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爱与金钱重塑中国家庭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1月02日11:55:03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中国,北京——当朱孜(音)和高焱平(音)用秀丽的字体在结婚登记表上签下名字时,两人显得郑重其事而又充满憧憬。为了找到像高焱平这样的老公,朱小姐等了一年又一年。

比起四年前的中国,结婚这一人生大事已经变得简单得多了:两个人只需要抽个号,排个队,再说一声“我愿意” 就可以了,一切不过才一个小时左右。除此之外,结婚登记的费用也降到了1.15美元,登记表上也取消了诸如“家庭出身”或是“政治面貌”一类的问题。从去年开始,登记结婚不再需要出示单位证明了。更重要的是,婚姻登记处和公安部门也一分为二。

如今,城市里的中国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自由和热情,追求着组成家庭最重要的两个动力:爱情和金钱。这也预示着中国人家庭观念的历史性转变;此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家庭的规模已经缩小。与父母对门而居已经过时,浪漫的约会让城市男女心驰神往。与此同时,妇女的身份也大为提高。这种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改变着中国社会大厦最基础的根基。

恋爱容易结婚难

现在的中国瞬息万变,人们为了追求财富而争分夺秒。于是,城市男女之间有了更多的“情结”和“缘分”,但是结婚成家却越来越难。“遇见到人是很容易,不过遇到合适的人却是难上加难。以前,我们哪用过什么手机啊,短信啊什么的。现在,我们可是每天都能遇到很多新朋友。不过,我们对于‘对象’的要求太高了,以至于根本就找不到满足条件的人。”一位年轻的女经理说。

爱情还是金钱

据《中国日报》报道,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当中有90%的人愿意自由恋爱。无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商界精英都在念叨着“看感觉”、“看感觉”。爱情小说也大受欢迎。“我想体验恋爱的感觉,”19岁的学生小馨说,“我可不想整天为了钱和工作而长吁短叹的,爱情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尚在其次啦。”

不过浪漫的梦想也要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对于小馨这一代来说,需要担心的事情太多了。不再有住房补助,也不再有“铁饭碗”;对于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父母的也不再是“万事通”。在这情况下,钱的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迫于大城市中的生活压力,很多来自外地的年轻女子只能靠男人的接济来维持生活。25岁的于蔚静(音)便是其中之一。她正在北京读研究生,她的男朋友是一位40岁的药店老板。他们每个月只有五天会待在一起,而男朋友会替她交房租。不过,于女士现在还在与另外一个商人交往,因为她觉得自己的男朋友好像也有其他的情人。她希望能找到一条过上好日子的“捷径”,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个好老公强过一份好工作”。

“约会”:爱情新概念

如今,“约会”成了一个新名词。过去,人们把“男、女朋友”叫做“对象”,一旦“谈对象”了,就意味着快结婚了。不过现在,美国式的“八分钟恋爱”正在风靡北京。

过去的时候,人们结婚成家最重要的媒人就是单位领导。“如果你已经28岁了,还没有成家的话,单位领导就会主动过来帮助你了。不过现在,不管是外企还是国企的经理都不会管这件事了。”27岁的外企职员于江(音)说。

80年代之前,中国人的婚礼简单而朴素。可如今却大不一样。北京“紫罗兰婚介公司”所主持的婚礼中,有70%的新人都希望办一个西方式的婚礼。婚礼的花费已经从40美元涨到了4000美元,而婚礼的规模也已经成了身份的象征。

60%到70%的新婚夫妇都不再和父母住在一起了。同时,城市中的离婚率也越来越高。据报道,2001年中,上海有1/3的家庭都走上了离婚的道路。“传统的家庭观念已经被淡化了。在过去,子女必须得听父母的话。如今,年轻人不再崇拜父母,他们可以自食其力,也更加有主见。”中国社科院的董志英(音)教授说。

生活节拍

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这一点在恋爱的速度上也有所体现。手机和网络的普及给人提供了以前所未有的快速交往方式。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年轻人对待手机和网络建立起来的关系非常认真。

不同年龄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24岁的这一代人只是在大学时代才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而19岁的人在中学时便已经拿着手机聊天了。这两代人之间仅仅差了5岁,却已然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代沟就更深了。当儿子第一次把一个女孩子带回家时,刘谨(音)女士便一下子把她当做了自己的未来儿媳,一把抓住她问东问西的。不过儿子带回家的女孩子换了一个又一个,做妈妈的已经完全不知道儿子是怎么想的了。

有人把当代年轻人的想法总结为“单身男女不再谈婚论嫁,相爱的人不再在乎未来”。而在中学和大学校园内还流行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周一触电,周二表白,周三牵手,周四上床,周五疏远,周六分开,周日就令寻新欢。”

