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9. 人是萬物的尺度
送交者: luis 2022年06月26日16:04:5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9. 人是萬物的尺度

 

作為古希臘智者派的核心理念,這個命題兩千年來,一直被批判,從沒翻過身。考慮到這一點,喜歡“逮誰批誰”的俺老漢隆重決定,給它平個反,恢復哲學上的名譽:在“需要—想要—意志”決定了“價值”的實然意思上說,人確實是評判萬物的尺度,當之無愧。

 

你想啊,既然人在自己的生活里,總是依據自己的需要,按照各種東西能不能滿足這些需要的標準,辨別各種東西的好壞對錯,人要不是評判這些東西的價值尺度,世界上還有誰,能有這樣子的資格嘛。玉皇,神靈,魔鬼,閻王?可他們不也是人憑藉自己的尺度,創造出來的呀。

 

既然如此,那為啥老是挨罵呢?理由多種多樣。當下一個時髦的批評,是說這個命題有“人類中心主義”的色彩,把人當成了能對萬物生殺予奪的判官,不夠“自然”以及“環保”。不過哦,本系列裡,它的意思很單純,完全沒有鼓動人稱霸世界的應然傾向,僅僅描述了一個基本的實然事實:人生在世,總是依據自己的需要,評判萬物的好壞對錯。所以哈,你要是否定了這個命題,就不得不連帶着,把人生在世也給否定了。一個你承受不了的代價,不是?

 

說白了,實然維度上,本系列甚至承認,其他動物在自己的生活里,同樣構成了萬物的尺度。理由很簡單,哪怕沒有自覺的“想要—意志”,它們也會憑藉自己的需要,評判萬物的好壞對錯,以求彌補它們的缺失,維繫它們的生命。拿你養的寵物來說吧,許多情況下,或許不得不接受你用“主人中心主義”的方式,強加給它們的尺度,但大面上你還是得過得去,不然你很快就無物可寵了,嗯哼。

 

當然嘍,這樣子描述事實,大概又會背上“人獸不分”的罪名。像前面說的“我欲故我在”命題,有人就評論是“禽獸不如”,幾乎有兩頭不落好,怎麼都犯錯的味道:要麼“人類中心主義”,要麼“人獸不分”,甚至還“禽獸不如”。然而呢,既然批評者不肯回答,他們的求知“欲”,會不會把他們拉低到其他動物的地步,淺人也就一笑了之了,隨他們說去哈。誰還沒點言論自由呀,不是?

 

古希臘的理性哲學家,也從差不多的視角出發,指責過智者派,把人當成了感性動物,會造成嚴重後果:要是人人憑藉自己的感性慾情,對各種東西的好壞對錯說三道四,不就取消了普遍一致的理性標準,淪為“人人都是尺度”的“相對主義”啦?直到今天,無論中外學界,類似的批評還是不絕於耳。

 

另外呢,不僅西方主流哲學,而且發端於蘇俄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以下簡稱“馬哲”,方便與“馬克思哲學”也就是馬克思自己的哲學區別開來),都抨擊智者派把價值主觀化了,否認人類生活有客觀的標準,同樣會走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相對主義”局面,不好收拾。

 

不好意思喲,淺人以為,這些個批評,都有濃郁的應然內涵,想找到某種“理性”或“客觀”的尺度,把全人類的大局統一起來,文言又叫“大一統”。也因此,它們也會遇到差不多的回擊反彈:你說你的尺度才是理性或客觀的,我得順着你來,不然就亂套了,可我要是說,我的尺度才是客觀或理性的,你得順着我來,不然就亂套了,你肯不肯呢?要是你不肯的話,我憑什麼順着你來啊?於是乎好像又落入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相對主義”局面,不好收拾。

 

友情提醒一句,討論價值問題的時候,要特別小心,把“相對主義”和“相對性”區分開:所謂“相對性”,是指“價值方面的評判訴求因人而異”的實然事實,一丟丟規範性態度都沒有。所謂“相對主義”,是指“價值方面的不同評判訴求都能成立,都有道理”的應然主張,充滿了“誰都不得罪”的和稀泥態度。

 

拿“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口頭禪當例子,或許容易理解一些:要是你的意思僅僅是說,“兩公婆吵架,各說各的道理,爭得不可開交”,就是在實然維度上,描述了“他倆看法不同”的“相對性”事實。要是你的意思其實是說,“兩公婆吵架,說的都有道理,誰也別說誰錯”,就是在應然維度上,得出了“他倆看法都對”的“相對主義”結論……

 

這樣子看,本系列中,“人是萬物尺度”的命題,就僅僅描述了價值領域裡,隨處可見的“人人都有價值尺度”的相對性事實,從不打算主張,“這些相對性的價值尺度,統統都是好或對的”,所以絲毫不帶相對主義立場。

