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问题多: 温格莫尔音乐厅 (Wigmore Hall)
送交者: 问题多 2009年06月13日12:01:56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一只听说温格莫尔音乐厅是世界上比较牛的音乐厅,到底有多牛我也不清楚。看见弹吉他的杨雪飞写的下面这段,看来确实牛: “当我还在 Royal Academy of Music上学时,常步行到Wigmore音乐厅听音乐会. The Wigmore Hall是世界最有名的音乐厅之一,因为它的悠久历史及完美的音响。那时我曾想什么时候我可以在这里演奏啊。而现在我已经在这里4次公开演奏过了,尤其上星期和去年的独奏会,票在开演几天前就已售罄,这是从前的我难以想象的,我不知不觉地走过了一条很长的路。我也在其他国家的著名音乐厅演奏过,但是Wigmore Hall总是我最紧张的地方......” 这地方我10年前去过,看的是钢琴演奏。当时演的什么我已经忘了,是个女钢琴家,当年英国的钢琴一嫂,后来在其他地方也碰上过她演奏,只记得她胖胖的,很富态的样子,看她就觉得是敦煌壁画上的人物,演奏起来不紧不慢,好不好已经没有印象了。看来弹钢琴的要想让人记住,还是得走朗朗上窜下跳的路线才行,否则只能是长江大浪里没有浪花的一波,再有名也就是一个大波,而朗朗则是一朵华丽的浪花儿,扑腾扑腾地跳跃前进。 记得当时对音乐厅的印象是,比想象中的简单。和伦敦西区那些抛金溜银外加奶油蛋糕装饰的剧院不太一样。据说这个剧院绝就绝在里面的效果设计,你就是坐在最后一排也能听得清清楚楚。这个倒是确实,比如我们在Barbican或者Royal Festival Hall听音乐的时候,坐在后面和前面是不一样的。温格莫尔音乐厅就基本上没有这个差别。当然,你也得考虑到,温格莫尔音乐厅大概最多只能装下200多个观众。那些大的都能坐至少上千人。不过这里票价并不贵,反而比那些现代的地方便宜,所以有机会来伦敦的话去一趟也值得。 那个年头,我还是吃咖喱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时光,好像到了那里没觉得不自然。如今我的着装风格已经发生了彻底的转型,从嫩草派变成了油泥派。但是当没问题告诉我想去温格莫尔听一场的时候,我下意识地提醒他,到那里穿衣服还是得稍微正式一点,否则会觉得自己活得太离谱。 音乐厅的地点就在牛津街背后的一条街上。从Bond Street车站下车,朝着Debenham百货商店走,眼看要到了就朝旁边的小街猛地一拐。不知怎么,顷刻间牛津街上的人声鼎沸一下子就都没有了。走了没几步,我立刻意识到,周围的人肯定都是去听音乐会的。没问题还愣头愣脑地往前走,我让他仔细看:都是白头发老头老太不说,各个打扮得像过期名流,衣着非常讲究,有的看着简直就是舞台服,仿佛法兰绒窗帘。老太太们宛若一个个的首饰摊儿,耳朵、脖子、衣服上的首饰不管是真的假的都是一堆一堆琳琅满目地挂着。 我虽然早晨临出门前把大衣柜刨了个遍,到这里还是觉得裙子显得短了点。人家那都是窗帘儿,我的这个像是窗帘穗儿。没问题则对我的担心不以为然:裙子长短是年龄的象征,你见过老太太穿短裙的吗?我仔细一想,还真没见过,于是放了心,大义凛然地冲了进去。走了没几步又发现,人家老头老太们都是女的手跨在男的胳膊弯儿里,仿佛踩着棉花糖一样地前进。我呢,身上背了一个大书包,里面放着几十份学生的考试卷子。我生怕丢了一份,所以走到哪里都把书包搂在胸前,仿佛卖冰棍儿的老太。没问题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背后的双肩背书包从我们两年前去了山西以后就没洗过,到现在一路走还一路掉煤渣。我把手像模像样地搭在他的胳膊弯里,走了两步,他竟然说咯吱得他老想笑,于是我只好放手,悻悻地。进门的时候,门卫彬彬有礼地对他说:先生,您的煤筐最好留在地下室的存包处。哈哈,这下我可解气了。