是悲是喜

大多数中国人都认为,中国社会的家庭观念变了。但是,有些人认为,由于缺乏自我牺牲精神和家庭诚信观念,中国社会很可能会走向混乱;有些人则认为暂时的痛苦转型会令将来的中国社会更加成熟。

前者认为金钱观念会令中国滑向未知的深渊。“现在,当女孩子第一次和男孩子约会时,通常首先就会问,你有车吗?有房吗?这样会使丈夫在婚姻中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北京大学的夏学銮(音)教授说。

后者则认为现在的观念给人们以更大的婚姻自由。“过去的时候,人们没有钱,所以夫妻只能在一起相依为命,两个人一起奋斗的目标也只有一个——温饱。现在的人们有更多的选择,也不再需要为柴米油盐而发愁。”社科院的董志英教授说。

不过,很多人都认为金钱文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被普遍低估了。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让中国父母忽视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和传统教育。因此,建立新的道德教育方式和教育体制刻不容缓。

生儿育女

在过去,结婚生子也是中国人观念中的一件大事。“不孝有三,无后乃大。生个儿子继承家里的烟火是子女的大事。你必须得不断的生孩子,直到有儿子为止。不过现在,50%的家庭没有儿子,但他们似乎并不为此而担忧。”董志英教授说。

近些年,中国家庭的规模在不断的缩小。1980年,平均每个中国家庭的人口数为4.2人,而现在每个家庭只有3.4人。城市男女的结婚年龄也往后推延了。男人大多会等到30岁以后才会结婚,而女人的结婚年龄也在25岁左右。

很多人不想要孩子或是只想要一个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沉重的经济压力。不过,也有人对此比较担忧。银行职员尹先生说:“我觉得不要孩子太自私了。如果那样做的话,就等于是你只顾着享受富裕的新生活而不懂得回报。

你需要为祖国而养育一个孩子。”对此,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说:“不过有一个孩子也就够了,说实话,供养他我都觉得有些吃力呢,我可不想再生第二个。”

单亲家庭、同性恋与再婚

现在的中国,单亲家庭的数量在迅速的增加。北京某报编辑昆甜(音)女士对记者说,她女儿所在小学的班上有1/3的孩子都是来自于单亲家庭。

在大城市中,同性恋已经得到了人们的理解。而未婚同居也不再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事情,甚至很多老年人为了排解儿女不在身边的寂寞而走到了一起,但是迫于遗产的问题而没有办理结婚手续。

当三十多岁的服装设计师庞立平(音)先生准备离婚时,他父亲欣然同意。后来庞老爷子自己说,本来他在年轻的时候也想过离婚,后因庞立平的爷爷坚决反对而放弃。

社会在变,人也在变

上述问题对于城市中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已经司空见惯。在家庭观念迅速变化的同时,人们对于新观念的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强。因为人们都深深地理解到了,在大城市中谋生的艰辛。

附:中国家庭变化的数字提示

1. 家庭规模:

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数:1949年为5.3人,2000年为3.4人。

2. 离婚率:

离婚率在最近的十年中增长了两倍。2003年登记离婚的人数达到了810万,比2002年多出15.5万。在上海,只有50%的已婚家庭对自己的婚姻有信心。

3. 计划生育政策:

1977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使“只生一胎”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广州为例,95%的市区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4. 社会年龄结构老化和空巢效应:

2001年,7%的中国人口为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大多数城市年轻人都不希望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北京有38%的老人自己居住,没有子女陪伴,而上海的该比率则为40%。

5. 几代同堂:

2000年的一次调查显示,60%的中国城市家庭只是两代人住在一起,而只有30%的家庭是“四世同堂”。

6. 单亲家庭:

目前,中国共有800个单亲家庭,其中只有10%的孩子住在父亲或是母亲的家里。

7. 再婚:

1985年中国有50.5万个二婚家庭,再婚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原配偶去世。而1998年,二婚家庭的数量为97.7万。

8. 单身贵族:

1990年,约10万名年龄在30到50岁之间的北京人独身未婚。

9. 同性恋:

据估计,中国现在约有4000万名男同性恋,占人口总数的3%。

10. 丁克家庭:

父母双收入、没有孩子的家庭被中国人称为是“丁克家庭”。目前,中国共有60万个丁克家庭。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七律 --- 迎元旦
2004: 笑一笑十年少 十二
2003: 家有贤妻
2003: 女人好色之研考
2002: 放弃独立的思想,如何?
2002: 出租车的故事 --小猪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