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愛與金錢重塑中國家庭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1月02日11:55:03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中國,北京——當朱孜(音)和高焱平(音)用秀麗的字體在結婚登記表上籤下名字時,兩人顯得鄭重其事而又充滿憧憬。為了找到像高焱平這樣的老公,朱小姐等了一年又一年。

比起四年前的中國,結婚這一人生大事已經變得簡單得多了:兩個人只需要抽個號,排個隊,再說一聲“我願意” 就可以了,一切不過才一個小時左右。除此之外,結婚登記的費用也降到了1.15美元,登記表上也取消了諸如“家庭出身”或是“政治面貌”一類的問題。從去年開始,登記結婚不再需要出示單位證明了。更重要的是,婚姻登記處和公安部門也一分為二。

如今,城市裡的中國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自由和熱情,追求着組成家庭最重要的兩個動力:愛情和金錢。這也預示着中國人家庭觀念的歷史性轉變;此外,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中國家庭的規模已經縮小。與父母對門而居已經過時,浪漫的約會讓城市男女心馳神往。與此同時,婦女的身份也大為提高。這種新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正改變着中國社會大廈最基礎的根基。

戀愛容易結婚難

現在的中國瞬息萬變,人們為了追求財富而爭分奪秒。於是,城市男女之間有了更多的“情結”和“緣分”,但是結婚成家卻越來越難。“遇見到人是很容易,不過遇到合適的人卻是難上加難。以前,我們哪用過什麼手機啊,短信啊什麼的。現在,我們可是每天都能遇到很多新朋友。不過,我們對於‘對象’的要求太高了,以至於根本就找不到滿足條件的人。”一位年輕的女經理說。

愛情還是金錢

據《中國日報》報道,現在的中國年輕人當中有90%的人願意自由戀愛。無論是出租車司機還是商界精英都在念叨着“看感覺”、“看感覺”。愛情小說也大受歡迎。“我想體驗戀愛的感覺,”19歲的學生小馨說,“我可不想整天為了錢和工作而長吁短嘆的,愛情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尚在其次啦。”

不過浪漫的夢想也要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對於小馨這一代來說,需要擔心的事情太多了。不再有住房補助,也不再有“鐵飯碗”;對於這個千變萬化的社會,父母的也不再是“萬事通”。在這情況下,錢的問題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迫於大城市中的生活壓力,很多來自外地的年輕女子只能靠男人的接濟來維持生活。25歲的於蔚靜(音)便是其中之一。她正在北京讀研究生,她的男朋友是一位40歲的藥店老闆。他們每個月只有五天會待在一起,而男朋友會替她交房租。不過,於女士現在還在與另外一個商人交往,因為她覺得自己的男朋友好像也有其他的情人。她希望能找到一條過上好日子的“捷徑”,她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一個好老公強過一份好工作”。

“約會”:愛情新概念

如今,“約會”成了一個新名詞。過去,人們把“男、女朋友”叫做“對象”,一旦“談對象”了,就意味着快結婚了。不過現在,美國式的“八分鐘戀愛”正在風靡北京。

過去的時候,人們結婚成家最重要的媒人就是單位領導。“如果你已經28歲了,還沒有成家的話,單位領導就會主動過來幫助你了。不過現在,不管是外企還是國企的經理都不會管這件事了。”27歲的外企職員於江(音)說。

80年代之前,中國人的婚禮簡單而樸素。可如今卻大不一樣。北京“紫羅蘭婚介公司”所主持的婚禮中,有70%的新人都希望辦一個西方式的婚禮。婚禮的花費已經從40美元漲到了4000美元,而婚禮的規模也已經成了身份的象徵。

60%到70%的新婚夫婦都不再和父母住在一起了。同時,城市中的離婚率也越來越高。據報道,2001年中,上海有1/3的家庭都走上了離婚的道路。“傳統的家庭觀念已經被淡化了。在過去,子女必須得聽父母的話。如今,年輕人不再崇拜父母,他們可以自食其力,也更加有主見。”中國社科院的董志英(音)教授說。

生活節拍

人們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這一點在戀愛的速度上也有所體現。手機和網絡的普及給人提供了以前所未有的快速交往方式。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年輕人對待手機和網絡建立起來的關係非常認真。

不同年齡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24歲的這一代人只是在大學時代才擁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機,而19歲的人在中學時便已經拿着手機聊天了。這兩代人之間僅僅差了5歲,卻已然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

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代溝就更深了。當兒子第一次把一個女孩子帶回家時,劉謹(音)女士便一下子把她當做了自己的未來兒媳,一把抓住她問東問西的。不過兒子帶回家的女孩子換了一個又一個,做媽媽的已經完全不知道兒子是怎麼想的了。

有人把當代年輕人的想法總結為“單身男女不再談婚論嫁,相愛的人不再在乎未來”。而在中學和大學校園內還流行着這樣一個順口溜:“周一觸電,周二表白,周三牽手,周四上床,周五疏遠,周六分開,周日就令尋新歡。”

