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24. 不能兼得的“好—好”衝突
送交者: luis 2022年09月12日16:57:1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24. 不能兼得的“好—好”衝突

 

討論了語義上的“對應”,和現實中的“並存”,現在來看第三種,也是最複雜最糾結的好壞關聯:悖論里的“交織”。為什麼最複雜最糾結呀?因為它來自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價值衝突。

 

一說起“價值衝突”,最先映入人們腦海的,肯定是“好—壞”衝突了:我注意保養,身體一直倍兒棒,可潛伏了多年的遺傳疾病,突然冒了出來,毀了我的健康;你想來趟環球旅遊,但缺錢這種壞,殘忍地扼殺了你的美好願望;他的高考分數出類拔萃,卻被某個官二代的學渣,通過行賄等途徑,給冒名頂替了,失去了上大學的寶貴機會,等等。

 

不過哈,這樣子的“好壞衝突”,還是廣義上的價值衝突,與它倆的相反價值屬性直接相關,因而大都帶有語義對應,以及現實並存的印記。比方說,出現在我身上的健康和疾病的衝突,就是這兩個互為“對方之缺失”的東西,現實並存的互動結果。再比如,你那裡發生的遊玩和錢少的衝突,也能說成是工具缺失之壞,在並立共存中,對理想目的之好的毀滅,等等。

 

相比之下,接下來的帖子打算強調的,是以往學界不怎麼注意,狹義上的價值衝突,不妨取名叫“不能兼得的好—好衝突”;早先的許多文章里,叫“諸善衝突”,現在說起來,可以改成“諸好衝突”了,雖然還是沒有“好—好衝突”通俗。

 

換個方式說哈,這樣子的價值衝突,不是出現在好東西與壞東西之間,而是出現在好東西與好東西之間(這也是這篇帖子裡,要在“好好”之間加半個破折號的目的所在);其具體表現呢,也不是好東西否定了壞東西,或是壞東西毀滅了好東西,而首先在於,人們沒法子同時獲得,自己都想要的若干好東西……

 

為什麼以往學界不怎麼注意啊?原因不複雜:不僅普通人,而且學者們,大都覺得,好東西和壞東西之間,才會相互牴觸;好東西和好東西之間,怎麼可能對立呢?君不見,有句名言很流行,常常被引用,很少被論證,並且要到下一篇帖子裡,才能具體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世界大同”……

 

相比之下呢,“美—美衝突”的說法,一點不流行,很少被引用,但能被論證:各位還記得,孟軻有關“魚和熊掌”的著名語錄吧。不管怎樣,除非得了厭食症或偏食症,大概誰也不會否認,它倆都是值得意欲的好東西。然而呢,一旦嵌入到了“不能兼得”的語境裡,二者之間的牴觸衝突就顯出來了,以至於你不得不舍此取彼,永遠沒法子將它倆一併納入口中了,不是?

 

有人或許說啦,就是沒法子一併納入口中,它倆之間也不算衝突吧。不過別忘了喲,事情還有“壞”是“好之缺失”的另一面:你有了值得意欲的魚,沒有任何問題,可少了同樣值得意欲的熊掌,就是一種壞呀,有點像你沒去滿世界轉,就多了些存款,旅遊的夢想卻徹底破滅了那樣子。

 

這樣子看,世上的很多“好—壞”衝突,背後潛藏的,其實也是“好—好”衝突:旅遊是一種好,有錢也是一種好,可旅遊是要花錢的啊;於是乎對你來說,旅遊之好與缺錢之壞的直接對抗,就轉型成了旅遊之好和有錢之好的不能兼得啦。

 

提前劇透一點,人際之間的價值衝突,尤其如此:他的上大學資格,被官二代學渣頂替了,站在他以及許多人(包括淺人)的規範性立場上看,當然是“好—壞”衝突了;但要是將這種應然的態度懸置起來,單從實然視角看,其實也是“好—好”衝突:學霸想得到上大學之好,學渣也想得到上大學之好,可官二代採取了某種手段,結果在衝突中用自己意欲的好,剝奪了學霸意欲的好……

 

有人要斥責了:你這是和稀泥嘛,替腐敗辯護呢。然而且慢:要是我們不先從實然角度出發,搞清楚“好—好”衝突的運行機制,就沒法進一步說明,何以我們堅持的“好—壞”衝突的應然立場,能夠立得住,最後或許只剩下了,空有滿腔怒火,高喊幾句口號,宣泄一下激情,而已,嗯哼。

 

眼界要是再放得寬一些,或許就更容易理解,“好—好”衝突的普遍性,以及重要性了:張三和李四的高考分數一樣,都報考了同一所大學的同一個專業,但可惜名額有限,結果張三興高采烈地接到了通知書,李四沮喪失望地落榜了。你想啊,只用“好—壞”衝突的單一模式,這件事上,怎麼說得通呀?