正准备兴高采烈地陪着他去存包,门卫又说:您的冰棍儿箱子最好也一起存了吧。当然,我这些卷子是死活不能存的,丢了我的饭碗就没了。经过解释,音乐厅的人意识到他们实在付不起这个责任,就允许我抱着冰棍儿箱子进了音乐厅。整场音乐会我都把它死死地抱在胸前。 Andreas Scholl还是上次我说的那个男超高音,和他搭档的是Crawford Young的四人小乐队。这次唱的是Oswald von Wokenstein的曲子。这位生活在十四、五世纪。德国人,喜欢写歌。他的个人经历比较丰富,跟当时的国王好像关系不一般,当上了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和皇上一块儿周游了很多国家。他的歌曲都是个人经历,主题是赤裸裸的:他怎么烦他的老婆孩子,和他的情人怎么逍遥。他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妇人离婚后不知道怎么他们也没结婚。他娶了另外一个女人,生了7个孩子。但是他和这位有夫之妇一直保持着恋人的关系,一直到她死去。我猜测,弄不好这个女人更愿意搞婚外情,人家老婆天天回家做饭看孩子,这个情人什么都不用做,还能让这个男人老惦着她,多么地有地位啊。Wokenstein的歌词写得就像诗体的日记,把他和恋人离别的伤情,在云游四方的时候思念和他情绪的变化写得跟看电影似的。 虽然大家都是奔着Andreas Scholl来的,但是四人小乐队的音乐也值得一提。Crawford Young和Andreas Scholl合作过不少曲目。以前是弹吉他的,这次改成了吹笛子。另外还有一位爱尔兰女歌手Kathleen Dineen,一边弹竖琴一遍唱歌。她的嗓音真可谓是天上掉下来了一瓶矿泉水,和Andreas Scholl的extra virgin橄榄油嗓音配到一起,唱两个老情人互诉衷肠,简直…简直能把人浪漫得胡说八道的。可惜,在网上找了半天没找到他们在别处唱过这个曲子。也许过些天哪位发慈悲能在油管子里贴上。另外还有一个用小锤儿敲类似于扬琴似的乐器的,还有一位弹的琴有点像小琵琶。所以虽然是欧洲的音乐,听上去有时候有点中国民乐的劲头。 最让人吃惊的是,Andreas Scholl的最后一曲是用普通的男高音唱的。原来以为他用假声是因为普通高音唱不好,但是听了他的普通高音,你不得不惊叹,他如果站在三大男高音之间,应该是一点不逊色。啧啧啧,这人真是已经到了想玩什么玩什么的境界了。演出完毕,观众不让走,他们又出来唱了一段那曲互诉衷肠,其实爱尔兰女歌手领唱,Andreas Scholl就在旁边跟着哼哼几句……不行不行,太好听了,用什么语言形容都是多余。 出来的时候等着没问题排队领煤筐,我把温格莫尔的节目单从头到尾又仔细看了一遍。发现这个地方不久前还经历了危机,房租要交不起。这资本主义真是无所不在,就这么一个弹丸之地也不放过。幸好,得到了大款们的慷慨解囊,算是保住一条小命。后面还有一条广告,大意是温格莫尔的观众是这里的忠实粉丝,对音乐厅有着深邃的感情,希望他们能把温格莫尔加到自己的遗嘱里。看到这里,我猛地一抬头,周围全是挂满了珠宝首饰的老太。不由得赞叹,这条广告实在写得是地方。不知音乐厅的管家是不是私下里希望她们赶紧留下珠宝,进入天堂。 对了,发现了一个打扮入时的秘诀:如果没有钱买首饰,把绿色的搌布绑在脑袋上能让人误以为你是前殖民地外派官员的老婆。嘿嘿 可惜我没带相机,从网上弄一张来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救灾直升机消失之谜《全文》
2008: 恳求当局
2007: 圆梦--记爸爸的最后一堂课
2007: 关于社会阶层论的几个误解--回答铁狮子
2006: 我和父母
2006: 露骨的文化谄媚--看影片《巴尔扎克和
2005: 问题多:身贫智不贫
2005: 法律咨询:这记者的行为犯法吗?
2004: 改变我人生航向的女人
2004: 读书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