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高伐林:瞄一眼剛剛揭曉的2012普利策獎
送交者: 高伐林 2012年04月20日16:05:1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前幾天忙得昏天黑地,竟然就忽視了今年的普利策獎揭曉——4月16日,在位於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普利策新聞學院,公布了2012年普利策獎獲獎名單。


  普利策獎,也被稱為“普利策新聞獎”(但這個說法並不確切,因為普利策獎包括新聞獎和藝術獎兩大類),1917年根據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遺願設立,到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已經發展成為美國新聞界的一項最高榮譽獎,到今年,已經是第96屆了。
  中國人比較熟悉的榮譽,首推諾貝爾獎和奧斯卡獎。慢慢地,隨着中國人越來越多到世界上、在美國拿獎,我也慢慢也熟悉了更多的各個領域獎項:美國全國圖書獎(台灣譯作美國書卷獎),格萊美獎,托尼獎(美國戲劇最高獎)、菲爾茲獎(國際數學最高獎)……但是對普利策獎,雖然早聞其名(拜“文革”期間的許多灰皮書之賜),但一直不太瞭然,到最近幾年才有所知悉。

  普利策獎,包括新聞獎和藝術獎兩大類,新聞獎主要有:公共服務獎、報道獎、社論獎、漫畫獎、批評評論獎、通訊獎、特寫獎、新聞攝影獎等;藝術獎則有小說獎、戲劇獎、詩歌獎、美國歷史獎、傳記獎和非小說作品獎;還有音樂作曲獎。另外,還頒發兩項特別獎。
  普利策獎每年一次,由包括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在內、16人組成的普利策獎評選委員會評選,一般是在4月中旬由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宣布獲獎名單,5月份舉行頒獎儀式。

  今年普利策新聞獎4月16日揭曉,專家稱,“無人成為大贏家”。《紐約時報》奪走解釋性報道獎和國際報道獎,老牌大報《費城問詢報》再次展現其調查性報道實力,獲得最有分量的公眾服務獎。社論寫作獎的三組最終候選作品因選票分散而空缺。
  普利策當初遺贈的基金為50萬美元,後來基金管理機構又設法籌措了100多萬美元。與財大氣粗的諾貝爾獎上百萬美元的獎金相比,美國普利策獎獎金未免顯得寒酸,才7500美元。獲得公眾服務貢獻獎的報道,還得不到獎金,獲獎的報社則得到一枚普利策金牌。

  在老牌主流媒體中,美聯社在連續4年一無所獲之後,今年以馬特·阿普佐等4名記者的出色調查,奪得最有含金量的調查性報道獎(與《西雅圖時報》共同獲獎);女專欄作家瑪麗·施米奇為《芝加哥論壇報》捧回時事評論獎;韋斯利·莫里斯為紐約時報公司旗下的《波士頓環球報》奪得了文藝批評獎,而《丹佛郵報》的克雷格·F·沃克,贏得了特寫攝影獎。

  從獲獎次數來看,《紐約時報》近年來經營狀況不佳、據稱在一個最新的公信力排名調查中,甚至跌出美國媒體的前十名,但是由於老底子厚實,迄今累計獲獎107項,仍然獨占鰲頭,比第二名《華盛頓郵報》(獲獎52項)超出一倍——而《華盛頓郵報》今年更是空手而歸;美聯社則以獲獎49項,居第三位。