是悲是喜

大多數中國人都認為,中國社會的家庭觀念變了。但是,有些人認為,由於缺乏自我犧牲精神和家庭誠信觀念,中國社會很可能會走向混亂;有些人則認為暫時的痛苦轉型會令將來的中國社會更加成熟。

前者認為金錢觀念會令中國滑向未知的深淵。“現在,當女孩子第一次和男孩子約會時,通常首先就會問,你有車嗎?有房嗎?這樣會使丈夫在婚姻中承擔巨大的經濟壓力。”北京大學的夏學鑾(音)教授說。

後者則認為現在的觀念給人們以更大的婚姻自由。“過去的時候,人們沒有錢,所以夫妻只能在一起相依為命,兩個人一起奮鬥的目標也只有一個——溫飽。現在的人們有更多的選擇,也不再需要為柴米油鹽而發愁。”社科院的董志英教授說。

不過,很多人都認為金錢文化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問題被普遍低估了。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升學和就業的壓力讓中國父母忽視了對子女的道德教育和傳統教育。因此,建立新的道德教育方式和教育體制刻不容緩。

生兒育女

在過去,結婚生子也是中國人觀念中的一件大事。“不孝有三,無後乃大。生個兒子繼承家裡的煙火是子女的大事。你必須得不斷的生孩子,直到有兒子為止。不過現在,50%的家庭沒有兒子,但他們似乎並不為此而擔憂。”董志英教授說。

近些年,中國家庭的規模在不斷的縮小。1980年,平均每個中國家庭的人口數為4.2人,而現在每個家庭只有3.4人。城市男女的結婚年齡也往後推延了。男人大多會等到30歲以後才會結婚,而女人的結婚年齡也在25歲左右。

很多人不想要孩子或是只想要一個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沉重的經濟壓力。不過,也有人對此比較擔憂。銀行職員尹先生說:“我覺得不要孩子太自私了。如果那樣做的話,就等於是你只顧着享受富裕的新生活而不懂得回報。

你需要為祖國而養育一個孩子。”對此,一個5歲孩子的媽媽說:“不過有一個孩子也就夠了,說實話,供養他我都覺得有些吃力呢,我可不想再生第二個。”

單親家庭、同性戀與再婚

現在的中國,單親家庭的數量在迅速的增加。北京某報編輯昆甜(音)女士對記者說,她女兒所在小學的班上有1/3的孩子都是來自於單親家庭。

在大城市中,同性戀已經得到了人們的理解。而未婚同居也不再被認為是“傷風敗俗”的事情,甚至很多老年人為了排解兒女不在身邊的寂寞而走到了一起,但是迫於遺產的問題而沒有辦理結婚手續。

當三十多歲的服裝設計師龐立平(音)先生準備離婚時,他父親欣然同意。後來龐老爺子自己說,本來他在年輕的時候也想過離婚,後因龐立平的爺爺堅決反對而放棄。

社會在變,人也在變

上述問題對於城市中的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都已經司空見慣。在家庭觀念迅速變化的同時,人們對於新觀念的適應能力也越來越強。因為人們都深深地理解到了,在大城市中謀生的艱辛。

附:中國家庭變化的數字提示

1. 家庭規模:

平均每個家庭的人口數:1949年為5.3人,2000年為3.4人。

2. 離婚率:

離婚率在最近的十年中增長了兩倍。2003年登記離婚的人數達到了810萬,比2002年多出15.5萬。在上海,只有50%的已婚家庭對自己的婚姻有信心。

3. 計劃生育政策:

1977年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使“只生一胎”的觀念深入人心。以廣州為例,95%的市區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

4. 社會年齡結構老化和空巢效應:

2001年,7%的中國人口為年齡超過65歲的老年人。大多數城市年輕人都不希望婚後和父母住在一起。北京有38%的老人自己居住,沒有子女陪伴,而上海的該比率則為40%。

5. 幾代同堂:

2000年的一次調查顯示,60%的中國城市家庭只是兩代人住在一起,而只有30%的家庭是“四世同堂”。

6. 單親家庭:

目前,中國共有800個單親家庭,其中只有10%的孩子住在父親或是母親的家裡。

7. 再婚:

1985年中國有50.5萬個二婚家庭,再婚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原配偶去世。而1998年,二婚家庭的數量為97.7萬。

8. 單身貴族:

1990年,約10萬名年齡在30到50歲之間的北京人獨身未婚。

9. 同性戀:

據估計,中國現在約有4000萬名男同性戀,占人口總數的3%。

10. 丁克家庭:

父母雙收入、沒有孩子的家庭被中國人稱為是“丁克家庭”。目前,中國共有60萬個丁克家庭。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七律 --- 迎元旦
2004: 笑一笑十年少 十二
2003: 家有賢妻
2003: 女人好色之研考
2002: 放棄獨立的思想,如何?
2002: 出租車的故事 --小豬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