 

和這個差不多的,還有個更好玩的事例:某些論者依據“好—壞”衝突的模式,總是強調“文明與野蠻”之間才有衝突,甚至還因此責怪亨廷頓,只講“文明與文明”之間的衝突,好壞不分,是非不明,搞折衷玩調和。

 

其實吧,雖然亨廷頓自己,並不見得自覺意識到了,實然與應然的區分,他的基本立論,還是自發基於實然維度的,打算強調一個核心理念:當前的全球範圍內,若幹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傳統,由於價值信仰,社會體制等等方面的差異,會展開難以調和的對立爭鬥,乃至達到白熱化的程度。

 

他還專門提到,他說的“文明”,是相對於原始社會的“蠻荒”而言的,以文字和城市的出現為標誌,因此具有“文明好,蠻荒壞”的價值對照;但演化到了現代歷史種,這些文明傳統則呈現出多元並立的趨勢,結果有了彼此間的衝突局面。

 

這樣子看,儘管在規範性的方面,亨廷頓更偏向西方的基督宗教文明,並且一點也不掩飾地貫徹到了自己的研究中,但他首先還是在實然維度上使用“文明衝突”這個概念的,僅僅預測了“當前若干文明傳統之間會出現衝突”的趨勢,本身不帶有應然評判的意蘊。

 

換個方式說哈,“文明衝突”概念中的“文明”二字,只有指認“若干文明傳統實然存在”的描述意思,並不包含“文明比‘野蠻’好”的應然內容。亨廷頓也正是藉助這個概念,為自己提出的規範性應然理論,奠定了一個描述性的實然基礎,強調了彼此衝突的那些主體,不管從這樣那樣的立場看過去,好還是壞,野蠻還是不野蠻,正義還是不正義,統統是從當初憑藉文字和城市,擺脫了原始蠻荒狀態的古代傳統那裡,綿延下來的,因此統統有資格叫做“文明”。

 

相比之下呢,熱情彰顯“文明與野蠻才會衝突”的論者們,卻稀里糊塗抹去了“文明”二字的實然描述意思,單單賦予了它“比‘野蠻’好”的應然評判內涵,結果儘管高高舉起了“文明戰勝野蠻”的規範性大旗,滿腔子義憤填膺,一肚子浩然正氣,但可惜也就僅此而已,再也木有別的啦,不是?

 

至於再從這種高舉出發,指責亨廷頓玩調和搞折衷,就更是不知所云了:不管你如何反對他的規範性立場,都很難否認一點,早在幾十年前,他就通過平心靜氣地考察各大文明的特徵理念,條分縷析地探究文明衝突的內在機制,相當準確地預測到了,當下正在發生的許多現象,嗯哼。

 

說白了,你直接把別人的傳統當成了“野蠻”來抨擊,排除在“文明”的範疇外,別人也會照章辦理,直接把你的傳統當成了“野蠻”來抨擊,排除在“文明”的範疇外,結果就像若干年前,實踐中的“土匪與土匪打仗”那樣子,“文明與文明衝突”的學術研究不見了,只剩下“野蠻與野蠻鬥嘴”的口水戰……

 

第11篇帖子提到,對自由”“價值”“道德”“法律”這些詞兒,人們往往用應然壓倒實然,結果生出了不少混亂。剛才討論的“文明”與“野蠻”的衝突問題,也是由於差不多的緣故造成的,從而再次展現了,把實然和應然分開,不是一般的重要……

 

照這樣子類推,“好”和“壞”這些價值字眼本身,也會兼有實然和應然的雙重語義。20世紀的英國哲學家黑爾,在他的代表作《道德語言》裡,就花了不少篇幅,討論這個問題,可惜如同西方的其他大牌那樣,沒有抓住“純粹基於認知需要,還是雜有非認知需要”的要害,結果講了老半天,照舊如墮五里霧中。

 

本系列特別強調“好—好”衝突(考慮到現在這個詞的意思比較清晰了,後面將取消其中的半個破折號,免得打字麻煩),就是打算只從實然描述的角度着眼,剖析因此造成的好壞交織,說明人性邏輯下一階段運行的糾結機制。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王朔雜感:我不歧視非洲黑人
2021: Covid-19 一隻沒找到,得到的全是圖片
2019: “門當戶對”反映的是人類的短視的愚蠢
2019: 《評:“與無神論少年討論基督教”》
2018: “古希臘”沒有獨立的文獻載體,不可能
2018: 520、喜劇 斯大林說,這讓我很崩潰……
2017: 馬天麟: 中華甲骨文的日語漢字表
2017: 美國國內生態必定重返野蠻的叢林弱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