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外行閒聊:第二語言的習得與學習-1
送交者: 高鵬 2022年01月01日08:15:4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外行閒聊第二語言的習得與學習-1

作者:Scarecrow

摘要

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學習第二語言(如英語),但更多的孩子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接觸英語。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孩子可能已經失去了對母語中沒有的語音的準確識別能力(注釋:英語和漢語絕大多數發音都是不同的)。研究發現,從出生到大約7個月的孩子是語言通才。他們能分辨世界上所有語言的語音,還能根據節奏識別不同的語言。一歲的時候,孩子的語音識別已經變窄,也就是說,主要對母語敏感。當孩子失去對第二語言中有些語音的識別能力後,他們可能會永久地失去產生這些語音的能力。顯然,對老師和家長,認識孩子的語言能力以及理解母語習得的機制至關重要。

一、語言是複雜技能

語言學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系統地研究了第二語言的習得和學習。他認為,學習是基於語法的有意識 (目的) 的課堂過程;習得是幼兒日常生活的副產品,是無意識的。學習通常以老師為中心,而習得以學習者為中心。 Krashen有句名言:語言習得不需要廣泛使用有意識的語法規則,也不需要繁瑣的練習。

Krashen用“可理解輸入” (comprehensible input)來解釋語言的習得。"可理解輸入"就是有趣且可理解的聽力和閱讀材料(數據/樣本),而不是語法。 Krashen說過,當我們理解消息時便會獲得語言。這裡 Krashen 強調對意義的理解而不是語法的對錯。例如,如果孩子說: Daddy fish water!(爸爸魚水),父母可能會回答:Yes, you're right. There's a fish in the river (是的,對的,河裡有魚),而不是糾正孩子的語法。做父母的,你要知道孩子用一個有語法錯誤的句子想要表達什麼,和他交流,回答他的問題,而不是糾正他。給他一個答覆要比糾正他的語法更能使他滿足。 Krashen 認為,暴露於足夠數量的"可理解輸入"總會導致下意識的語法規則。

下面我用兩個更通俗的術語來討論浯言的學習和習得問題:知識和技能。語言到底是知識還是技能?我們知道,打字、騎車、游泳都是技能,技能不需要有意識的思考,技能的獲得需要充分的培訓,單純教授規則不能帶來技能。你一旦獲得了一項技能,你很難完全失去它。知識是一個人獲得的事實、信息,這些東西是有意識的。

這裡我要澄清一些概念。在心理學和神經生物學領域,學習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並且和記憶是密切聯繫的。學習是知識的獲得,而記憶是所獲得的知識的存儲和表達。我們的記憶和知識可以是陳述性的(描述性的,語義的,情節性的:可說的)或非陳述性的(例如隱式或過程性的:可做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知識和技能大體上分別對應於心理學和神經生物學領域的陳述性知識和非陳述性知識。為通俗起見,我們使用通俗的知識和技能的定義,而不是把技能定義為知識的亞類。

我舉個例子來說明技能和知識的區別。有人問一個打字員字母 ‘A’ 在盤上的位。結果他沒回答上。可是他把手放到鍵盤上後,就知道‘A'的位置。打字技能實際上是由一個刺激(把手放到盤上)誘發的一系列的下意識的反應。

另一個能夠說明知識和技能區別的例子來自一個叫 Henry Molaison 的病人。Henry Molaison(HM)是美國人,一次事故使他患了癩癇。為治療癩癇,HM 雙側顳葉被切除術,包括2/3海馬體 (大腦內的一個結構)以及海馬周圍的一些組織。手術後,HM 只能形成短暫的記憶,但不能形成長期記憶,當然也不能形成什麼新的知識系統。奇怪的是,HM 繪畫技能隨着訓練而改善,儘管他不能記住他在學習繪畫這一事實。這(以及後來的其它實驗)說明,長期情景性記憶的形成(知識的獲得)依於海馬,而繪畫技能的形成可以獨立於海馬。長期情景性記憶和技能存儲在大腦的不同部位。

以上我們提到的打字、騎車、游泳都是運動技能,此外還有感知技能,例如視覺模式識別。不到兩歲的孩子在見過足夠多的貓和狗之後,他們可以很容易地鑑定從來沒有見過的動物到底是貓還是狗。儘管狗有數百個品種,大小和形態千差萬別,他們幾平不會誤判。但對孩子來說,描述貓和狗的區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補充一下,打字、騎車、游泳實際上是混合技能,不但涉及運動,也涉及感知。例如騎車涉及我們的平衡感覺和視覺。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知識是可以表達的,也就是說,當你談論“什麼“,“為什麼”,“在哪兒“,“在什麼時候”的時候,你在使用知識。而像騎車這樣的技能是做出來的。技能涉及一系列的感知和運動反射,如騎自行車需要腿部、胳膊、肩部、臀部、背部和手足的肌肉,這些朋肉根據我們的感覺輸入(平衡和視覺)以及我們設定的車速和方向在時空上高度協,完成騎車的任務。我們的車速和方向是有意識控制的,這是我們的調定點/目標,其它的神經活動都是下意識地服務於我們的目標。

現在,我們可以討論這個問題了:語言/母語是知識還是技能?再詳細一些,母語的"聽說讀寫"是知識還是技能?以口語為例,既然知識是“說”出來的,技能是“做“出來的,口語就應該是知識,是這樣的嗎?換一個角度,我們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論。難道“說話”不也是“做,出來的嗎?說話需要使用隔肌、肺部、喉、舌頭、牙齒、嘴唇、甚至鼻子。其中大腦對嘴唇和舌頭的控制極為重要。當我們使用母語時,我們想說什麼是我們的設定目標,而句子的彤成完全是自動的。所以,母語中的口語毫無疑問是技能,聽力也是如此。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就會有相應的語言教育方法。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950美國大選:最好的一切將會到來;亞伯
2021: 唐詩別解(8)
2020: 扯住教皇不放—今天的世界上天哪個國家
2020: 真正民主的社會一定是平民社會
2019: 人的主體意識-“小絕對”與“大絕對”
2019: Ritmüller鋼琴 - 為每個人量身定製!
2018: 大陸由於文化蕩然無存,共產黨政權血腥
2018: (2) 馬克思和恩格思的“唯物主義”錯在
2017: 彭運生:自然規律與美
2017: 排除“20種不清淨相”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