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健康的学术环境需要许多人的努力
送交者: 饶毅 2006年06月01日15:30:01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科学时报:健康的学术环境需要许多人的努力

——争论勿忘共同点

科学时报 6月1日 作者: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教授 饶毅


中国目前的学术环境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为海内外许多关心中国的人所忧虑。

方舟子和新语丝网站近年独树一帜,对中国学术环境和其他相关的一些方面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印第安纳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傅新元最近发起100多人签署一封公开信,对如何处理中国学术不端发表了建议和看法。

方舟子和傅新元在很重要的一点上是相同的:

他们都呼吁中国建立规范的机制来处理学术不端。

这个共同点,不仅是我个人的理解,而且是我向他们两人求证过,得到了肯定的答案的。

所以,我认为,为了中国的学术环境建设,尽管方舟子和傅新元,以及与他们在这个或者那个观点相近的人们,在对待学术不端的处理上,有不同的意见。但是:这些差别是在根本的共同点之下的。重申这个前提,有助于避免非学术界或者公众产生错觉,以为华人学术界对如何处理学术不端没有共识、完全矛盾。

对机制建立有共识,我相信也是100多人在公开信上签名的重要原因。没有发表的公开信草稿,并不是所有人的共识。公开信并没有对任何一个具体案例表态,更没有否定方舟子批评过的所有案例。

规范的机制是否有必要建立?中国现在有一些部门有条文,但是,这些条文没有机制保证实施。各部委、各学术机构,也没有专门接受投诉的机构。所以,希望中国建立规范的机制,不是写一些条文,而是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机制,要建立对全国有约束性、有调查权威的机构。具体做法,可以参照有经验的国家。比如,美国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还没有规范性的机制,经过几个大事件后,建立了机制,才有稳定而明确的规范。其中的经验和其后建立的机制(比如国立健康研究院的研究道德办公室),对中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规范的机制是否能够运作?中国人是不是文化素质太差,不能建立规范的机构?中国学术界是不是太腐败,建立了规范的机制也不能有效地运行?我认为,答案可以从中国已有的经验来找。中国的研究经费分配有同样的问题。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过去20多年的运作历史表明:当适当的机制建立以后,中国人、中国学术界是可以相当公平地运作的。对比我参加过的中国和美国基金评审,我的结论是,虽然中国还有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运作和美国的没有本质的差别。我这样强调,是因为一些没有直接接触两国基金评审的人,特别是一些对中国没有信心的人,反对中国建立规范的学术不端处理机制,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中国、中国学术界可以公平运作。对持这种观点的人,我想说:不要认为华人永远不如白人,不要认为中国人本质上不如目前科学发达国家的人,请你们也建设性地为中国的进步而努力。

事实上,中国的学术环境要健康发展,需要许多人、多方面一贯的努力。近代中国的学术环境一直有问题,而且时间比较长。学术环境不仅是处理学术不端,也包括如何讨论不同意见、成就归属等等。70年前,两位著名文豪有不同观点、有学派争论的时候,没有解决如何避免将观点的争论转化为个人恩怨的问题。当代两位大家的公开决裂,在净化学术环境方面,也没有给后辈树立完美的榜样。华人社会迄今不能说完成了健康学术环境的建设。

当代的学者们在有分歧的时候,健康的争论就是学术环境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当代科技工作者还有人化观点之争为人身攻击的言行,那是我们的失败。我们每一个个人重要性都有限,但作为一个群体,我们的实践,我们对学术环境的贡献是建设性、还是破坏性,将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中国学术发展。

中国和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华人的健康学术环境的建立,需要促进体制的建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沃尔夫数学奖
2005: 梅贻琦的选择
2004: 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院士分析研究生教育
2004: 加拿大首位现任桂冠诗人乔治.鲍威林[译
2002: 留学法国之完全手册
2002: 美国计算机专业前20名学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