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孔夫子真的如此對立嗎?
近幾天坊間沸沸揚揚議論的是在天安門廣場國家博物館那裡立了一尊9.5米高的孔子的塑像,贊同者認為,孔子是幾千年中華文明的代表人物,立在國家博物館或歷史博物館那裡沒什麼不行;而反對者認為,天安門廣場已經有毛澤東的畫像了,又立一個孔子的塑像,而毛和孔子的思想是對立的,所以有些的不倫不類。
因此,問題的核心還不是孔子的塑像可不可以立的問題,而是孔夫子和毛澤東的對立問題。認為毛和孔子思想對立的證據有幾個,一個就是毛是五四時代的憤青,毛的思想是繼承了五四精神的,而五四運動的發祥地就是天安門廣場,五四運動是要砸爛孔家店的,五四那一代知識分子是要反帝反封的,而反封的頭號敵人就是孔子。而毛作為五四時代的憤青,是一直反對孔子思想的,尤其是到了毛的晚年,還有一個批林批孔的運動,所以,既然毛如此反孔,如何可以將孔子的塑像與毛的畫像並立在天安門廣場呢?因此,立孔子塑像,其核心的意思是不是當局在利用孔子,在國內和國際上搞什麼文化戰略。何況現在中國在國際上還大打孔子牌,國際孔子學院也成立了300多個。
這樣,一個孔子不僅是與毛對立的關係問題,還有中共當局的文化戰略問題。這樣,一個孔子便從文化又過度到了政治,因此就很複雜了。
我們現在還是先把政治排除在外,專門談一談,孔子與毛是否真的對立的問題。
從表面來看,毛的確是與孔子對立的,因為毛也是五四憤青之一,而且還將其憤青思想保持到了晚年,還搞過批林批孔運動。但這僅僅是表面現象。毛的思想中,對中國古代思想和民間文化的態度是非常複雜的,也是非常豐富的,毛在延安的時候,還多次拜祭過黃帝陵,毛本人的中國古典文化修養是非常深的,毛對於孔子的思想當然不陌生。
那麼,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麼呢?筆者認為,一個是禮,一個是仁,並且孔子是以禮解仁,也用仁來解禮,是互為的,(“人而不仁如禮何?”,“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矣”)而以德治國,以禮樂治國的思想也是孔子的政治思想。同時,孔子還是大宗師,其思想是超越了後代的儒家,法家,兵家,道家,名家,縱橫家,也是涵蓋了這些思想的集大成者。參見筆者的《孔子不是儒家》,和《集法儒道釋之大成的毛澤東》一文。孔子的思想,並不像宋代以後占統治地位的思孟學派那樣的狹窄。而毛的思想,也是集古今思想之大成,也是集法家,儒家,兵家,道家,佛家,縱橫家之大成的。因此,筆者認為,毛的治國思想,在本質上,是非常靠近孔子的治國思想的本質的,而超越了宋代明清以來的思孟學派的。五四運動,砸爛的不是真正的孔子,而是那個三綱,而三綱的思想並不是孔子的思想。
至於五四運動在文化上的全盤西化的思想和後果,正是我們現在要進行反思的。
為什麼說,毛的治國思想與孔子的治國思想接近,這種接近,不是表面上的接近,也就是毛不是在複述孔子的具體思想,而是說,毛繼承的是孔子思想的真諦,也就是以德治國的思想,以及禮仁互為的思想。禮這種秩序,不是靠外在的法的約束,而是靠內在的仁的支撐,白一點說,也就是共產主義的秩序,不是完全靠武力或法律來支撐的,而是靠人們的道德水平來支撐的,靠內在的仁的意願來支撐的,也就是道德和意識形態。所不同的是,毛的以德治國,其中的德是有自己的標準的和內容的,比如大公無私,比如為人民服務,比如捨己為人,比如勇於犧牲,而且還有自己的名稱,如共產主義理想道德等。
下面我們可以分析幾個現象,來看看毛是如何運用以德治國的。在毛的時代,無論是在民國時代,還是解放後的毛時代,孔聖人的地位已經是一落千丈了,只是,人們想不到的是,孔聖人的思想的真意,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復活的。我們看,毛在建國前和建國後,一直大樹特樹一些普通的道德聖人的現象,這便是以德治國的思想的真諦,而這個思想在本質上,其實是就是孔子的思想。毛不僅繼承了中國古代法家兵家縱橫家的思想,而且也繼承了儒家以德治國的思想,以仁治國的思想,以聖人治國的思想。在建國前,在延安的時候,毛就豎立了幾個現代版的聖人,一個是思想上的魯迅的聖人形象,毛說,魯迅就是當代的孔聖人;還有就是毛樹立了白求恩,張思德,還有愚公移山中愚公的道德形象,也就是大公無私,為人民服務,還有韌性的戰鬥精神,並要求全黨全軍都向這些道德楷模學習,這就是著名的老三篇。後來還有劉胡蘭,是勇於犧牲的榜樣。在建國後,毛還豎立了雷鋒的光輝形象,雷鋒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忘我精神,成為開國後的新的道德聖人。後來還有更多,邱少雲,黃繼光,焦裕祿,王傑,太多了。這些在道德高地上的現代版聖人,就是毛以德治國的核心和新的運用。
毛治國,不僅僅是法家兵家縱橫家那一套東西,還有儒家道家的東西,只不過,儒家的東西用的比較隱晦而已,而在內核上,是與孔子的思想一致的。但毛的本事在於活學活用,並且能根據形勢的變化來翻新。毛不僅繼承了孔子的思想的真諦,還繼承了孟子的思想,比如毛認為,人人都可以成為聖人,不僅僅孔子可以成為聖人,而這種思想,與宋代以來的思孟學派的思想也是吻合的,因為孟子有一個思想就是,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宋儒的努力,就是建立一個個人修養的途徑和方法,靠個人的修養來達到成聖的目的。所以,毛後來在自己的詩詞裡說,六億神州盡舜堯,這與孟子的思想非常的貼近,而且毛豎立的那麼多的道德聖人,都是普通的人,普通人也可以成聖。
當然,毛心目中最大的聖人,是他自己,毛要做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現代聖人。以德治國,以聖人化育天下,移風易俗,是中國傳統的治國思路。包括在很多朝代存在的以孝治國,漢唐宋,明清,都有以孝治國的傳統,都是同樣的思路。而這種思路,在西方就是政教合一的特點。因此也可以說,中國從古到今都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政權,不僅是一個國家的權力機關,還是頒布道德,以聖人育萬物的機關。
而現在,當革命漸漸成為了過去,當共產主義的理想不再是理想的時候,回歸中國古典傳統文化,重新建立中國的道德理想,成為了一個急迫的問題。最近北京的小學已經將清代的《弟子規》列為北京部分小學的必修課,包括景山學校,這便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同時,有些地方也將《三字經》列為小學的必修課。當然,有些認為對於小學生而言,《三字經》還有些難。但不論如何說,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進現代社會,是一個大的趨勢。至少,是中西並舉吧。
也因此,我們看,即便是在毛時代,好像是最反對孔子思想的時代,可在骨子裡,繼承的仍然是孔夫子的思想,由此也可見孔子的思想不是僅僅存在於書本上的,而是存在於中國人的血液里的,骨子裡的東西,是很難完全掃除的。這樣看來,在天安門廣場樹立孔子塑像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了。毛與孔子的對立,在深層次上,完全可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