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布魯塞爾出差。跟女友借了本池莉近作精選,準備在飛機上和在酒店臨睡前讀。
池莉的小說早年沒出國的時候讀過不少,象《煩惱人生》,《不談愛情》,《冷也好熱也好活着就好》,印象最深的是《太陽出世》。出國後陸續在網上讀過她的《來來往往》,《霍亂之亂》,《小姐你早》,《驚世之作》等等。
池莉給我的感覺是對小市民的生活極其熟悉,對他們的生活描寫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很多句子讓我拍案叫絕。
這本精選收錄了她的七篇中篇。說是近作,對現在來說也不近了,最新的一篇也是在2003年1月發表的。
《生活秀》,《驚世之作》,《雲破處》,《霍亂之亂》都是比較老的作品,幾年前就看過。
《看麥娘》,《懷念聲名狼籍的日子》,《有了快感你就喊》,比較新,以前沒讀過。
不得不承認,池莉是個有功底的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敏銳把她對人生的所思所想淋漓地表現在她的小說里。
有意思的是,把這三篇小說聯繫起來,可以清楚地看到池莉思想上的成長趨勢。
《看麥娘》我讀地最細,是我最喜歡的一篇。小說描述了易明莉(“我”)因為“我”領養的“我”的童年密友--上官瑞芳所生的在京北漂的女兒三個月沒跟家裡聯繫而苦苦找尋她的過程。
上官瑞芳其實和“我”是一個人,“我”是實際生活中的人,上官瑞芳應該是“我”的情感情緒。池莉把她們分成兩個獨立的人來寫十分地耐人尋味。
上官瑞芳為情痴纏,直至精神崩潰,住進了精神病院,每一天,上官瑞芳都需要“我”采來看麥娘來陪伴。
看麥娘是一種類似狗尾草的早熟禾科植物,它在文中象徵了女孩子心底最嚮往最珍惜的那一份美麗的情感。看麥娘貫穿了整篇小說,也貫穿了上官瑞芳的一生。
“我”在北京苦苦找尋入世如此之深以至於“我”再也找不見的養女容容,這個找尋其實是“我”在這個物慾橫流,愈來愈陌生的人世迷失了自我而進行的自我找尋。
找尋之後,只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容容的兩個媽媽,總得有一個必須牢牢地站立在現實生活之中。”
“上官瑞芳在,我在;上官瑞芳不在,我也在。看麥娘在,我在,看麥娘不在,我也在。如是這般,我還需要什麼理由?我又怎麼能夠放棄?”
《看麥娘》是池莉開始質詢人生終極意義的標誌。這篇小說的問題是“我為什麼存在?” 。在經歷一番痛苦的精神蛻變之後,空明的答案只有一個--存在就是存在,存在就是真理,為了這個真理我就必須存在。
《懷念聲名狼籍的日子》是一篇回憶性的小說,寫的是最後一批上山下鄉的知青故事。相信裡面的“豆芽菜”有很多池莉本人的影子,懷舊味道很濃。這一篇可以看作是池對自己已經歷人生的反思(起碼是反思的一部分吧)。
而《有了快感你就喊》寫的是在主人公“卞容大”在對自己在工作,婚姻,以及社會中其它各個層面隱忍的平凡單調生活作了全面反思之後,決定接受一化妝品外企的聘用,到西藏野外去開放一種“東方青苔”的化妝品。
這篇小說解決的是“如何活着?”的問題。在深層的人生反思之後,答案是“有了快感你就喊”。
活着,就要痛痛快快。很淺顯的道理,真懂卻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