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27是一款非常經典的戰機,和枝繁葉茂的F-15家族系一樣,蘇27也有着眾多的衍生型號和改進型。從某種角度理解,中國空軍新銳之一的殲16也屬於蘇27的分支,因為它是在殲11B戰機的基礎上衍生而來的,而殲11B就脫胎自蘇27。所不同的是,作為殲16戰機的對立面,蘇30MKI也屬於蘇27的分支,但二者的性能總結是“落後的蘇30MKI”和“先進的殲16”,我們依靠太過於龐大的後發優勢,掌握了對原版的超越。
殲16戰機使用了大量的新型材料,同時在氣動布局的細節上,做出了修改。這一系列的舉措就換來了隱身性能提高,空重降低。每降低1噸的“死重”,都意味着對發動機動力有進一步的解放。另外,殲16戰機的航電系統也做出了升級,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普及,使我們掌握了對四代半戰機深度改進的核心,這些都是過去蘇系戰機所匱乏的。到目前為止,俄羅斯的航電工業和材料研發能力還是落後於我們,最新的蘇35S在中國空軍內部的對抗中一敗塗地,就是最好的證明。
與之對立的是,蘇30MKI在印度空軍內的道路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雖然印度軍企仍在生產這款落後的機型,然後不斷地誇大蘇30MKI戰機矢量噴管的作用。但實際上,印度在最新一輪的軍機採購上選擇了法國的陣風,而非俄羅斯的蘇35或蘇30SM,就是一個最大的證明。印度軍企之所以還會再組裝蘇30MKI,更多原因是因為過去簽署這份協議時,印度軍方和企業都受惠。在不想自斷財路的情況下,印度企業才會保住這份戰機生產線,即便是擠壓陣風戰機的採購份額,蘇30MKI的生產工作也依舊沒有停止。
當然,印度也不會讓蘇30MKI“干坐着”。在最新的改進計劃上,印度空軍打算為其擴展“布拉莫斯”導彈的發射功能。布拉莫斯導彈也是印度和俄羅斯聯合發展的產物,原本是作為艦載反艦導彈來使用的,但是因為印度稱,布拉莫斯導彈已經成為了“萬能彈”,除了巡航導彈版本之外,還有高超音速導彈版本和空空導彈版本,布拉莫斯導彈的型號越多,蘇30MKI的“飯碗”也就越硬,與殲16戰機的差距也就會越大。
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為在一個平台沒有任何改動的情況下,其真實性能是不會有質量提升的。無論是蘇30MKI還是布拉莫斯導彈,都是如此。我們可以清晰看到,一流軍事強國的升級程度是大刀闊斧似的,殲16從最初的殲11B戰機基礎上衍生到這一地步,連機身材料,內部航電都予以了更換,只有這樣的舉措,才能保證戰力的巨大提升。而印度和俄羅斯,拿不出這樣的實力和毅力,更願意躺在功勞薄上,啃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