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適可而止必將名利雙收
“沒有必要不拔,不立戰功不插。”
這是一句在俄羅斯哥薩克人當中廣泛流傳的一句關於軍刀的名言,此次俄羅斯利劍出鞘,又適可而止,使這句名言的演繹帶上了濃厚的中國智慧的色彩。
一.先禮後兵,師出有名。
8日凌晨,格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突然襲擊南奧塞梯時,俄羅斯立即向聯合國提出了“放棄使用武力”解決民族爭端的提案,遭到美國蠻橫拒絕,會議進行到天亮,因為美方堅決不同意將“放棄使用武力”寫進提案決議,會議進行到黎明,仍然沒有結果,致使和平努力失敗。在此情況下,俄羅斯迅速調兵遣將“使用武力”“維持和平”,俄軍於8日下午穿過羅克斯基隧道向南挺進,而格軍卻不但“血洗”奧塞梯族,也突然向該地的俄國“維和”部隊進攻,俄軍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出現較大傷亡,這就給予了俄軍進行軍事行動的口實, “據俄塔社報道,普京……說,俄羅斯的行動絕對有法律依據,是合法和必要的。根據現行國際協議,俄羅斯不僅要履行維和職能,而且在一方違反停火協議的情況下,有義務保護另一方。”(新華網莫斯科8月9日電)從而做到了類似中國軍事文化的“先禮後兵,師出有名。”
二.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從各方面傳來的互相矛盾的信息中,人們發現,迅速開進的俄軍地面部隊並沒有立即投入支援該地“維和”俄軍的戰鬥,僅僅只有空軍出動對格的一些軍事目標進行了有限的空襲,惟對格軍的前進補給基地――哥里的轟炸強度較大。於是一些軍事專家紛紛評論“俄軍行動遲緩”,“俄羅斯儘管是軍事大國,但是在蘇聯瓦解之後,其常規軍力嚴重退化,是否能夠迅速擺平接受美國軍事援助和訓練多年的格魯吉亞,也有待考驗。”等等。因此薩卡什維利也有“技不過如此”之感,因而毫不示弱,他:“9日說,由於‘俄羅斯侵略格魯吉亞’,他決定簽署命令宣布國家進入‘戰時狀態’。”並“進行後備力量總動員”。(新華社/路透)非常有趣的是,他的“戰時狀態”以區區15天為限。對此,有些網友認為薩氏簡直是兒戲,其實不然,他的如意算盤是只要他能堅持至多15天,美國和北約的援軍就會來臨。
然而不到半日,薩氏突然宣布“他已向俄總統梅德韋傑夫提出停火和開始談判的建議。”(新華網莫斯科電)使人不解,剛才還氣勢洶洶,怎麼一下子就“停火、談判”並且還主動“後撤”,叫繞了呢?這其中其實是大有奧妙,奧妙就在於在南奧塞梯的格軍主力已經感覺到了即將被合圍的威脅。所以,說撤出,並非已經撤出,而是企圖撤出,然而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事實是,格軍在猛攻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的原俄軍“維和部隊”的時候,增援的俄軍並沒有進入茨欣瓦利去與格軍正面作戰,而是從側翼插入了格軍主力後方,遮斷了格軍的退路,空襲哥里就是為一目的服務的。當然,原維和部隊在待援阻擊時,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的損失,這就是“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十一日稱格魯吉亞軍隊已殲滅數百俄軍,擊落八十架俄羅斯飛機。”(國際文傳電訊社:)當然其戰果顯然有誇大之嫌。
所以格方就一方面放煙幕彈,聲稱停戰後撤,另一方面也在垂死掙扎。然而俄軍不為所動,先是“俄總統新聞局表示,俄方目前尚未收到格領導人的任何建議。”其真實原因是合圍仍有空隙,到了10日,“當天,俄外交部稱已經收到格方照會,但根據維和部隊掌握的情況,格魯吉亞軍隊目前仍在南奧塞梯境內活動,其軍事行動仍在繼續。”其實是合圍雖已完成,格軍主力仍在困獸猶鬥。而到了11日,“另據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阿納托利•諾戈維岑11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戰況簡報,在空軍支持下,俄羅斯維和部隊已經完成了對格魯吉亞軍隊的包圍,特種部隊正在市區對格魯吉亞參與力量進行清理,俄羅斯空軍已經完全掌握了南奧塞梯衝突區的制空權。”這基本上已經是包圍殲滅戰的掃尾階段了,格軍主力只有繳械投降一條路了。
同時,在阿布哈茲戰線上,“另據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在格魯吉亞西部的阿布哈茲自治區,俄軍增派了九千多名傘兵以及三百五十輛裝甲車。俄羅斯駐當地維和部隊司令恰班十一日已向駐守阿布哈茲的格魯吉亞守軍發出最後通碟,要求格軍繳械,在當地時間晚十點前全面施行“去軍事化”。格魯吉亞官員透露,格方已經通過聯合國軍事觀察員接到了俄軍的“最後通牒”,但拒絕接受繳械要求。”
“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11日指出,迫使侵略者繳械投降是唯一可行的策略,我們認為這種策略是絕對有效的和唯一可行的。”那麼,南奧塞梯的格軍主力和阿布哈茲的格特種部隊投降了沒有呢?媒體的報道沒有說,俄羅斯也沒有說,格魯吉亞也沒有說。但是,格軍在前進補給基地哥里的後備隊,在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會受到攻擊的情況下,丟盔棄甲,狼狽潰逃,其實已經把答案告訴世人了。
