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精神與平等主義教育
作者:余創豪 2008-02-05 21:37:42 發表評論 [0] 推薦本文 簡體 美國教育是基于平等開放的觀念,無疑有很多人濫用了這自由,許多不適合讀大學的人也混進了大學,但這總勝過將許多適合者拒諸門外的精英主義。我在香港雖然屢敗屢戰,可是仍然名落孫山,若沒有美國大學和研究院給我讀書的機會,相信我會一生郁郁不得志。
以《真實信徒》(True Believer)一書聞名的亞力荷華(Eric Hoffer),把美國的平等主義追溯到美國立國之前︰當歐洲人發現美洲之後,很多在歐洲難以立足者和失敗者便涌去了美洲,但這群被歐洲人視為渣滓垃圾的移民,卻創建出極其強大的國家!所以美國人相信︰不管一個人是怎樣的失敗、無能和難以造就,只要給予他機會,他還是大有希望的。
以愛爾蘭人為例,在十九世紀時,英格蘭人認為愛爾蘭人是無可救藥的化外蠻人,當愛爾蘭的馬玲薯失收而導致大饑荒時,英格蘭人拒絕援手,結果幾百萬愛爾蘭人先後由十九至二十世紀移民美國,另建新家園。現今愛爾蘭人已非吳下阿蒙,在政壇上聲名顯赫的甘迪家族,就是愛爾蘭裔人,在經濟上稱霸全球的可口可樂,其老板也是愛爾蘭裔人。
上述那種“第二次機會”的經驗,可以說是基督教“重生”教義的實踐,基督教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新造的人”,“舊人”、“老我”被埋葬後,一切都會更新。美國開國者以基督教教義為本,所以美國的平等主義,或多或少都受了基督教的影響。
監獄布道家查理-高臣(Charles Colson)在比較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革命時指出︰兩者也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但是後來法國大革命卻導致了斷頭台式的恐怖政治斗爭和拿破侖戰爭,反之美國卻把平等理想落實,這是由于前者乃基于人本主義,而後者則以基督教為依據。
“基督徒學生邉印蓖苿诱咧坏牧螌毴壬ㄒ压剩赋瞿承┲髁x雖然在宗旨上有別于基督教,但也跟基督教一樣強調平等。其實,世上大部份哲學、宗教都主張平等,在比較分析時,我們不應只著眼于目標和理念,而是要追問他們采用什麼方法達到目標,與及其理念背後有什麼假設。例如上述的法國大革命,其手段是暴力,其假設是以人為本,其所謂“平等”,實與基督教相去十萬八千里。
除了人本精神外,美國的平等主義與歐洲的還有其它不同立足點,美國哲學家約翰-羅思(John Rawls)在其名著《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中指出, 過去歐洲幾百年來的社會正義觀,都是受功利主義支配,功利主義是從社會整體利益去考慮,而不注重個體的利益。但羅思相信真正平等的社會,不是犧牲個體去遷就整體,而是肯定了每一個體都有不為政治或社會力量所支配的權利。
由“正義論”的個人價值,我想起了耶穌所說“迷羊的比喻”︰有一個牧羊人看守一百只羊,其中一只羊走失了,他把九十九只羊撇在曠野,去找尋那迷途小羊(路十五︰一至七)。從功利主義的眼光來看,那牧羊人所做的是“蝕本生意”,那在曠野中的九十九只羊,可能會被人搶去,或者走失。何不為了整體利益而犧牲一只迷羊呢?可是,在基督眼中,沒有一只羊是可以犧牲(expendable)的!
功利主義是英國哲學傳統之一,所以英國的精英主義教育,其實是功利主義的具體化,教育之首要目的,是為社會培養不同程度的人才,然後安置在社會階梯上,好使整體社會咦鲀灹迹皇菫榱藢W生本身的志趣發展。
我認為由基督教“重生”和“個體價值”等觀念引申出來的教育制度,比功利主義的更合理。英國在香港的統治已經結束,香港教育亦漸漸由精英化趨向大眾化,可是,人本主義、功利主義、精英主義……,是否就此煙消雲散呢?若基督教精神,能對此產生一點制衡作用,于願足矣。
--原載︰《余創豪網站》,2000-03-20 http://www.creative-wisdom.com/education/essays/on_study/equality.shtml ————————————————— [ 右派網 http://www.youpai.org/big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