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扶与不扶的困惑,我又想到两个特例,一个是慌兮兮的美女效应,一个是狮子
转述鲁迅的麻木效应,但这两个特例都不具有普适意义。
比如慌兮兮在中国城扭伤脚,人来人往,无人过问,这是美女效应使然,无关人情
冷暖。因为若有人(比如情歌力士)上前热情帮忙,搞不好可能会挨巴掌,或者被
路人嘲笑为赖蛤蟆也想天鹅肉吃。但假如一圈人围观一个爬到井边即将坠落的孩子,
这种所谓“旁观者效应”就讲不通了。所以孟子之心乃天下之心、人人之心,孟子
通过举证井侧婴孩这样一个普适性的特例,把一些社会价值和心理遮障排除了。事
实上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境界,是与鲁迅这种走地鸡完全不同的。
鲁迅拿一个日本浪人砍杀中国人而旁人因为畏惧、无奈以及久视如常所表现的麻木,
来解说中国人的“国民性”,这其实是非常混帐而且无耻的。因为这样一个现象,
并无普适意义。如果具有普适意义,那鲁迅自己就同样是冷血和麻木不仁的,因为
鲁迅自己就是中国人,而既是中国人,就必带中国人的“国民性”。如果鲁迅是一
个真君子来反思他所讲的国民性,那就一定是从反思自己的麻木不仁开始,由内而
至于外,或者由外而至于内。鲁迅这种愤世嫉俗的狭隘偏见,对中国人的观念世界
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现代中国人(包括我自己)的浮燥、肤浅、偏激、迁怒的
毛病,都来自于鲁迅的德性。有鲁迅而有柏杨这个谬种,而有《丑陋的中国人》这
种谬说,鲁迅、柏杨之流,美其名曰真诚、真实,严于解剖,勇敢面对社会和文化
黑暗面。。但其实鲁迅、柏杨都是最虚伪的小人,因为他们都是以最恶毒的眼光来
指骂国民性、来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却从来不包括自己、从来不揭露自己的国民
性、劣根性,或有,亦是假作真诚状,绝不至于恶毒、刻薄。由鲁迅、柏杨的榜样,
又养活了一路文人,专以骂人、骂天下、骂祖宗为能事,以搏取公义神勇之赞,盗
名欺世其,中者佼佼者如李敖,也是一个大公藏私、假公济私的无耻小人。而社会
认可、认同、赞同这一路的“普骂”者,是非常危险的 ── 这形成了一种人人骂
天下、无人骂自己的“普骂人格”,骂毕心安理得,无须反求诸己,久而久之,骂
之愈甚者,人格愈转低劣,知见视野日趋低下,心智日趋闭塞,无法理解所谓国民
性、劣根性,实乃一种时代病,并非亘古便是如此。显然,有病不能辨证,就是无
良无能之庸医,又因为不能救人救世而自暴自弃,于是又有了刘晓波“三百年殖民地”
的邪说,可见鲁迅这一路等而下之,谬种流传,亦乎众矣,并且邪道一以贯之直到今
天。
(2)
那么对社会黑暗听之任之、无人批判就对吗?并非如此,孔夫子就批判过“苛政猛
于虎”。但一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知人论世、公平合理的批判,绝非如妇人般的
任气使性,动辄国民性、劣根性这类大而无当、小而无类的盲目批判。尤其重要的
是,老子所讲的“反动” ── 「反者道之动。」对批判的批判,与对仁义的批判
一样,目标都是合乎道。也就是说,批判批判与批判仁义,最终是为了保存合理纯
正的批判、合理纯正的仁义。我们现在还能说道教反儒教?老子反仁义吗?
正者道之源,反者道之动。正者道之本,反(弱)者道之用。一正一反,合乎于道,
此乃道之正、反、合之诸妙门和大写意。简而言之,当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没有仁
义道德的时候,就要正者道之源,强调仁义道德的教化;而当一个社会、一个时代
满口仁义道德的时候,就要反者道之动,批判假仁假义的虚伪。不懂辨证、望文生
义,死头巴脑一味反对仁义道德,那不是在反孔子,而是反老子!因为反者道之动,
反对仁义道德的反面,又是倡导仁义道德。
反者道之动,仁义如此,那么律法呢?法治呢?完全是同样的道理 ── 当一个社
会、一个时代没有律法、法治的时候,就要强调律法、法治;当一个社会、一个时
代满口律法、法治的时候,就要批判律法、法治。反对法治,恰恰是为了保证合理、
健康的法治,孔子讲依法治国,「民免而无耻」,就是反者道之动,为了让世人正
确地理解法的本质属性。那么中国人今天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健康合理吗?不但
不健康、不合理,而且病入膏肓 ── 小悦悦之死,可以说是法治致死、律法致死,
因为在拜金漠视生命、自私忽视他人之上,对法律的畏惧所产生的明哲保身、但求
无过的处世心态,正是压死小悦悦的最后一根稻草。善良的老阿婆她是不懂什么法
的,也根本不在乎什么法不法,她只是凭着天良去做。所以无法而有人性,有法而
失人性,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
(3)
法治、律法,不是人类天良、人类良知的保姆。如果人类天良、人类良知需要保姆,
那就不是人类天良、人类良知了。所以外交部发言、人北大校长的法治言论都是完
全错误、不合时宜、违背人性的,他们需要真正正视的,是国民的伦理道德意识。
法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新神,对法的盲目模拜,只会让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更加堕落。
事实上立法奖励,同样不能保障助人于危难的行为,这在中国当前伦理道德堕落的
社会环境中,其效果完全可能是南辕北辙。比如老婆婆救起小悦悦,就有人说她是
为了搏取虚名,假如国家真的立法奖励,那助人于危难的人只能会更少了,因为人
们同样不愿意为了一点钱或者虚名,而辱没了自己的清白。而且一个杀人犯可以说
自己是在救人,假如没有人证,那这个杀人犯还可以领到奖金,荒唐不荒唐?所以
自由派几十年所片面豉吹的法治模拜,正日渐侵食着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天良、与生
俱来的良知良能,自由派所豉吹的法治至尚,使中国人离人性越来越远。
律法对人类天良、人类良知的心理遮障,是必须面对的,这与我们必须面对人言可
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对人类天良、人类良知的心理遮障,是同样的道理。
孟子曰「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
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 怎么样找回现代中国人丢失已久的人类天良,
是一个非常困难但又必须直视面对的问题,而理解当代人丢失人类天良的真正原因,
是使社会人心向善的第一步。今天的社会舆论导向,如果继续无视人类天良和伦理
道德,继续用完善法治的谎言来欺骗社会、误导民众,是有罪于天下的。
【万维转载《世界日报》的文章中谈到为什么「礼义之邦」会变成「缺德社会」?
很多大陆民众都有这样的疑问。当被问及若见到有人倒在路边,会怎么做?超过六
成的受访者选择「拨打一一?」但不靠近他,愿意直接帮忙的不到一成,还有一成八
的人选择旁观和悄悄走开,因为在中国大陆,「做好人的代价太大了」。就是这种
「想救而不敢救」的社会普遍心理,有三成三的受访者对小悦悦事件中冷漠不施救
的十八名路人,持「理解」和「支持」态度,认为不应苛责这些冷漠路人,很多情
况是社会环境造成的。】
小悦悦为何而死?
http://bbs.creaders.net/life/bbsviewer.php?trd_id=632982
扶与不扶的困惑
http://bbs.creaders.net/life/bbsviewer.php?trd_id=63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