有些軍事專家說格俄之戰是一場“北約式”的戰爭,這其實是霧裡看花,完全不得要領,這是一場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主的戰爭,是俄軍的中國式戰法對格軍的美國式戰法的戰爭,俄軍果斷的速戰速決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今後不能再用“苯重的力量性”來看待俄軍了。事物總是在發展變化的,人、國家、軍隊無不處在發展變化之中,對美處於相對劣勢的俄軍,借用一貫以弱勝強的毛澤東軍事思想,在某種意義上說應該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如果跟在美國的軍事理論後面轉,俄羅斯想重新站起來,那就只能用“南轅北轍”這句成語來形容了。
三.適可而止,打贏政治仗。
據新華網莫斯科8月12日電 (記者 盧敬利)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12日在克里姆林宮會見俄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和武裝力量總參謀長馬卡羅夫時宣布,俄羅斯決定結束“迫使格魯吉亞當局實現和平”的軍事行動。據俄塔社報道,梅德韋傑夫說,俄羅斯的目的已經達到:‘維和部隊和公民的安全重新得到保障’,‘侵略者已被懲罰並遭受重創’,‘侵略者的武裝力量已被瓦解’。他說,一旦南奧塞梯出現新的‘侵略行動’,俄軍一定予以制止。俄武裝力量副總參謀長諾戈維岑當天在莫斯科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俄羅斯部隊已接到停止進攻的命令。但如果格軍隊採取新的行動,俄軍將堅決予以回擊。”
普、梅二人真可謂得了毛主席的真傳,在五天戰爭使格軍完全土崩瓦解,牢牢控制了格魯吉亞與南奧塞梯間和格魯吉亞與阿布哈茲間的軍事要衝,格魯吉亞的大門已經完全敞開之時,並沒有乘勝前進,深入格境去摘已經熟透了桃子,而是見好就收,停止前進,宣布“軍事行動結束”,這就戳穿了薩卡什維利所謂“俄已控制橫貫格魯吉亞東西的高速公路,把格魯吉亞一分為二”的謊言,而“俄軍占領哥里”的謠言,也因“法國外長庫什內(中)和芬蘭外長斯圖布(左)11日在格里視察 ”不攻自破,使西方失去了介入衝突的根據。
“俄羅斯國防部通過媒體否認已經控制了格里,並否認將會進軍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俄軍將領說,俄軍不會進入沒有爭議的格領土。”格軍主力已被殲滅,俄軍實際上已經沒有作戰對象了,所以俄羅斯有這個自信。
而俄國人極富政治遠見的適可而止,將使其在政治上的收穫十倍於戰場上勝利,它必將為俄獲取下述利益:
1.它使俄羅斯得以繼續扮演格魯吉亞民族衝突的中間人,保住“維和部隊”的招牌,而不是使自己成為交戰的一方,阻止了美國和北約以局外人身份打着“維和部隊”的旗幟把觸角伸入南高加索的可能,使美國西方無戲可唱,從而保證了俄羅斯對格局勢的控制權;這一點已在六點協議中得到證明。
2.不占領格魯吉亞,而把矛頭對準薩卡什維利一人,從而突出了薩氏軍事冒險的短視,避免了引起與整個格魯吉亞民族矛盾的升級,使俄國的“新阿富汗”化於無形。從而打消了獨聯體國家,尤其是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對俄軍利劍出鞘產生的疑慮,使他們相信俄羅斯此舉並非恢復前蘇聯的企圖;“普京說,俄羅斯始終在高加索地區起穩定作用,是該地區安全、合作和進步的保障。俄羅斯力求公正、和平地解決所有衝突。俄羅斯始終非常尊重格魯吉亞人民,把格人民看作是兄弟民族。一段時間以後,格人民將對格現領導人的行為作出客觀的評價。”
如此一來,五天戰爭不但將不會使獨聯體加速分離,反而可能使獨聯體聯繫趨向緊密。要知道阿塞拜疆的態度對伊朗的外交取向是至關重要的,而亞美尼亞在基督教信仰諸國民眾中的影響亦是如此;當然它最大的作用還在於鼓舞了東烏克蘭親俄勢力,壓制了西烏克蘭親美勢力。
3.使俄羅斯北高加索的民族關係進一步協調一致。北高加索民族數達三、四十個之多,宗教信仰五花八門,歷史積怨錯綜複雜,此次俄羅斯利劍一拔一插,不是打開了潘多拉魔鬼之匣,反而是將魔鬼趕進了蘇萊曼大帝的敕令之瓶,使俄羅斯在北高加索各族的心目中成了“公證人”化身,從而穩定了南部邊疆。
4.在世界範圍內,響應了中國停止武裝衝突的呼籲,使本來就夠不上手的美國西方扮演仲裁人的打算落空,雖然他們還是要隔靴搔癢的喊上幾句的,但卻無可如何。
普、梅二人此次適可而止的智慧,使俄羅斯名利雙收,這是他們多年來重視學習中國優秀軍事文化傳統的結果;不愧為俄羅斯復興之路的領路人。
還不明朗的壓軸戲
然而還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現在還沒有水落石出,那就是俄羅斯的俘虜政策究竟有無變化。眾所周知,俄羅斯歷史上的俘虜政策雖然沒有達到美國、日本和希特勒那樣令人髮指的程度,然而也絕對是不能恭維的,西伯利亞的戰俘營連溥儀後來都一直噤若寒蟬。如果這次俄羅斯一改舊轍,學習毛澤東的優待俘虜,那麼普、梅的漢學就不是一般的博士水平了,而薩卡什維利的末日也就只能用天來計算了。如果俄羅斯的俘虜政策仍無改進,則一系列成功的努力雖不能說就付諸東流,然而其最後的收穫那是要大打折扣的。
從孫子兵法到毛澤東軍事思想,中國軍事文化博大精深,浩瀚無匹。外人學以致用,即立竿見影,這難道不值得我們自己更加珍惜自己的傳家寶貝嗎?
華執殳二零零八年八月十四日