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捐款-和生命中的“九三年”(8) |
送交者: 西岸 2008年05月30日11:28:55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8) 民主不過是個政治體制,民主的內容包括走程序。如果有走程序的事實,那民主不過是個名字。救災和善後會持續幾年時間,大事件觸發和激化社會的矛盾,比如因為豆腐渣工程造成的孩子的死亡很難使人接受的現實。矛盾的激化也給政府乃至整個社會以壓力,但大災也給人們以相互理解和共同奮鬥的可能,因為人們降低對社會的要求,就是說救災是個社會融合的機會。對整個救災過程的處理包括追究責任,一套對所有人都一樣的程序是重要的。可能費時間,不是那種從快從重儘快平民憤的效果,但是法制的開始。一個明主,帶着上方寶劍,借人頭平民憤效率可能更高,但社會成本會更大。 乾脆舉個最極端最負面的例子,如果貪官有程序可利用,能走白道就不會走黑道,因為成本低,但貪官貪污的效率會降低,程序會增大透明化。而改變程序就可以使貪污的效率進一步降低,看看台灣的例子。在“全民腐敗談”里我解釋了程序對反腐敗的意義。 這次中國政府對救災的報道的透明化,就是程序上的改變。如果能延續下去並涉及其他方面,就是新的程序的生成。新聞透明實現事實能核實,減少謠傳,使社會監督的成本降低,也使政府的工作效率增大因為干擾少。這只是程序的一個例子。 有人說中國缺少補充精神需要的宗教,但相信上帝和耶大爺之類的玩意都具有明顯的功利意識,儘管有一定的人文精神也是很有限,而西方一神論的宗教的排他性質使其永遠不可能產生人文主義思想。美國是西方最大的宗教國家,也是宗教的兩個缺點在對外國民性及國際關係中表現最明顯的國家,一個是很強的危機感,一個是很強的排他性。美國在近期的將來不可能成為分享社會資源的社會主義國家,但美國的生存成本也是工業化國家中最高的,體現在對資源的消耗,包括為保持遠遠超出自報的強大軍備的資源消耗,這是不可持續的消耗。 你如果不同意,試試找出一個反例。所以那種所謂馬上建立民主體制,或引進宗教的觀點無異於飢不擇食畫餅充飢。 歷史上的貴族是不可能再請回來了,但有沒有可能在今天的環境下產生人文主義思想? 如果考察歷史上貴族(包括中國的,比如謝安)的作用,在現在的生活中扔可以找到對應或類似的東西,比如責任與權利相符。在中國社會開始有更多的資源讓人消耗的情況下,社會崇尚什麼是一個社會能否持續的關鍵因素。一個等級和貧富都增大的社會的存在成本是逐漸增大的,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史,戰亂多餘和平年份的歷史已經是參照。 人們常把能用自己的財富幫助社會,就是分享自己的資源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的富人叫做具有貴族風範,就是讚賞其對社會的責任感。因為其行為降低了社會運行成本,對社會中所有人都有好處。而一個等級極度分化的社會的生存成本是很高的,最後就可能是革命。蔣先生在被趕到台灣後總結了在大陸的教訓,實行了台灣的土改。 在“全民貴族”里我寫了對國內那種浮誇風氣的感覺和可能的後果,但這次救災過程中從政府到個人表現出來的對社會負責的精神完全是另一種中國人的風範。ENTREPRENEUR和VOLUNTEER們那種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行為不是政府行為,也超出了自己對社會的直接責任。與那種在國內相當長時期里被知識分子階層提倡的把自私當做解放人性追崇自由的思想形成鮮明對比。 如何促使人文主義思想在中國的文化環境下自然生成出了本文的範圍,也不是我力所能及,畢竟是在工業界混,不是專門花時間研究。但一些工業化國家分享社會財富降低社會運行成本的方法是幾乎可以直接借鑑,也許能促進社會共識的改變。 知識分子階層本來應該對社會的變化敏感,希望不會錯過機會。“九三年”里雨果把社會事件體現出來的思想精華集中表現出來,希望對救災出現的現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許多東西不是簡單的幾個感人事跡的報道。 人們對事物的評價基於PERCEPTION,同一事件在不同的人看來可能完全不同。這個心理學的概念在“愛情秘訣”里介紹過雖說是只針對愛情而言。社會的共識或社會對事物的PERCEPTION是可以由知識分子階層引導的,如果知識分子階層還認為自己是社會的良心。 “九三年”大概不是每個人都看過,但我相信每個人在自己的生命中都有對自己生活反省的過程,都有自己的生命中的“九三年”。 (待續。。。)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7: | 中國崇尚武力征服? | |
2007: | 光顧着政教分離的抽象口號,忘了實際操 | |
2006: | 世間女子 (12) –嫦娥 (5) | |
2005: | 舊識雜憶--蒯 | |
2005: | 閒聊不能與時俱進的京劇(下) | |
2004: | 我對王國維三大境界說的理解 | |
2003: | 西瓜經 | |
2003: | 《笨臭情緣》(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