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中医中药存在的历史客观性和现实意义
送交者: masstate 2007年05月19日15:25:56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中医,现在可以简单理解为以中国传统诊断治疗手段实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中药,顾名思义,就是以中医的诊疗手段和观点为基础,使用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等“药物” 进行治疗。它的形成,存在和发展和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文化,社会的发展背景有着必然的联系。

限于历史条件,中医在古代就是靠直观观察各种现象来发现因果规律的。早在《内经》中就指出,许多疾病与气候变化以及空气中的某些因素有关,于是有“风者,百病之始也”的说法(《素问•骨空论》)。还发现许多疾病与机能的太过或不及等紊乱情况有关,于是又有“百病生于气也”的论断(《素向•举痛论》)。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呼吸道传染病及其他感染一类的疾病,的确占很大一部分,而且往往是其他疾病的先导。另外七情刺激或过劳等造成的功能紊乱,也是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古人在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做出这种概括是有粗略的统计学依据的。后世医家发展了这种理论,根据病因把疾病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今天看来,也是有其科学价值的。早在《内经》中就把病因分为阴阳两大类,六淫等外感因素属阳,房劳、七情等内伤因素属阴。这种靠直观观察得到的认识,虽然只停留在宏观现象的水平,未免失于笼统,但是在整理这些认识上升到理论时,却能站在朴素的难物辩证法哲学的高度来进行概括,这应该说是更深刻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在当时的条件下,对一些微观现象虽无法具体了解,但却进行了聪明的想象和推测,例如对病气、毒气、尸虫、疥虫、蛊毒等等的认识就是如此。
中医学对具体的致病因子和病理机制虽然并不十分清楚,但却运用了类似《控制论》中的黑箱方法,从人体与外环境的联系上,综合认识了机体内、外环境对机能状态的影响。它是从机体的反应性出发,概括了多因素对人体的综合作用。中医学不追究什么终极的致病原因,它只是从人体反应状态与生活条件变化及治疗手段等等的因果联系中,总结出某些规律性的认识,这就是所谓“审证求因”。

在汉代张仲景的《金匾要略》中,又把病因分为三类,对病因的认识更为丰富。到宋代,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更明确地提出了“三因”学说。认为六淫邪气为外因(非哲学上的概念),七情所伤为内因,饮食、劳倦、房室、跌扑、金刃、虫兽等所伤为不内外因。至此,中医学的病因学说已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理论。巢元方的《诸病源候总论》以及其它各家学说,又有许多对个别疾病的致病因素的具体研究和论述,如对肺结核、脚气病、疟疾等病有关病因的论述,都有接近于现代的认识,这就使中医病因学说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可以说中医学的病因学说,是在长期临床实践和观察中形成的,是能够指导预防和治疗的科学理论,它是为了便于对人体进行调节控制,而把人体反应状态分为几个基本的类型。其特点如下:

(一)从结果推断原因,以结果概括原因

既然中医学是以感官直接观察宏观现象来发现因果规律的,那么就必然以人体反应状态为中心,把与此有关的一切现象加以概括,由此建立起病因概念。例如,把周身游走不定的疼痛或搔痒这一临床表现和产生这一表现的一切因素,都用"风"邪这一形象加以概括,这就是"审证求因"或叫"病因辨证"。临床上不管实际致病因素有多复杂,只要是人体出现了"风"这种反应状态,就可以用"风邪"来概括这些一时难以弄清的致病因素,治疗时只要用相应的"祛风"药物,就可能使临床症状消失,当然也可能同时就消除了病因及其病理反应。例如某些"祛风"药就不但具有镇痛作用,而且有抗病毒、抗病菌、或抗过敏,或具有调节末梢,循环状态、发汗、解热等作用,这样的治疗就不但是针对症状,而且也针对了病因。这说明了中医的病因学说,虽然从表面上看,有些是指气候因素,如六淫等,实际上却包含了生物致病因子等多种复杂的因素在内。

(二)强调"内因"的重要性,重视人体的正气

一般说来,发病前,人体的阴精阳气的矛盾运动就是生理活动的内因。发病之后,邪正斗争决定着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后,成为病理活动的内因。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在同样条件下,有人发病,有人不病,其原因就在于正气强弱不同。正气相当于人体防御机能和调节机能,它确是发病与否的关键。但是发病以后,中医也很重视邪气的作用,有时邪气可能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是"实证",应以祛邪为主。待邪退正伤,以正气虚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又要重视扶正祛邪。这里充满了辩证法思想。

(三)是长期生活经验和医疗实践的总结

中医学的病因学说从宏观现象上总结了人类几千年的生活经验和医疗经验,概括了人与体内外环境的一般联系。这一学说包括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房室、痰饮、疲血、气滞、虫积、外伤、疫疠等各种致病因素,内容十分丰富。但概括起来,不外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体内环境的病理变化等几方面。虽不能说这些认识已很完善,但对指导中医临床医疗和预防,却有很大实用价值。例如气候变化和七情刺激能够致病,是早已为临床许多事实所证明了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这确是独特的养生名言,对防治疾病,很有现实意义。))))))))

