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這承傳了千百年的先後天妙論,在中醫界可謂盡人皆知,至今未聞異議。平心而論,先後天之本說法的提出,相當有道理,因此,就如五行藏象論及八綱辨證那樣,幾乎為所有的中醫人接受。有意思了,八綱辨證一旦被中醫人接受,放下傷寒論“六經辨證”就如釋重負;五行藏象論一旦被中醫人接受,四時藏象變成了“不完整的”五行藏象論。那麼,脾腎為先後天之本的高論響徹杏林,是否也有不好之處呢?
敝人疑心重,鑑於中醫學千百年不斷淪落的事實,早就對諸多傳統妙論推敲懷疑。在中醫諸藏府中,脾腎是否是最重要的呢? 從脾腎的造字看,脾從肉卑,脾之為言裨也,腎從肉臤,臣牽之意,都不像是人體最重要的藏器。當然,從字義引申出的疑惑,不可援為醫理的依據。 中醫傳統理論的是非,最終還必須質證諸中醫經典。
翻開《素問靈蘭秘典論》,在這專論藏府關係的《黃帝內經》篇章中,通論十二藏府(其中脾胃合論) , 心肺列第一第二,脾胃並列第六,腎列第九。似乎,這統領先後天的脾腎的重要性,被疏忽了?再翻開《素問六節藏象論》,在這唯一以藏象論命名的《黃帝內經》篇章中,雖然分封五藏為五“本”,並沒有明確指出脾腎為先後天之本,也沒有專門討論先後天問題,而心肺二藏同樣高列第一第二。
心肺,這鬲肓之上的父母,位配太陽太陰的君主與相傅,主神明而行治節,其生理地位無與倫比。 從未聽說哪位醫學家對此稍有微言,就算毫無醫學知識的人,都能感受到胸腔內心跳動不休、肺呼吸不止的生命活動。請問高談先後天之本的醫學家,您們是否怠慢了自己身體內的父母呢?您們也感受到了體內脾腎的生命活動在進行中?魂兮歸來,父母從來就在胸中,何去四方些?
考《內經》論五藏次序,除了與四時、六節、五行相匹配外,更多是按心肺肝脾腎次序排列,如《素問》的《靈蘭秘典論》、《五臟生成》,《靈樞》的《本髒》、《九針》、《病傳》、《陰陽系日月》、《脹論》、《五癃津液別》,都是。 順序概念,在古代是明確而嚴格的,脾腎這從卑從臣的藏器的重要性,從來就在心肺之後。將五藏平等看待,已經偏離了些經典思維;先後天之本的提出,對脾腎自身的理解沒錯,如果擴張進而凌駕父母的權威,那就大錯特錯了。然而,似是而非的歪論興起,必然有坦坦王道的模糊或失落為前提。
過分強調脾腎為先後天之本,既是對藏象理解的膚淺,也是整體意識的薄弱。人生所由來,五藏中論腎是正確的;人生所維持,五藏中崇脾也是對的。但主持現有生命的,經典記載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心肺是君主、相傅、父母,肝脾腎三藏豈能與“生之本”“氣之本”的心肺相比?《太極圖解》有言“一陰一陽井泉見,三陰三陽會雲天”。幽潛重泉的少陰少陽,整體上講只是生理活動的預備隊;時盛時衰的陽明運作,也只不過為大眾增補糧草;操運現今生理活動的,主要是太陽和輔佐祂的太陰。先天后天,何如當天?
敝人閒讀醫書,總覺得補脾腎的方藥比補心肺的多多了,為什麼?實際上,傳統中醫並不理解如何遂補心肺,因為對心肺太陽太陰理解模糊、乃至於無知。沒有生理學基礎的支撐,病理及臨證還能怎樣?補益脾腎的方藥數不勝數,補益心肺的方藥就少得羞以並論。若舍下“培土生金”“心脾兩虛”這些本非嫡出的瓜葛攀援,那就更少得可憐了。
聽說,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榮是什麼?衛又是什麼?什麼也不懂,如何治心?損其肺者益其氣,如何補肺?培土來生金,太曲線救肺了吧?那麼,什麼最益氣呢?是人參嗎?還是今日暴紅的野生冬蟲草?但我卻聽說“氣虛宜掣引之”,這掣引當然可以借藥物來實現,但純補的概念就要修正些許,更可以完全拋棄藥物而導引自身。今天中醫學,源清流濁,並非詆毀。
《傷寒論》對心肺症候治療的記載,雖然用字平淡,卻留下了醫聖高超的生理病理理解。中醫人對此,必須有儒生十閱《春秋》的敬畏,否則無用。 敝人相信,中醫學院畢業生95%沒有通讀一遍《傷寒論》,原因有二:一者,文字平淡,平鋪直敘,不吸引人; 二者,看不懂。可惜啊,世上根本就沒有可信的註解。敝人相信,看懂傷寒論的人,一定會說後世的中醫是偽學:心既為君主,就不應該病,諸病皆心包代之?肺為儲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他們是名醫,是一代宗師嗎?
當然,脾腎被追捧了這麼久,應該也吸引了些俊才,但更多的是糊塗蟲。李東垣輕劑昇陽無愧於金元四大家,而張景岳補腎的“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就很難恭維了:首先,水源在上不在下,如何在重泉之下壯水? 而益火壯陽,所犯的正是腎為封藏之本的禁忌。進一步講,滋陰補腎或壯陽補腎,真的有用嗎?七八生理衰退時,草根樹皮挽留得住嗎?珍貴補品又如何呢?請問問有錢人吧!
《醫學三字經》曰“後作者,漸浸淫,紅紫色,鄭衛音”,絕非妄言。這般背景下,再面對醫聖第一方——桂枝湯,就不可能有完整、正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