 

實話說吧,求助於“理性”或“客觀”的人們,也只是口頭嚷嚷,喊得熱鬧,從沒真正實現過價值尺度的大一統。弱弱地問一聲,西方哲學史上,推崇“理性”的大師多了去了吧。可討論理性哲學的時候,達成了幾個一致同意的共識呀?你能找出一個沒有一丟丟異議的例子來麼? 倒不如說,儘管早就立下了形式邏輯的同一律,作為理性思維的底線,他們對很多基本概念的闡釋,照樣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現象,混淆甚至偷換,幾乎有點泛濫了,所以逼着俺老漢,不得不出手澄清,收拾局面,嗯哼。

 

再來看“客觀”:烹調美味的那些食材,夠客觀的吧,有不少還來自大自然呢。可是哈,這種絕對正宗的客觀性,什麼時候才能平息下面的南北內戰呀:豆腐腦是應當放鹽呢,還是放糖?粽子裡面,是該包一塊大肥肉呢,還是幾顆小紅棗?淺人倒有一個不客觀的瞎猜:猴年馬月,不是?

 

當然嘍,認知領域的真假價值,涉及客觀事實的時候,的確要保持“客觀”上的一致:符合客觀事實的認知,才有真的價值,不然就是假的。然而吧,這樣的一致性,其實同樣適用於主觀事實:符合主觀事實的認知,才有真的價值,不然就是假的。所以說,決定了真假尺度一致性的,並非只有“符合客觀”的這一面,而是還包括了“符合主觀”的另一面。

 

更重要的是,無論符合主觀,還是符合客觀,歸根結底都來自人的好奇心:如同“求知愛智”系列要說的那樣子,求知慾構成了真假價值的終極源頭,驅使人們根據這種主觀需要,把符合主客觀事實的認知評判成真的,把扭曲主客觀事實的認知評判成假的,以致在這個領域裡,我們照樣有理由宣布:人是萬物的尺度。

 

西方有些研究經濟學的,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主觀價值論”,把商品價值說成是主觀的,取決於消費者覺得商品能讓自己“滿意”的程度。尤其米塞斯,還把這種觀點納入了“行為邏輯學(praxeology)”,想從普遍性的實然角度,揭示人類行為的某些“公理”,給淺人提供了不少啟發。

 

不過哈,可能因為還沒搞清楚實然與應然的根本區別,他儘管看重價值的主觀性,卻不肯討論好壞對錯的價值尺度,生怕引進了這些充滿評判意味的術語,就會掉進用應然壓倒實然的坑裡,結果只是在經濟領域,提出了一些空談價值的抽象看法,並沒有結合評判價值的根本尺度,展示人類所有行為的普遍邏輯結構。

 

相比之下,俺老漢琢磨的“人性邏輯學”,則把各個領域的好壞對錯尺度都考慮進來了,統統當成“價值主觀性”的集中表現,設法從實然角度入手,描述這些應然標準的本來面目,由此考察蘊含在人類所有行為中的人性邏輯結構。

 

也因此,某種意思上說,人性邏輯是把“主觀價值”的說法貫徹到底了,甚至到了鼓吹“人是萬物尺度”的地步。可是哈,另一種意思上說,人性邏輯又不特別強調“主觀價值”的說法,反倒覺得,從實然角度澄清了價值尺度的主觀性後,就無需突出這一點了,尤其不可走極端,把客觀因素排除出去,否認人們面對客觀事實的時候,有關好壞對錯的價值評判,仍然要考慮這些事實的性質特徵。

 

這樣子做,也是人性邏輯的一大特點:顛覆了西方學界的各種二元對立後,它不會再犯這類架構的老毛病,通過多年媳婦熬成婆的轉型,拿此前處於劣勢地位的因素,壓倒或排斥優勢地位被推翻了的另一種因素。以這篇帖子的話題為例,它就不會用曾經受了很多氣的“感性(非理性)”或“主觀”,來貶低否定以往盛氣凌人的“理性”或“客觀”,而是採取平心靜氣的中立態度,如其所是地描述說明,這些因素實際上是怎樣分別產生作用滴,嗯哼。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鮃鰨鰈,三種躺平的有脊椎動物。
2021: 被人怕好還是被人愛好?
2020: 好的教育,是公平的
2020: 年僅20歲來自義大利的大提琴手
2019: 783、善有善報、看圖學概念 廣相論26
2019: 唐詩解(修訂19
2018: ★ Site Web élégant FHY Net, où
2018: 有錢也不要捐給 Great Fire.org這個造
2017: 懺悔三昧 English Translation
2017: 292 念50萬遍文殊心咒可開發智慧、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