019: 德媒:中國孩子為什麼擅長數學?
2019: 日本漢學研究、儒學網刪除石立善個人撰
2018: 數學及其應用
2018: 學好英國話走遍地天下都不怕
2017: Introduction to Instancology-1
2017: Introduction to Instancology -1
2016: 再見驢十八:我讀書多你不要欺負我 (
2016: 子貢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