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老幾: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送交者: 老幾 2014年05月18日15:43:5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老幾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上面這是《論語》第一章開頭,是人們廣為熟誦而又不知其所然的三句話。

宋代大儒朱熹說第一章《為學第一》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按照朱熹的意思,一般的解釋是這樣說的: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也不怨惱,不正說明是君子嗎?

這樣解釋這三句話,一句一個意思,前後句子也沒有什麼連貫性。有人不服,認為朱熹將“時”解釋為“時常”是不對的,應該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為採用。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相互連貫的。這樣就把這三句的意思解釋為:

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採用了,不是很高興的事嗎? 即便是沒有被社會所採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裡來討論演習,我也會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說,即使社會不採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

這種解釋看起來很適合孔子這個政治教育家,自圓其說。習大人從曲阜帶回去說要好好學習的論語解釋版本,大致就是這種意見。

具體如何判斷,這就需要對《論語》的結構有個概念。《論語》本身雖然並不是“一以貫之”的,其章節的名字也是簡單地以首句前兩個字來取的,但其每一章,都是有一個固定的話題的,是有其一定的內在邏輯的。《為學第一》這章並非講的為學,而是論事理。 這樣看來,似乎後面這個解釋就是對的。

偉大領袖說過:“世界上的事怕就最怕認真”,共產黨最“不”講認真(引號是老幾加的:-))。

稍微認真一下,上面有一個關鍵問題沒說,即“學”指什麼?老幾弱弱地問一下:孔老夫子為人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哪裡有什麼“學問”可以“習”“樂”?連說了一輩子的仁,都“不知”,又怎麼“習”“樂”?

因此只要讀過,都知道孔子是沒有“學說”可以“習”練,那麼這裡的“學”“習”是什麼?老几上小學時就知道:克己復禮!老夫子說的“學”明明白白的是周朝的“禮”“樂”,沒有別的。你說整天音樂聲中,禮來禮去,能不樂嗎?。事實上《為學第一》這章用的名詞最多的就是個“禮”字。(正文附後)

《論語》是弟子們在孔子死後,根據回憶來整理的。按理怎麼說?當然是先回憶老師在世時的教導和“幸福時光”,來為全書的開篇。所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老師說了:學禮習樂,經常練習,音樂聲中,彬彬有禮,能不樂乎嗎?有朋友大老遠來一快兒學習禮樂,能不樂乎嗎?人家初學乍練,音樂禮儀弄錯了也不要生氣,這不正是君子應該做的嗎?

潛在的意思是號召同學們來繼續孔子在世時候的實踐,也是給參與記錄編輯《論語》的弟子們先上的心靈雞湯。當然如何用詞可以斟酌,意思是這個意思。

總之,有人從本章提出以學習知識為樂事,那是愛學習知識的人的實用主義,是在哄人。不喜歡動腦子的人(如老幾自己:-)),對學習是樂不起來的,還硬逼人家時習,不仁道嘛。孔子重德過於學是有據可查的。孔子為政是因事而論的,也沒有固定的學說,這可以從他回答問政次次不同就知道了。

孔老先生是個十分有趣的人,有很多證據,不僅僅是體現在《論語》裡面。實用主義,把夫子搞成個泥聖人,隨意揉捏,比較無趣

附原文

學而第一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part 4 : 如何衡量快樂
2012: 搞憲法是搞科學
2012: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2011: 廣東南蠻:中國科研感受
2011: 代發某高校教授向社科院舉報劉菊花抄襲
2010: 電子與偷窺者的神奇!誰能答出文中的問
2010: 劉少奇處理大躍進 非常不妥 和Hoover處
2009: 基督教與中國人 作者陳獨秀
2009: zt:中國人為什麼不接受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