**** 以上括号内文字摘自http://www.100md.com/html/DirDu/2006/02/21/95/19/37.htm

随着现代医学(西医) ,和科学的发展,中医诊断治疗的方法和手段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千百年前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我们现在当然有条件有必要去质疑和重新审视中医诊断治疗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我现在想综合地从科学的,社会的,人文的综合角度去探讨在当前的中国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下是否应该全面废除中医。
一. 从诊断判断疾病的情况上看, 现代西医的诊断手段通常是通过科学方法检验人体的血液,尿液,人体组织等;或者通过科学器材直接对人体器官作成像,扫描等方法进行诊断。这后面需要大量的科学器材和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作基础来实现。以现在的国内的医院实验室,技术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应诊能力,显然无法全面应付众多患者。在国内当前的医疗体制和技术水平下,特别是在相对偏远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中医的诊疗手段是西医的一个无可耐何的相对补充。
二. 从人文环境来说,中医是在一个相对的缺医少药的和科学相对落后的前题环境中的形成和发展的。
所以中医很多理论就是主要靠“防” ,“养” ,最后才是“治” 。我个人觉得这个思想仍然有现实意义,只是手段应该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中医作为中国文化积淀的一部分,还是有相当的人对中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对待,同时也有很多人本着“防” 和“养” 的态度使用中医药,我觉得就象提倡信仰自由一样,应该对这部分人(包括中医师)的对中医药的态度表现合理的尊重和理解。

三. 从商业社会的角度来说,中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链条上也是重要的一环。

2005年我国中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到了1103.37亿元,增长率为23.81%。2005年中医药出口保持持续增长的好势头。据海关统计,中医药出口总值达8.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5%,占我医药类产品出口总值的6.01%;中医药进口2.4亿美元,同比增长6.43%,占我医药类产品进口总值的2.02%;中医药进出口总额10.7亿美元,同比增长12.62%。
(摘自2006年中国中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http://www.chinabgao.com/reports/15040.html)

目前我国的中药生产已从传统的“前店后厂”,发展成为现代化的中药产业,工业总产值已近810.26亿元人民币,总产值占整个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有效地保证了临床用药需求和中药产品的质量。许多省份把中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立了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006年1-7月中成药产量完成51.29万吨,同比增长13.31%。2006年上半年,我国中药进出口总额达到了6.44亿美元,同比增长22.86%。其中,进口额为1.37亿美元,同比增长9.48%,出口额为5.07亿美元,同比增长27.05%。(摘自2007年中国中药行业研究咨询报告http://tom.yesky.com/data/271/2701271.shtml )

先不讨论这两组报告中数字是否矛盾,但他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直接间接从事有关中医,中药的产业和个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比例不是一个可以任意忽视的数字。对直接从业人员来说,这更是民计民生问题。(根据2000年的统计,国内注册的中医师大约42万人左右) 。现在提倡全面废除中医的人,要不要考虑这些社会经济因素。

我想说的中医的废除与否,是要以综合地发展地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我觉得现在中医面临的尴尬环境可以通过实行渐变地改革来逐步科学化,系统化。
一. 诊断全面西医化。通过科学的手段判断确诊疾病
二. 中药成分科学化。单方药要有明确性状描述,理化指标明确,适用人群症状,毒副作用说明清楚。复方药要标准化,同时理化指标明确,适用人群症状,毒副作用说明清楚。
三. 医,药分离化。医以凭借科学手段确定疾病为主,不再凭借传统4诊法判别;药,则有清楚的适应症状和人群以标准化配方生产。
四. “中药” 食品化。将中药中所谓可能有效的成分彻底作为保健食品来生产管理,确定食品的概念,不得提出疗效的说法,突出食品主题。
五. 中医师职业化。现在的中医师资格考试我不清楚其科学性合理性,但是我以后应该对所有的中医师都要求接受一定时间的西医培训和临床实践,增加以西医为基础的诊断知识和经验。然后再加强中医药特色的教育和培训,并对执业资格严格认证。


我个人希望中医药能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将会有精华部分传承下来,这需要很多人的努力,道路也应该是漫长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从这个过程中寻求科学的依据,从而让中医药能成为科学化的国粹。


另:美国的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在越来越多的州接受针灸和中医药保险,中医药的存在也作为一种医疗形式存在于医疗市场上。对患者,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政府管理部门而言,中医药的存在在现阶段总是有一定道理的,可能国内更是如此。

另另:中医和西医都重视临床经验,临床经验严重影响诊治效果,我相信西医和中医都有庸医,只是披着中医外衣的骗子特别多,因为伪装的门槛(技术含量)比较低。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健康的学术环境需要许多人的努力-争论
2005: 科学周刊:2005年美国最顶尖大学(理科)
2005: 硕士生为何热衷中学任教?
2004: 提高中国科学研究的产出率面临挑战
2004: 一个北大人的工作感悟
2003: SARS,趟浑水和发国难财
2003: 一个大学生的反贫困之旅
2002: 面试记 ZT
2002: 回锅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