  在這次對中國的王立軍、薄熙來事件中追蹤調查、頻頻爆料的《華爾街日報》,是一家百年老報,與另外兩家百年老報《華盛頓郵報》和《洛杉磯時報》,都很引人矚目地未曾獲獎。而名不見經傳的非主流報紙則嶄露頭角,像賓夕法尼亞州哈里斯堡的《愛國者新聞》獲得地方報道獎(獲獎女記者薩拉·加尼姆,才24歲!)、華盛頓州西雅圖的周報《陌生人報》則獲得特稿寫作獎。
  網絡媒體連續第三年獲獎,與往年相比,今年獲獎的網絡媒體氣勢更盛,第一次有兩家新聞網站同時獲獎,分別是去年被美國在線公司收購的網絡報紙《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奪走了全國報道獎;網站“政客”(politico)奪走了社論性漫畫獎。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展江認為,隨着媒體融合時代的來臨,中國人更關注它不同往年的結果:其一,作為國外媒體的法新社獲得突發新聞攝影獎,是否意味着普利策獎也“全球化”?其二,一屆就有兩個新聞網站分別獲獎,是否給傳統紙媒敲響了喪鐘?
  查近一個世紀歷史的普利策獎,長期以來,有很明確的國別和地域限制,即美國境內的報紙和作為報紙合作組織的美聯社和合眾國際社。但美國是一個世界大國,又是個移民國家,擁有的托管國像菲律賓、波多黎各的報紙曾可以參評的。所以曾任菲律賓外長的羅慕洛將軍曾作為馬尼拉報紙記者獲獎;一些為美國媒體工作的外籍人士也曾獲獎,如為合眾國際社工作的日本籍攝影記者澤田教一。
  今年為什麼作為世界級通訊社的路透社和法新社如今也可以參評和獲獎?普利策獎官方網站的解釋是,申請普利策音樂獎、戲劇獎、文學獎的必是美國公民,新聞獎申請人可以是任何國籍的人士,不過有個前提,作品必須刊發在“至少每周出版一次”的美國報紙上(發表於雜誌、廣播和電視及其網站的作品則不作數)。

  美國報紙境況不佳,傳統上相當保守的普利策獎委員會也審時度勢,逐漸向代表未來方向的新聞網站開放,即便是報紙,近年來獲獎作品也從文字、照片、漫畫擴展到了視頻。就像中國高考是對學生的指揮棒一樣,普利策獎也在指揮媒體(尤其是報紙),向多媒體轉型。


2012年普利策獎獲獎名單
(2012年4月1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公布)

  公共服務獎Public Service
  獲獎者:《費城詢問者報》(Philadelphia Inquirer)
  獲獎理由:因其對費城普遍存在的校園暴力的探究授予此獎,《費城詢問者報》以有力的書面描述及視頻材料詳細描述了校園內孩子欺負孩子的現象甚至罪行,激發了改善教師和學生安全的改革。

  突發新聞獎(Breaking News Reporting)
  獲獎者:亞拉巴馬州《塔斯卡盧薩新聞》記者(Tuscaloosa (Ala.) News Staff)
  獲獎理由:該報記者對一場致命的龍捲風進行了有膽識和魄力的報道,採用社交媒體及傳統報道方式提供了實時新聞更新,幫助定位失蹤人員,並在電力中斷迫使其前往50公里外印刷廠印刷時,仍作出了深度的印刷版。

  調查性報道獎(Investigative Reporting)
  獲獎者:美聯社記者Matt Apuzzo, Adam Goldman, Eileen Sullivan,Chris Hawley,及《西雅圖時報》(Seattle Times)記者Michael J. Berens、Ken Armstrong
  獲獎理由:《西雅圖時報》記者邁克爾·J·貝倫斯、肯·阿姆斯特朗揭露了華盛頓州一個鮮為人知的政府部門擅自更換脆弱病人的用藥,將便宜但危險的藥物替換了安全但稍貴的藥物,報道引發了美國全國範圍的衛生警報。
  美聯社記者馬特·阿普佐,亞當·高曼,艾琳·蘇利文,克里斯·霍利,揭露了紐約警方在秘密監視穆斯林社區的日常生活,報道引發了國會調查,並激起了關於國內情報搜集的角色辯論。

  釋義性報道獎(Explanatory Reporting)
  獲獎者:《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記者David Kocieniewski
  獲獎理由:《紐約時報》記者大衛-科西恩尼維斯基以一系列清晰的報道,穿過複雜的法律叢林,清楚地揭露了美國最富裕公民及公司是如何經常鑽法律漏洞、如何避稅的。

  地方新聞報道獎(Local Reporting)
  獲獎者:賓夕法尼亞州首府哈里斯堡的Sara Ganim及《愛國者新聞》的記者(members of The Patriot-News Staff, Harrisburg, Penn)
  獲獎理由:薩拉·加寧及《愛國者新聞》的記者勇敢揭露了涉及前足球教練傑里·桑達斯基的性醜聞。

