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之後,中國的政治從獨裁走向了寡頭,權力的交接也逐步從指定接班人轉變為選拔接班人。在小圈子裡“公推直選”成為選拔接班人的約定程序。和胡錦濤因在拉薩戒嚴受到鄧小平關注,意外成為接班人不同,習近平是第一個經由程序產生的儲君。在十七大,習近平越過政治局委員這道門檻,直撲政治局常委這一崗位。雖然此時中共的幹部選拔任用條例已經實行多年,但對最頂層而言,既然他們在制定規則,當然就不必拘泥規則。而且,和他一起獲得破格提拔的,還有李克強。
儘管很多人對“儲君”制度頗有微詞,但是在中國現有制度下,提前卡位的候補制是最好的辦法,一是可以防止眾人覬覦因而相互傾扎,二是未來領導人有足夠的時間組建影子內閣,便於權力順利轉移,最關鍵的,中國這種威權體制下,有五年的時間可以緩慢立威,免得即位後下面的人不服。
和胡錦濤候補期間的謹言慎為不一樣,在封疆大吏上低調行事的習近平,此時大有東家風範,常有驚人的言行舉止。特別是對于敏感外交和意識形態,儲君本應避免涉足,以防節外生枝,但習近平卻屢有驚人之舉。比如他第一次走出亞洲,就在美國的後院墨西哥發表了“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這種口語化、“接地氣”的言論,一時讓外界目瞪口呆。2012年即將接任的習近平到美國“拜碼頭”,訪美行程也襲用了鄧小平的款式,訪問他當年的房東突出私人感情,看NBA球賽展示日常愛好,把這場“公關之旅”變成了個人的魅力秀,非常成功。在意識形態領域,習近平一反江、胡的不作為,在他掌管的中央黨校就黨史研究發表措辭嚴厲的講話,“保密權”取代了“知情權”,學術風氣為之一轉。
習近平的儲君生涯向世人展現他不是一個沒有個性的政客,而是一個“愣頭青”。中國的習慣,是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習近平說了,他是愣頭青,你不怕他?除非你不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