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绝对不同意,谬论,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和学生经常面对面打交道的人,不会说这种话,荒唐之极。我承认,老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可能是一辈子。所以,文质君说:上学就要选择好的学校,假如不能选择好的学校,就要选择好的老师。我们经常见到因为老师的不当教育给学生带来的伤痛,我们也经常见到因为老师的一句话改变了学生的一生的典型。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但是,我坚决反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
不知是谁发明了这句话,然后这句话成为很多校长用来要求老师、家长社会用来指责老师的至理名言。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下,面对着顽固不化的学生,面对离异家庭、留守家庭的孩子,面对智力有偏差的孩子,老师一遍一遍的检点自己,企图找到自己“不会教”的思想根源、实际行动,然后又百倍的努力去实施教育,但成绩差的依然难以得到有效地提升,品质恶劣的可能还是继续恶劣……为什么?因为孩子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学校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尤其是父母的问题;孩子的智力水平也绝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孩子的智力是多元的,我们去只用一元的标准去要求,怎么能达到统一的要求?
好与不好,关键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九种智能,包括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 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以及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但我们目前的评价体系似乎只重视了和知识相关的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而对其他的智能则忽略不计,于是,所有人的目光也就只盯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成绩之外的东西也就没人重视了。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所谓的“教好”,就是教出成绩高的学生,就是把孩子都送进名牌大学的教育,试问,那个老师有这样的本事?纵使神仙也难有此魔力。另一方面,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来看,出了问题找学校,似乎家长没有任何的职责,这又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须知,孩子从出生开始,甚至还没有出生,教育就开始了。父母的言谈举止,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都是孩子可资效仿的榜样,等到孩子上学之后,其性格特点就已经形成,而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孩子品质的形成。孩子不仅在学校和家庭中接受教育,整个社会,还有网络电视等媒体都是教育孩子的资源。所以,孩子成长中出现了问题,决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但为什么要把责任全部加到老师的身上?假如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成立的话,是不是“没有治不好的疾病,只有不会治的医生;没有打不赢的官司,只有不会打的律师;没有破不了的案,只有不会破的警察”等推理也是成立的?
所以,不要把老师当作无所不能的超人。作为老师,我们会尽其所能教育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让所有的孩子都受到平等的、优质的教育,都能得到同样的尊重与爱护,甚至可以做到“爱生如子”,但千万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强加给老师,老师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抵不过全社会的力量大,5+2=0的现象应引起重视和思考;作为老师,也不要把自己当作无所不能的上帝,当你没有把所有学生都“教好”的时候没必要过多的谴责自己,只要你尽心尽力了,你就问心无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对上帝的要求,是对超人的要求,因为我们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教好”所有的学生,只能说尽我们所能去呵护每一个生命,让他们在成长中少一些苦痛,多一些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