  國內報道獎(National Reporting)
  獲獎者:網絡媒體《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記者David Wood
  獲獎理由:《赫芬頓郵報》記者大衛·伍德對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嚴重受傷的美國士兵們在身體和情感上面臨的挑戰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國際報道獎(International Reporting)
  獲獎者:《紐約時報》記者Jeffrey Gettleman
  獲獎理由:《紐約時報》記者傑弗里·蓋特曼不顧危險,對東非這個被人忽視但在戰略上越來越重要的地區的饑荒和衝突進行了生動的報道。

  特稿寫作獎(Feature Writing)
  獲獎者:西雅圖周刊《陌生人》(The Stranger)的Eli Sanders
  獲獎理由:西雅圖周刊《陌生人》的伊萊·桑德斯根據一名在殘忍攻擊中倖存的女子的勇敢證言及案件細節,以令人難忘的方式寫出了該女子及其不幸遇害男友的遭遇。

  評論獎(Commentary)
  獲獎者:《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的Mary Schmich
  獲獎理由:《芝加哥論壇報》的瑪麗·施米奇以其切實和內容廣泛的專欄文章,展現了芝加哥這座城市的性格及文化。

  批評報道獎(Criticism)
  獲獎者:《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的Wesley Morris
  獲獎理由:《波士頓環球報》的韋斯利·莫里斯的電影批評智慧而又別出心裁,行文精確,其評論穿透於藝術影院與票房之間。

  社論寫作獎(Editorial Writing)
  獲獎者:空缺

  社論漫畫獎(Editorial Cartooning)
  獲獎者:《政客》(POLITICO)的Matt Wuerker
  獲獎理由:《政客》的馬特·伍爾科爾的社論漫畫新鮮、有趣,並以令人難忘的形式諷刺了席捲華盛頓的黨派衝突。

  突發性新聞攝影獎(Breaking News Photography)
  獲獎者:法新社的Massoud Hossaini
  獲獎理由:2011年12月6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一處擁擠的宗教聖地遭自殺人彈襲擊,法新社的馬蘇德·侯賽尼拍攝了一張女孩在屍體上哭泣的照片。

  特寫攝影獎(Feature Photography)
  獲獎者:《丹佛郵報》(Denver Post)的Craig F. Walker
  獲獎理由:《丹佛郵報》的克雷格·F·沃克以一組引人動容的圖片,記錄了一名伊拉克戰爭士兵回國後,經歷的創傷後遺症痛苦,這組圖片讓觀眾能更好地理解這樣一個國家問題。
  (以上獲獎理由,都不是我翻譯的,是參考了最近多家網站的介紹。——老高注)

  虛構類獎項:

  小說獎(Fiction)
  獲獎者:空缺

  戲劇獎(Drama)
  獲獎者:Quiara Alegría Hudes的《一勺水》(Water by the Spoonful)

  歷史獎(History)
  獲獎者:已故Manning Marable的《馬爾科姆·艾克斯:革新的生命》(Malcolm X: A Life of Reinvention),Viking出版社

  傳記獎(Biography)
  獲獎者:John Lewis Gaddis 《喬治·F·凱南:一個美國人的生活》(George F. Kennan: An American Life),企鵝出版社

  詩歌獎(Poetry)
  獲獎者:Tracy K. Smith的《火星上的生命》(Life on Mars),Graywolf出版社

  非小說類作品獎(General Nonfiction)
  獲獎者:Stephen Greenblatt的《急轉彎:世界如何走向現代》(The Swerve: How the World Became Modern),諾頓出版公司

  音樂獎(Music)
  獲獎者:Kevin Puts《寧靜的夜:兩幕歌劇》(Silent Night: Opera in Two Acts),Aperto出版社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學術不應該等級特權化?
2011: 勸君這樣賞菊花
2010: 人體大腦的七大未解之謎zt
2010: 美科學家在老鼠實驗中發現“長生不老”
2009: 立陶宛君批判“證上帝存在”和“證上帝
2009: 言真輕: 中華文明勃大精深的數學解釋
2008: 四月風潮,對華人之外的世界有什麼影響
2008: 劉兆玄的學思歷程:來來來,來台大;去
2007: 哈佛紅,南大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